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富营养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关键词: 象山港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富营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沼虾几丁质酶1C(MnCht1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日本沼虾精巢均一化c DNA文库中筛选到一条Mn Cht1C表达序列片段(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基因编码区,编码区长度为1 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Mn Cht1C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完整的几丁质酶结构,N端的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第24~406位氨基酸序列为几丁质酶催化结构域(catalytic domain),第407~433位氨基酸序列为Ser/Thr富含区(S/T-rich linker),其作用在于连接催化结构域与几丁质结合结构域。q PCR分析Mn Cht1C在日本沼虾各组织和各发育阶段表达情况,研究发现其主要在肝胰腺、肠、眼柄、表皮、精巢5种组织中表达;幼体发育时期不表达,而直至变态时期才开始表达。Mn Cht1C在日本沼虾整个蜕壳周期的表达呈波动性,蜕壳中期表达水平最高,随着蜕壳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其表达水平也相应地下降直至蜕壳间期无表达水平检出,随着新一轮蜕壳的进行,其表达水平又开始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为研究几丁质酶基因在日本沼虾和其他甲壳动物蜕壳及生殖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几丁质酶1C 蜕壳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胁迫下三疣梭子蟹蝗抗利尿肽基因的表达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蝗抗利尿肽(neuroparsin,PtNP)基因。该基因全长1920 bp,5¢端非编码区237 bp,3¢端非编码区1373 bp,开放阅读框309 bp,编码10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10.8 k D,理论等电点7.42。PtNP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具十足目动物蝗抗利尿肽典型的特征。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tNP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P4的同源性最高(89%),并且三疣梭子蟹与拟穴青蟹首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发现,PtNP基因在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眼柄,在卵巢、肌肉、心脏和肝胰腺中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通过分析PtNP基因在低盐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发现,低盐胁迫可显著改变PtNP基因在脑、鳃和眼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中在脑、鳃和眼柄中表达量分别最高上调至7.7倍、2.8倍和2.6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去除眼柄后该基因在鳃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去除双侧眼柄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去除单侧眼柄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tNP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且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蝗抗利尿肽 基因克隆 盐度胁迫 去除眼柄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砷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总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检测数据和南极磷虾产品的膳食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南极磷虾产品中砷膳食暴露量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整虾和磷虾肉中总砷含量均低于0.50 mg/kg,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及其胶囊产品中总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南极磷虾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一般低于0.050 mg/kg;点评估结果表明,摄食南极磷虾油等产品对无机砷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极低,长期食用磷虾油不会增加总膳食无机砷的摄入量。因此,南极磷虾及其产品可以作为安全、优质的食品、饲料或保健品原料予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产品 总砷 无机砷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东滩湿地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亚生境选择和食性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每月在长江口东滩湿地西南水域的光滩、盐沼(以海三棱藨草为主)和潮沟3种亚生境进行斑尾刺虾虎鱼的样本采集,分析斑尾刺虾虎鱼的丰度和食性差异.结果表明:6—11月均采集到斑尾刺虾虎鱼样本,以幼鱼为主,其他月份未采集到.其中,7月采集数量最多,为71尾,11月仅采集到3尾.潮沟中共采集到93尾,分别是光滩和盐沼的5.2和4.9倍.6—11月斑尾刺虾虎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斑尾刺虾虎鱼主要摄食虾类、蟹类、昆虫类和多毛类等10大类30小类饵料生物.其中,虾类是最重要的饵料类别,并以安氏白虾等白虾属为主;蟹类以相手蟹属为主;昆虫类以小划蝽等蝽科昆虫成虫为主;鱼类饵料的质量百分比相对较高,但数量比例很低.不同亚生境斑尾刺虾虎鱼的饵料组成差异较大.7—11月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等级随体长增大而明显增大,秋末(11月)平均摄食等级可达3.不同亚生境间的斑尾刺虾虎鱼丰度差异与其摄食饵料不同有关.

关键词: 长江口 月变化 斑尾刺虾虎鱼 饵料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鳍马面鲀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评价

海洋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以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为研究对象,按国家标准(GB5009.3-6-2010)进行检测,对其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75.47%,粗蛋白含量17.88%(湿样),灰分含量6.15%,粗脂肪含量0.55%.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35.70%,与总氨基酸含量平均比值为41.8%;鲜味氨基酸4种,平均含量34.33%,与总氨基酸含量平均比值为38.74%.其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质鱼类.肌肉(干样)中粗脂肪含量较低,含有7种饱和脂肪酸和18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0.38%,其中EPA、DHA含量分别在8.71%和23.78%.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第一限制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AAS均大于1.0, CS均大于0.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2.20,高于大部分经济鱼类.因此,野生绿鳍马面鲀肌肉各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理想的食用鱼类,今后值得继续开发.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染色体多种显带的形态特征分析

水产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详细了解黄条染色体带型的形态特征,实验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取黄条全部头肾细胞经低渗处理、卡诺氏液固定、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分裂相。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和探讨其中期染色体多种带型(C带核型、G带核型和Ag-NORs)的显带特征和形态特征。黄条的带型研究结果显示:(1)C带特征为48条染色体均有大小不一的C带,其中第2、4、5、16、18和19对染色体具有端部C带,其余均为着丝粒C带,无居间带和整体呈C带阳性深染染色体;计算异染色质含量约31.53%;(2)Ag-NORs带特征为第5对染色体末端具有Ag-NORs,为端部AgNORs;银染显现间期核中核仁的数目为1~2个,显现出2个核仁的细胞数目较多,达到60%;(3)G带特征为同源染色体G带带纹大小和位置基本吻合,非同源染色体G带带纹大小和带纹的位置不尽相同。每条染色体都有数量不等的深染带和浅染带,无整条染色体显示深染G带或浅染G带,24对染色体中在条带的数量、大小、位置、染色深浅等方面未发现完全相同的染色体G带。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条种质判定、染色体组学研究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黄条 染色体 C带核型 G带核型 Ag-NOR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间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本文利用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为材料,开展了在盐度为30、15和1条件下的60天养殖生长和存活,测试。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家系收获体重存在显著差异,30、15和1盐度条件下增重最快家系比增重最慢家系的绝对增重率分别高出69.23%、35.29%和27.78%,但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收获体重排序并不相同。盐度30、15和1下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6.67%、82.33%和52.67%,盐度1的存活率与其它2个盐度下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存活率排序也不相同。不同盐度下各家系间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盐度30、15和1下家系产量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高出60.78%、61.70%和86.59%,家系2和家系8的产量在3个盐度中均排名在前三位,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盐度下的家系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家系 盐度 生长 存活率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和岛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对仔稚鱼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岸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渔业潜在资源量密切相关,而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又受环境因素影响。为此,依据2015年大亚湾人工鱼礁区(114.540°E~114.609°E,22.545°N~22.585°N)和中央列岛岛礁区(114.614°E~114.669°E,22.562°N~22.639°N)四季渔业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对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鱼礁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0种。浮游动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分成四大季节性群落。优势种从春、夏季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ens)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占显著优势到秋、冬季以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和肥胖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具明显优势。2个鱼礁区浮游动物种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阈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相近,浮游动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明显。仔稚鱼数量分布受桡足类影响,鱼卵数量分布主要受水动力学因子驱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的时空差异是对季节性水团变化引起温度、盐度和浮游植物分布变动的响应。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距离冗余分析 仔稚鱼 群落指示种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氨氮胁迫对尖吻鲈稚鱼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氨氮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稚鱼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尖吻鲈仔、稚鱼养殖存活率及丰富尖吻鲈养殖生态学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对15日龄的尖吻鲈稚鱼进行急性氨氮胁迫试验,分别于氨氮胁迫0、6、12、24、36、48、72和96 h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及脂肪酶(LPS)、淀粉酶(AMS)、胰蛋白酶(TRYP)等消化酶活性,揭示急性氨氮胁迫下尖吻鲈稚鱼抗氧化酶及消化酶的变化规律。【结果】氨氮胁迫下,5 mg/L处理组尖吻鲈稚鱼SOD活性在胁迫36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10 mg/L处理组除胁迫72 h外,其他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5 mg/L处理组尖吻鲈稚鱼P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始终高于对照组,10 mg/L处理组在胁迫6~36 h时远高于对照组,但低于5 mg/L处理组;5 mg/L处理组尖吻鲈稚鱼CAT活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mg/L处理组的CAT活性变化波动明显,整体上呈上升—下降的交替式变化趋势;5 mg/L处理组尖吻鲈稚鱼ACP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从试验开始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 mg/L处理组整体上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5和10 mg/L处理组的尖吻鲈稚鱼GSH-Px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保持相对稳定,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消化酶方面,5 mg/L处理组尖吻鲈稚鱼LPS活性从氨氮胁迫36 h起显著低于对照组,10 mg/L处理组从胁迫12 h起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5和10 mg/L处理组尖吻鲈稚鱼AMS活性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TRYP活性均呈阶段性的上升—下降交替变化趋势。【结论】氨氮胁迫对尖吻鲈稚鱼消化酶及抗氧化酶具有明显影响,在短时间(<6 h)内尖吻鲈稚鱼对氨氮有一定耐受性,SOD、CAT等部分抗氧化酶在氨氮浓度的剧烈变化下其活性诱导增强以消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消化酶活性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则是为了补充机体能量消耗。

关键词: 尖吻鲈 稚鱼 氨氮胁迫 抗氧化酶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