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穗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2)基因的克隆及抗旱性功能验证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研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在干旱条件下感知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的基因,可为紫穗槐抗旱性育种提供一个候选基因。通过对紫穗槐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活性氧平衡系统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2)基因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显著升高,对紫穗槐的AfAPX2基因进行克隆,采用无缝克隆技术连接入门载体(pQB-V3),通过Gateway体系LR反应将目的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并用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愈伤组织培养成T0代苗,收获种子后种植研究其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fAPX2基因表达蛋白与拟南芥和水稻的APX2同源比对,同样有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域,推测可以通过ROS途径增强植物抗逆性。AfAPX2蛋白质二级结构有13处α-螺旋,17处β-折叠,4处β-转角和多处无规则卷曲,AfAPX2酶三级结构具有铁离子的结合位点。在干旱胁迫和胁迫后恢复供水下,过表达AfAPX2基因株系的叶片以及植株的茂盛程度明显大于野生型。本研究发现转AfAPX2基因阳性植株对自然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增强,提高了烟草的抗旱性,说明AfAPX2在响应干旱胁迫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调节角色。进而验证了紫穗槐干旱胁迫转录组的上调基因与其相关,可以找到提高抗旱性的相关基因。


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促进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丙酰芸苔素内酯在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水稻品种富合4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喷施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株高、干重和剑叶SPAD值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穗数、穗粒数均高于清水对照.179.9~359.8 mL·hm-2 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可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对水稻安全,分别较对照水稻增产1.9%~13.8%.其中施药量为179.9 mL·hm-2时产量最高,增产率为13.8%,可使水稻见穗期至齐穗期天数缩短1 d,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且对水稻安全.


低温下苜蓿生理代谢及抗寒基因差异分析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的耐寒苜蓿种质材料,探究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的生理响应机制,为苜蓿耐寒种质资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处理测定生理指标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相对电导率和基因NAC3、CAS18表达量,利用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耐寒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程度加剧,供试苜蓿品种的Pro、SS、MDA和电导率呈现升高趋势,SOD和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重度胁迫时,肇东苜蓿的Pro、SS、SOD和POD均为最高,而电导率为最低;同时肇东苜蓿的NAC3、CAS18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运用隶属函数对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评价,得出苜蓿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为:肇东>皇后>420>赛迪.


马铃薯疮痂病抗病种质资源评价筛选
《中国马铃薯 》 2024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近年在中国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普遍发生,选育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经济的防治方法。试验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抗性的马铃薯品种(系)材料。2022年利用自然病圃法对31个马铃薯品种(系)材料的疮痂病抗性进行评价鉴定并测定产量,2023年对筛选出的12份材料重复鉴定。2022年参试的31份品种(系)材料中,‘希森5号’‘Z496’‘Z740’‘Z759’‘Z760’‘Z812’‘Z917’‘Z962’‘Z1148’‘Z1152’‘Z1356’11份品种(系)材料具有疮痂病抗性,产量表现优异。2023年进一步测试鉴定结果表明,‘Z962’连续两年抗性鉴定结果为抗病材料(R),产量与当地主栽品种‘尤金’无显著差异;‘Z1148’‘Z1152’‘Z1356’‘Z740’‘Z760’‘Z917’产量高于对照品种,但仅‘Z740’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中等抗性(MR)。‘希森5号’和‘Z496’对疮痂病具有较强抗性,可作为杂交亲本材料进行疮痂病抗病育种创制杂交组合。研究筛选评价了31份马铃薯材料疮痂病抗性,为疮痂病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系) 疮痂病 抗性评价 种质资源筛选


施氮对松嫩平原栽培羊草地生产性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氮对栽培草地生产性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栽培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施氮处理[N0 (0 kg·hm-2)、N1 (42 kg·hm-2)、N2 (84 kg·hm-2)、N3 (126 kg·hm-2)],通过连续两年(2018年、2019年)试验观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栽培羊草地的株高、干物质产量及土壤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后羊草的株高和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施氮量为84 kg·hm-2 (N2处理)时表现最好,随后呈下降趋势。2018年和2019年,在N2处理下羊草的干物质产量较N0分别提高了43.20%(P <0.05)和22.15%。与N0相比,N2处理显著提高了2019年0-1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但对p H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羊草的株高、干物质产量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与土壤p 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综合分析,当氮肥施用量为84 kg·hm-2时,对松嫩平原栽培羊草地的羊草生产和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羊草 氮添加 刈割 生产能力 土壤肥力 松嫩平原 退化草地


可食性昆虫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4
摘要:昆虫是地球上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自然资源.可食性昆虫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已日渐成为人类重要的食品资源之一.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我国可食性昆虫有324种,共分为11个目,其中以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居多.可食性昆虫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还具有独特的风味.因此,营养丰富的可食性昆虫资源不仅可以扩大人类对食物的选择范围,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食物来源.本文从可食性昆虫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矿物质等方面介绍其营养价值,从食品安全以及潜在的环境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可食性昆虫的安全性评价进展,探讨可食性昆虫作为新型食品的开发前景及挑战,提出了可食性昆虫食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可食性昆虫的后续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