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番木瓜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PaMsrB1)的真核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下,植物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B1,MsrB1)具有修复叶绿体中被氧化蛋白的功能。本研究首次利用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胞外分泌表达了番木瓜MsrB1(PaMsrB1)重组蛋白,并通过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获得了纯化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预期大小(22.7 kD)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表达纯化的蛋白为PaMsrB1重组蛋白。通过H2O2氧化胁迫和薄层层析实验,从体内和体外证明了获得的重组PaMsrB1具有抗氧化能力和还原酶活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PaMsrB1在番木瓜叶绿体中抗氧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PaMsrB1重组蛋白 表达纯化 抗H2O2氧化 薄层层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454 GSFLX高通量测序的芒果微卫星标记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芒果基因组SSR的总体特征,开发芒果SSR标记,为SSR标记在芒果种质资源鉴定、品种选育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新一代454 GSFLX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SR文库构建法,得到19611条无冗余的序列,对其进行SSR搜索,共获得8831条SSR。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SSR引物,并以筛选的引物对24份芒果种质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在芒果SSR中,二核苷酸(5980个SSR)和三核苷酸(2451个SSR)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67.85%和27.81%;出现频率最高的二核苷酸重复基元是AC/GT,占总数的17.94%,出现最高的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为TTC/GAA,占5.07%。随机选择50个SSR位点合成引物,经24份芒果种质筛选鉴定,21对引物可扩增获得产物,有效扩增率为42.00%;其中17对引物表现出良好多态性,占有效引物的80.95%,占总引物的34.00%。在17对多态性引物中,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2~12个,产生的多态性片段为2~7个,多态性比例为50%~100%。【结论】454 GSFLX高通量测序开发SSR引物有较好的实用性,开发获得的17个具有多态性的芒果SSR标记可用于研究芒果及其相关近缘物种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芒果 454 GSFLX高通量测序 SSR标记 文库构建法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PAL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酚类物质合成的第一个酶,是催化苯丙烷类反应的第一酶。根据已经报道的PAL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3′RACE和5′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芒果果实PA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79.18 kD。对基因组扩增得到了2200 bp长度的片段分析发现,该基因未含有内含子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问荆、杉木、银杏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芒果品种的PAL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绿色的桂七品种中表达量较低。

关键词: 芒果 花色素苷 PAL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虫网对豇豆主要害虫的阻隔作用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网目防虫网对豇豆主要害虫的阻隔作用,采用40、60、80目防虫网进行豇豆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0目防虫网即可有效阻隔斑潜蝇,而对于蓟马,80目阻隔作用最好,60目次之。豇豆产量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大而增加,但与对照相比,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在阳光较充足时建议使用80目防虫网;若播种较晚,阳光有限,则建议采用60目防虫网阻隔豇豆害虫。

关键词: 防虫网 豇豆 蓟马 斑潜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效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对种植在含有根结线虫土壤中的番茄根系周围接种不同量的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在接种后的30、45、60 d分别测定番茄的株高、茎粗、根重、地上部重、根冠比、根系活力、病情指数,并在结果期测定单果重和3穗果的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会造成番茄株高、产量、地上重显著降低,茎粗明显变细,根重、根冠比显著增加,根重、根系活力先升高后降低。接种穿刺巴斯德芽菌后,各处理的株高、产量、地上部重、茎粗均较只施线虫对照增加,而根重、根冠比则降低,接种穿刺巴斯德芽菌量最多的处理,株高比只接种根结线虫的处理增加6.55%,茎粗增加了16.99%,地上重增加了34.26%,根重减少了13.98%,病情指数降低了64%,果实产量增加了61.56%,与接种根结线虫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穿刺巴斯德芽菌Ppgh-3对根结线虫具有防治效果,而高接种量的穿刺巴斯德芽菌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穿刺巴斯德芽菌 防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反应条件优化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出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酶活性的反应条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分别测定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5%CMC+0.5%果胶和1%果胶为诱导底物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从温度、时间、p H等方面优化酶活性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x)以1.0%CMC作为底物诱导效果最好,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以1.0%柑橘果胶作为底物诱导效果最好。Cx和PG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0℃和50℃,最适反应时间分别为60 min和20 min,当p H分别达到4.6和6.6时,Cx酶和PG的酶活性最强。

关键词: 芒果细菌性角斑病 细胞壁降解酶 反应条件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若虫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若虫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能力变化、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行为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广斧螳7龄若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广斧螳8龄若虫对荔枝蝽1~4龄若虫、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1~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方程。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攻击系数最高,分别为1.3617和1.2422;广斧螳8、10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均为122.0头。捕食同一龄期荔枝蝽若虫时,广斧螳若虫的搜寻效应会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9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广斧螳可能具有作为有效天敌应用于荔枝蝽生物防治的潜力。

关键词: 广斧螳 荔枝蝽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行为 搜寻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割手密过氧化物酶基因(SsPOD-1)cDNA克隆与功能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属于甘蔗属细茎野生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甘蔗育种的优良材料。过氧化物酶(POD)是活性氧系统(ROS)中的一个关键酶,是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关键调控酶之一。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 ,以割手密为材料,成功克隆2个POD等位基因序列(SsPOD-1a和SsPOD-1b,GenBank登录号为KJ002565和KJ002566)。经测序鉴定,这2个基因长度均为1 083 bp,其中包括27 bp的5′非编码区、60 bp的3′非编码区及一个996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31个氨基酸,这2个等位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98.8%。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此2个基因均具有POD基因典型保守结构域,属于依赖于亚铁血红素Ⅲ型POD亚类。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区能正常表达出目的蛋白,说明得到的这2个基因为功能基因,而不是假基因。POD基因分子系统分生分析结果表明,割手密POD基因与高粱、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与一些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也证实了POD基因起源较为古老且存在高度保守区。

关键词: 割手密 POD 基因克隆 抗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作物航天诱变变异的主要遗传特征及遗传性状将有效指导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实践。概述了作物经航天搭载后发生变异的各种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染色体的遗传特征,DNA和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特征,同工酶等生理生化特征,主要遗传性状变异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物航天诱变育种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 航天诱变 育种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分析天然胶乳中类脂物的水解产物

材料导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氯仿-甲醇提取法对新鲜胶乳和浓缩天然胶乳中的类脂物进行提取,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水解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共检测到25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分别是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α-亚麻酸、棕榈油酸、花生酸、顺-11-二十碳烯酸等长链脂肪酸,并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长链脂肪酸的含量也逐渐增多,浓缩天然胶乳的机械稳定度也相应提高,说明类脂物通过水解产生的长链脂肪酸提高了天然胶乳的机械稳定性。

关键词: 天然胶乳 类脂物 脂肪酸 气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