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HS-SPME-GC/MS分析海南产糯米香叶的挥发性成分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糯米香是原产自云南的稀有的爵床科草本植物,因其散发出印度香米和班兰叶的香味而闻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调查海南产糯米香叶的挥发性成分,通过优化HSSPME进样条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1 g糯米香叶干粉,Na Cl添加量为2 g,萃取头为DVB/CAR/PDMS,平衡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30 min。从糯米香叶中分离出7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2-丙酰基-3,4,5,6-四氢吡啶和2-丙酰基-1,4,5,6-四氢吡啶是糯米香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3.89%和37.06%;其次为哌啶-2-甲酸乙酯(5.88%)、2-乙酰基-3,4,5,6-四氢吡啶(5.27%)和丙酰基吡啶(1.73%);微量成分为1-烯基-3-庚酮、3-辛酮、3-辛醇、乙酰基吡啶和2-乙酰基哌啶。

关键词: 糯米香叶 顶空固香微萃取技术 四氢吡啶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氟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氧氟沙星在典型热带土壤中的环境行为,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是一个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平衡的过程,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砖红壤和燥红土吸附氧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水稻土吸附氧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对氧氟沙星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68,P<0.01),且吸附过程存在差异,其lg KF值为水稻土3.106、砖红壤3.086、燥红土2.854;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存在明显的吸附-解吸滞后效应,且在同一热带土壤中滞后系数随着平衡溶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过程,热带土壤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作用主要是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随着平衡溶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此后3种热带土壤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

关键词: 氧氟沙星 热带土壤 吸附 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期刊二维码的应用及编排

编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二维码使信息获取变得非常便利,但其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尚有待探索和加强。分析二维码的特点,探讨其在科技期刊网址链接和内容拓展方面的应用,介绍在线和免费软件2种二维码生成方法和步骤。在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二维码在科技期刊封面和文章中的编排问题,以期提高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信息密度和传播效率。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二维码 编排 创新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与越南缅甸蟒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差异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管理和繁育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濒危物种,有必要利用分子技术对地方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试验采用TA克隆双向测序方法对来自海南的37条缅甸蟒和来自越南的28条缅甸蟒部分控制区II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地理群体共分为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77±0.025,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4 76±0.000 4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676,显示缅甸蟒整体遗传多样性不高;通过比较两群体遗传多样性,发现海南缅甸蟒的单倍型多样度要高于越南缅甸蟒,但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低于越南缅甸蟒;基于控制区构建ML树和Network网络分析显示,两群体均各自形成了明显的两大分支;通过计算得到两群体的固定指数(Fst)为0.201(P<0.001),显示海南缅甸蟒与越南缅甸蟒存在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 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产不同等级香草兰豆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南产不同等级香草兰豆挥发性香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香草兰豆的整体香气在电子鼻主成分分析图谱上有显著性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一级、二级、三级豆分别检测出67、65种和60种,相对含量最多为香草醛,分别为58.86%、56.66%、43.90%,不同等级香草兰豆的芳香族类、醛类、酮类、酸类、醇类、杂环六大类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芳香族类是香草兰豆中最主要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88.99%、88.35%和82.55%;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与二级和三级豆相比,一级豆中香草醛、香草酸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3.56%、0.21%;二级豆中对羟基苯甲醛相对含量高于一级和三级豆,为0.15%;在3个等级豆中,三级豆对羟基苯甲酸相对含量最高为0.03%。

关键词: 香草兰豆 香气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种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Co T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9个国家或地区的46份菠萝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SCo T标记在菠萝研究中的效率做了探讨。结果表明,SCo T标记在菠萝种质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在75%~100%之间,平均为94.61%;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1.45、0.27、0.41和0.28,表明SCo T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基于SCo T标记计算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对菠萝种质做聚类分析,46份菠萝种质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所包含的菠萝种质数量最多,占菠萝种质总数的84.78%。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与聚类分析不尽一致的结论,但两者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菠萝种质的鉴定、保存和科学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菠萝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ISS-1/GPR54基因在猪繁育性能中的作用概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KISS-1和GPR54(Kiss-1受体)基因共同作用组成KISS-1/GPR54系统,参与HPGA启动青春期,调节下丘脑分泌Gn RH,并刺激垂体门脉系统分泌LH、FSH对性腺产生作用,刺激雌激素、睾酮等激素合成,进而促使卵子和精子的产生,使个体具备生殖能力,在生殖中起关键调控作用。该文章对这两个基因在猪的繁育性能中的作用进行简述,旨在探讨和挖掘影响猪繁育的遗传机理及作用,为更有效地提高猪场产量及优良繁育猪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KISS-1 GPR54 繁育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芒果畸形病的发现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省东方市、三亚市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为该病的致病菌。采用Fusarium mangiferae的特异性鉴别引物1-3F/R和AF1对致病菌进行PCR鉴别,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F.mangiferae,这是芒果畸形病在海南省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Fusarium mangiferae 芒果畸形病 海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蜜研究进展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是集水果、木本粮食和珍贵用材于一体的热带经济作物。本文纵观国内外的菠萝蜜研究进展及动态,就其资源与品种、栽培技术、菠萝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我国菠萝蜜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菠萝蜜 研究进展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木薯组培苗叶片若干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木薯SC8和MS5供试材料,研究5℃低温处理0、7、10、12和15 d对木薯组培苗叶片若干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种质SC8和MS5在5℃低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相对电导率在第1主成分中占有最大的信息量,与木薯耐寒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木薯耐寒性强弱的主要生理指标,其次是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综合分析生理数据认为木薯MS5的耐寒性高于SC8,这为下一步从离体保存库中直接采用组培苗方式进行大规模筛选耐寒种质提供参考方法。

关键词: 木薯 叶片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