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灌溉水环境质量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项质量指数与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灌溉水进行了重金属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灌溉水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HJ 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灌溉水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均≤0.5,综合质量指数为0.17,灌溉水环境质量均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同时发现,部分产地的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有超标现象,三亚、琼海个别样品Hg超标,东方个别样品Ni超标。重金属含量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其中Cd与Pb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As与Ni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DELLA蛋白编码基因HbGA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采用RT-PCR与RACE技术,从橡胶树‘热研7-33-97’胶乳中克隆了1个DELLA蛋白编码基因HbGAI(GenBank登录号为KT696439)。HbGAI全长cDNA序列2 050bp,包含1个长1 842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HbGAI基因编码61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蛋白含有DELLA和GRAS结构域,分子量为66.476kD,理论等电点为5.19,无跨膜结构域,属于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HbGAI蛋白与其他植物中DELLA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麻疯树JcGAI和蓖麻RcGAI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割胶和茉莉酸甲酯处理下调胶乳中HbGAI基因的表达,乙烯利处理4h内显著上调胶乳中HbGAI基因的表达,表明HbGAI基因可能在橡胶树割胶、茉莉酸、乙烯响应中发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桔小实蝇幼虫总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和优化桔小实蝇幼虫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总蛋白的双向电泳条件。【方法】使用BPP法和3种TCA-丙酮法(TCA-丙酮-A法:直接加入裂解液磨样;TCA-丙酮-B法:样品提取液中加入40 mmol/L DTT;TCA-丙酮-C法:样品提取液中加入0.07%β-巯基乙醇)提取桔小实蝇幼虫总蛋白;使用13 cm和24 cm p H 4~7的IPG胶条分离桔小实蝇幼虫总蛋白;使用考马斯亮蓝法及硝酸银染色法对双向电泳凝胶进行染色;使用5800 MALDI-TOF-TOF MS/MS质谱分析仪对BPP法获得的特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并将检索数据库物种分别设为Metazoa(Animals)与Drosophila(Fruit flies)进行数据库检索。【结果】TCA-丙酮法中,TCA-丙酮-C法提取效果最好,BPP法优于所有TCA-丙酮法;使用考马斯亮蓝染色与硝酸银染色效果相当;使用24 cm胶条的蛋白分辨率明显高于13 cm胶条;检索数据库物种设为Metazoa(Animals)可获得比Drosophila(Fruit flies)更加全面的信息。【结论】使用24 cm p H 4~7的IPG胶条对BPP法提取的桔小实蝇幼虫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对双向电泳凝胶进行染色,可得到更好的双向电泳图谱,检索数据库时检索物种可优先设为Metazoa(Anima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褐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室内毒力的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海南省不同植蔗区甘蔗褐条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单孢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以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经回接实验表明,病原菌HT-4致病性最强,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将菌株HT-4的r 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T-4与离蠕孢属(Bipolaris)相似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分析确定该菌是甘蔗褐条病的病原菌。室内毒力实验表明:在7种供试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和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4.400 6 mg/L和9.421 1 mg/L。结果为甘蔗褐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为秋石斛的快速繁殖及其杂交育种后代优良单株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秋石斛红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不同激素组合处理,探讨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及不同激素处理对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的组培效果。【结果】在芽的诱导中,诱导率随6-BA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6-BA为3.0 mg/L、NAA浓度为0.1 mg/L时诱导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诱导出芽率分别为91.11%和85.19%。在芽增殖培养中,增殖效率随6-BA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6-BA浓度为2.0 mg/L时增殖效率最高,增殖倍数达4.75倍。在生根壮苗中,NAA的生根壮苗效果比IBA好,以0.7mg/L NAA生根壮苗效果最佳,生根率、根系数量及平均根系长度、株高、茎粗分别为97.32%、12.17条和3.50、4.18、0.41 cm。【结论】半固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适合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在芽诱导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1 mg/L、芽增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1 mg/L、生根壮苗培养基1/2MS+NAA 0.7 mg/L中进行组培快繁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茅过氧化氢酶基因(EaCAT-1a)克隆与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茅是栽培种甘蔗最重要的近缘物种之一,具有抗逆性强等特点。本文以高粱过氧化氢酶基因(NCBI登录号为XM002437586.1)c DNA序列为探针,对甘蔗属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后经基因组PCR、分子克隆、序列分析验证成功分离了1个斑茅过氧化氢酶基因DNA序列(Ea CAT-1a,Gen Bank登录号为KF864223)。该序列全长3831 bp,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c DNA序列长为1532 bp,包含10 bp的5’非翻译区(UTR)和43 bp的3’UTR,以及一个1479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492个氨基酸,此蛋白序列具有过氧化氢酶保守结构域,属于CAT家族。将推测的Ea CAT-1a蛋白序列与高粱、水稻、玉米等物种进行同源进化分析,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细菌性叶疫病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dieffenbachiae,Xad)引起的细菌性叶疫病是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筛选出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对于建立红掌叶疫病响应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体系、研究红掌-病菌互作的分子病理机制具有意义。本研究选择6个常用候选基因包括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α,EF1α)、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DPH)、泛素7(ubiquitin 7,UBQ7)、组蛋白H3(histidine 3,His3)、α微管蛋白(α-tubulin,TUB)和β-肌动蛋白(β-Actin,ACTB),进行PCR扩增效率筛选,筛选红掌抗、感品种叶片和系统侵染进程中的表达稳定性。经ge Norm3.5、Best Keeper0.953及Normfinder1.0软件综合评价显示,不同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其中UBQ7在红掌抗、感品种不同组织、时期表达均稳定,适合作为红掌叶疫病相关基因定量分析的内参基因,研究结果为红掌疫病应答的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红掌 细菌性叶疫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 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新疆橡胶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橡胶草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法,PEG溶液渗透势范围为-1.0~0.0MPa,探讨干旱胁迫对橡胶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日相对发芽率、平均发芽速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根长度、幼叶长度以及幼叶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活力以及幼苗长势均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当PEG溶液渗透势为-0.4 MPa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幼根长度、幼叶长度以及幼叶宽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橡胶草种子活力比幼苗生长对于干旱胁迫更敏感;当PEG溶液渗透势为-0.8 MPa时,橡胶草种子萌发受到完全抑制,表明-0.8 MPa为橡胶草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