科研产出
近10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近10年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数据整理和分析,介绍了我国对东盟国家、拉美、非洲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投资情况,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政府协调、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和对外投资的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保障等7点建议,为促进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农药对海南中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估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甲维盐、高氯·甲维盐、哒螨灵、四螨·哒螨灵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估这4种农药对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的风险性。[方法]在室内采用摄入法和触杀法测定4种农药对蜜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并通过危害商值(HQ)方法对4种农药做风险性评估。[结果]哒螨灵和四螨·哒螨灵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均为高毒,其他药剂均为剧毒;四螨·哒螨灵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中毒,哒螨灵和高氯·甲维盐均为高毒,甲维盐为剧毒;哒螨灵和四螨·哒螨灵属于中等风险性,其他药剂均为高风险性。[结论]甲维盐和高氯·甲维盐应严禁在蜜源植物开花授粉期施用,哒螨灵和四螨·哒螨灵应慎重选择施用。为减少对蜜蜂的危害,建议施用时避开养蜂区和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 Rolfe)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海南石斛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1)、(+)-dehydrovomifoliol(2)、blumenol A(3)、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5)、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6)、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7)、3-羟基-2,4,7-三甲氧基菲(8)、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9)、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0)、(+)-lyoniresinol(11)、丁香脂素(12)、denchrysan A(13)和nobilone(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石斛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6、8~9、11和14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蜜蜂形态描述与地理分布概况
《环境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10年5月-9月采集的蜜蜂属Apis中野生蜜蜂进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编制了中国蜜蜂属的分类检索表,并对各个种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对野生蜜蜂在我国及世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期望通过这次采样及基础研究推动对野生蜜蜂研究以及野生蜜蜂的保护工作的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薯类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薯类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以间作4种薯类作物的胶园为处理,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为成龄胶园薯类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间作的4种薯类作物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除间作红薯外)、全氮(除间作红薯外)、全磷、速效磷含量、p H值、土壤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除间作红薯外)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除间作芋头外),不同程度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蔗糖酶活性。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薯类作物能改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usarium mangiferae侵染对芒果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芒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凯特芒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F.mangiferae的传染能够引起芒果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发生改变。其中,氮、钾、铁和锰的含量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其次是磷、镁、硼和锌,铜和硫的含量变化不明显,钙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含量不断降低。
关键词: 芒果畸形病 Fusarium mangiferae 侵染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鉴定杧果CHS基因,分析其功能,明确杧果不同组织器官中CH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以海南种植的6个杧果种的叶片总DNA和c DNA为模板,进行同源性PCR扩增,然后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分析CH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运用半定量PCR分析CH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测序得到6个杧果种CHS基因c DNA全长为1 173 bp,CHS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基于c DNA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普通杧果(Mangifera indica)CHS1基因同源性最高。CHS1基因半定量表达显示杧果不同器官均表达CHS1基因,但在叶片和花中的表达量较高。【结论】克隆了杧果查尔酮合成酶1(CHS1)基因,半定量分析了杧果不同器官中CHS1基因的表达差异,为下一步研究提高CHS1基因的表达量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菠萝品种香气成分及特征香气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菠萝品种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并确定了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6个品种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84种,无刺卡因香气成分总含量1 730.01μg/kg、昆士兰卡因香气成分总含量1 408.66μg/kg、New Puket达5 344.62μg/kg、神湾品种为2 599.28μg/kg、台农17号达8 842.09μg/kg、台农19号达2 339.57μg/kg。6个菠萝品种的总香气值范围在24 519.5~86 462.4之间,各品种的香气值和特征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佛焰苞基因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中稳定表达、可用于佛焰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q RT-PCR)的内参基因,对5个组成型表达基因EF1-a、UBQ7、ACTB、GADPH、His3进行表达稳定性分析,并利用所筛选的内参基因研究红掌的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dfr)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种内参基因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稳定性不同。据内参基因标准化因子的配对差异分析(Vn/n+1),判定内参基因的最适数目为2,ACTB和UBQ7在红掌不同品种及佛焰苞发育不同阶段中表达均稳定,是理想的内参基因。dfr在不同品种的佛焰苞及佛焰苞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且dfr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所选内参基因是合适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