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根瘤菌剂与种衣剂拌种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化农业 》 2024
摘要:为探明几种根瘤菌剂与种衣剂拌种对大豆根系结瘤能力及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黑河5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不拌种)、根瘤菌剂H拌种、根瘤菌剂K拌种、根瘤菌剂H+K拌种、种衣剂拌种、种衣剂+根瘤菌剂HK拌种,研究各处理对大豆结瘤能力、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豆根瘤的结瘤能力,根瘤菌剂的作用显著,种衣剂无明显作用;种衣剂与2种根瘤菌剂混合使用效果最好;2种根瘤菌剂混合使用,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此外,2种根瘤菌剂与种衣剂拌种后大豆地上部及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且株高、株有效荚数及有效粒数、株粒重及百粒重均增加,比对照增产2.42%~9.12%。其中种衣剂与根瘤菌剂混合使用,对大豆植株根系的生长和产量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单独使用种衣剂和根瘤菌剂的效果,且增产效果显著。


抗菌肽的来源与作用机理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长期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危害畜禽机体健康,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抗菌肽也称宿主防御肽,是由宿主基因编码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多呈阳离子性和两亲性,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等.抗菌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细胞等作用,同时可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在替代抗生素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论文综述了抗菌肽的来源,可从天然获得和重组改造获得,并揭示了抗菌肽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中的作用.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Cercospora sojina K. Hara引起的大豆灰斑病菌具有生理小种多、爆发性强等特点。近些年随着抗病品种选择压力的增大,大豆灰斑病菌也随之变异,导致了生产上品种抗性丧失,化学防治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前期国内外科学家主要把研究焦点集中在大豆灰斑病菌的抗病亲本筛选、生理小种鉴定及病害发生规律等传统研究手段上,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大豆灰斑病菌的研究中,但相较于其它作物的病原菌,其研究不仅少而且不够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及转录组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对大豆灰斑病菌的进化、侵染机制及与寄主互作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毒力差异基因


油莎豆粕和中药复合发酵物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抗氧化、免疫功能和精液质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莎豆粕和中药复合发酵物、油莎豆粕和发酵油莎豆粕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精液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将72只日龄相近,体重相近的健康公羊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油莎豆粕和中药复合发酵物(1%FCEMH)、3%油莎豆粕(3%CEM)和3%发酵油莎豆粕(3%FCEM),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试验期5 d,正式试验期65 d。结果表明,试验组羊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FCEMH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1%FCEMH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1%FCEMH组羊血清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丙二醛数量呈下降趋势;1%FCEMH组具有提高羊精液量、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精浆中睾酮含量,降低精子畸形率的趋势。在羊饲粮中添加油莎豆粕和中药复合发酵物,可提高公羊增重、养分消化和降低料重比,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抗氧化、免疫性能和精液质量提高。


丁酸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丁酸钠(SB)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经过特定的生物化学过程解离成丁酸根离子(C4H7O2-)和钠离子(Na+),这两种离子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丁酸是SB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它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B具有促进机体生长、调节肠道健康、改善胃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改善肠道形态结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肠道屏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替抗产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综述了SB的生物学功能、吸收和代谢以及SB在反刍动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SB在反刍动物生产领域的高效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寒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龙粳4329的选育
《北方水稻 》 2024
摘要:龙粳432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龙丰08236/龙丰09757(龙粳48)//空育131复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势,于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的区域推广种植。介绍了龙粳432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从播种与插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对断奶仔猪抗炎、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对断奶仔猪抗炎、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28日龄、初始体重为(8.1±0.43)kg的健康三元(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非发酵复方中药(中药组)和0.5%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发酵中药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发酵中药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升高(P<0.05,P<0.01),球蛋白含量均升高(P<0.01),尿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红素含量下降(P>0.05,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发酵中药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降低(P>0.05,P<0.05),IL-2含量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发酵中药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升高(P<0.01),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发酵中药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升高(P<0.01),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升高(P>0.05,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糙皮侧耳菌HXS-M1发酵复方中药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应激反应,且效果优于未发酵复方中药。
关键词: 糙皮侧耳HXS-M1 复方中药 发酵 抗炎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断奶仔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