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HPLC-DAD测定天然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天然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的方法。方法:鲜胶乳清用18%的乙酸凝固过滤脱胶,加0.6%滤液量的Ca(OH)_2加热煮沸脱蛋白,过滤,滤液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盐和类脂物,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60%乙醇解吸附,解吸液浓缩得结晶,溶解定容。采用Inertsil ODS-SP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白坚木皮醇在0.04~4.0 g·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9),精密度RSD 1.1%,加样回收率96.6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合于白坚木皮醇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关键词: 天然橡胶乳清 白坚木皮醇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鉴别咖啡不同焙炒度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建立一种可快速鉴别不同焙炒度咖啡的方法,考察不同的光谱前处理方法对样品分类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的模式识别方法对样品的鉴别结果。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处理被选为最优的前处理方法,大部分样品能够在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中按各自特性聚为一类,线性判别分析(LDA)的分类效果优于PCA和HCA;最小二乘向量机(LS-SVM)模型的预报结果优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反传人工神经网络(BP-ANN),识别率和预报率均为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可可间作下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椰子可可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可可对椰子和可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在椰园间作不同密度的可可2.0 m×2.0 m(A)、3.0 m×2.0 m(B)和3.0 m×3.0 m(C),以单作椰子6.0 m×6.0 m(CN)和单作可可2.0 m×2.0 m(CA)、3.0 m×2.0 m(CB)和3.0 m×3.0 m(CC)为对照。结果表明:间作不同密度的可可均显著提高椰子叶片全氮、全磷和全钾等养分含量;间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椰园;间作可可使椰子产量显著提高,间作可可产量高于单作可可,但差异不显著;处理C的产投比和土地当量比较高。在海南椰园,采用3.0 m×3.0 m的密度间种可可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并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兴岛土壤芽胞杆菌多样性与抗线虫活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永兴岛的土壤中分离到187株芽胞杆菌,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与RFLP技术对芽胞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初步探索了其抗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16S r DNA PCR-RFLP酶切图谱和代表菌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永兴岛土壤中分离的187株芽胞杆菌分属于16个遗传类群,这些芽胞杆菌主要分布在Bacillus、Lysinibacillus、Paenibacillus、Brevibacillus和Sporosarcina 5个属。抗线虫的筛选结果显示,有5株芽胞杆菌表现出很好的抗线虫活性,其中活性最高的DB14381,可能是Lysinibacillus属的新资源。本研究揭示了永兴岛土壤蕴含丰富的芽胞杆菌物种多样性及潜在的新分类单元,并且存在拮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芽胞杆菌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长期和累积生长度日的龙眼果树催花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眼树开花少和座果效益低是全球范围内热带水果生产最突出的共性问题之一。龙眼(Dimocarpus longan)是主要的热带名特优水果,危及龙眼产业生存的主要原因在于冬季早春气候变暖,不能满足花芽分化所需要的低温,龙眼树无法扬花。本研究目的是利用龙眼树的生长期和累积生长度日(cumulative growing degreedays,CGDD)进行适时花器官生长诱导以及检验催花肥氯酸钾(KCl O3)的催花效率。试验起始于2012年夏季,地处热带海南岛北部,试验地土壤为酸性沙质红壤(p H5.43±0.49),龙眼树品种是国内主栽品种‘石硖’。修剪矮化后,在新梢生长起始时开始计算CGDD值,依据龙眼生长期季节性累积CGDD值进行催花处理。结果表明:CGDD为1 650℃时可使用多效唑(PP333)诱导中止梢枝营养生长,CGDD为1 850℃时可使用复合型细胞分裂素GA3使龙眼营养生长集中向花器官生长转化;CGDD值为2 150℃时龙眼花开始萌芽,CGDD为2 850℃时开花;依据生长期CGDD进行的催花处理(每株根施0.60 kg KCl O3,加少量叶营养肥KH2PO4)显著地促进了龙眼树生理光合作用和花芽分化(p<0.05)。本研究开发了基于生长期CGDD的综合使用催花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叶营养素的催花配套技术,为在冬季气候变暖环境条件下有效地诱导龙眼树开花和座果提供定量信息,有助于龙眼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生长度日 龙眼树 催花肥KClO3 龙眼树花芽诱导 龙眼树生理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中熟优质新品种琼荔1号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琼荔1号是在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从实生荔枝群落中选育出的优质中熟荔枝新品种。平均单穗重445.5 g;果实心形或歪心形,果形指数0.97,平均单果重37.12 g,成熟果实黄绿色,完熟果实深红色;果皮较厚,种子平均重3.87 g,焦核率低于10%;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细嫩,浓甜,有浓郁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0%,总糖含量16.80%,可滴定酸含量0.22%,可食率70.80%,较耐贮运;在海南省海口市,果实6月上旬成熟;适宜在海南省推广。2014年6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舌和多元数据分析的咖啡焙炒度检测方法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子舌技术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对不同焙炒度(浅度、中度、深度)的咖啡豆进行区分。原始电子感官数据经归一化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不同焙炒度的咖啡样品基本能够按各自特性聚为一类,扩展正则变量分析(ECVA)对样品的分类结果与PCA解析后的结果一致;比较不同的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K-最近邻法(KNN)、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所建立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报能力,其中LS-SVM模型的预报结果较好,其识别率和预报率均为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区潞江坝木薯地杂草种类调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怒江干热河谷区潞江坝木薯地杂草种类组成、生长型和生态习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木薯地主要杂草有19科48种,其中,外来入侵杂草有9科17种。对木薯地杂草的田间均度、田间密度、田间频率和相对多度分析结果得出,木薯地主要杂草为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龙葵(Solanum nigrum L.)、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L.)Gurcke]、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和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相对多度分别为30.84%、25.22%、22.41%、19.25%和18.19%,研究结果为重要经济作物木薯田间杂草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期刊栏目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以《热带作物学报》为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中国知网中检索《热带作物学报》2010~2014年发表论文的关键词词频、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论文作者等数据统计栏目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和影响因子情况,分析农业科技期刊栏目的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2010~2014年《热带作物学报》文章涉及的主要热带作物为橡胶树、木薯、甘蔗、香蕉、水稻、荔枝、龙眼、芒果和番木瓜等;论文内容涵盖作物营养、栽培与遗传育种,植物生理生化,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分析检测、综述等6个栏目,其中综述栏目的影响因子最高,发表论文较多的作者文章均属于生物技术栏目。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策划精品栏目、加强编辑栏目组稿、针对综述栏目约稿、开辟学术探讨窗口、借助新媒体打造栏目特色等建议,以体现本刊的专业特色和刊物宗旨,将成为读者阅读的向导和作者撰稿的指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