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大亚湾核电临近海域中国毛虾声学探测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9年1月11-14日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临近海域尝试采用声学探测技术,同时辅以拖网调查与水下视频观测的方法,对该海域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的空间分布特征、定向迁移聚集规律和种群资源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大亚湾核电基地典型冷源致灾生物中国毛虾的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提供新的思路.调查发现,拖网渔获物中中国毛虾所占比重在99%以上,仅有数量极少的水母和鱼类.19:00-07:00的声学原位观测结果显示,不同时段中国毛虾海里面积反向散射系数(NASC)波动较大(0.56~170.30m~2/nmile~2),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2:30-22:40时段.垂直空间分布上,中国毛虾主要集群分布于水深5.2~7.2m的中下层水域,在22:50-00:10期间有明显向底层迁移的趋势.水平空间分布上,中国毛虾生物量密度由湾内至湾口断面逐渐增大.结合不同时段中国毛虾资源动态规律与水下视频观测结果,调查海域中国毛虾很可能在19:00-23:00期间向湾内迁移,23:00之后向湾口迁移.综上分析可知,声学评估方法较传统的渔业调查手段具有生态、高效、时空分辨率高、能提供实时监测数据等诸多优点,更能满足大亚湾核电站冷源生物安全预警与应急防控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 中国毛虾 资源动态 空间分布 声学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幼鱼对叶酸的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叶酸水平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叶酸积蓄量的影响,以确定卵形鲳鲹幼鱼对叶酸的需要量.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7.77±0.10) g的健康卵形鲳鲹幼鱼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各组分别投喂叶酸水平依次为0.31(对照)、0.94、1.76、2.83、4.20、5.69和6.32 mg/kg的7种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 4.20 mg/kg组卵形鲳鲹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1.76 mg/k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5.69 mg/kg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 1.76、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血清补体3和补体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0.94、1.76、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94、1.76、2.83、4.20、5.69和6.32 mg/kg组的肝脏叶酸积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适宜的叶酸水平可以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和肝脏叶酸积蓄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卵形鲳鲹对饲料中叶酸的需要量分别为4.53和4.94 mg/kg.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叶酸 生长性能 肝脏抗氧化能力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多样性及其硫氧化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冲绳海槽热液区独特的地质环境孕育了特殊的生物群落,硫氧化细菌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在热液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通过硫氧化菌株的分离培养揭示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硫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培养基对冲绳海槽热液区不同沉积物样品中的硫氧化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硫氧化细菌的分类地位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碘量法对典型硫氧化菌株硫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从冲绳海槽热液区样品中共分离鉴定85株硫氧化细菌,分属于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优势属为氢弧菌属(Hydrogenovibrio)、拉布伦氏菌属(Labrenzia)、深海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和海杆状菌属(Marinobacter)。硫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7株典型硫氧化菌株对硫代硫酸钠的降解活性介于31%–100%之间,其中泰坦尼克号盐单胞菌SOB56 (Halomonas titanicae SOB56)、南极海杆状菌SOB93(Marinobacter antarcticus SOB93)、印度硫氧化粗杆菌SOB107 (Thioclava indica SOB107)和嗜温氢弧菌CJG136 (Hydrogenovibrio thermophiles CJG136)可以完全降解硫代硫酸钠。【结论】冲绳海槽热液区可培养硫氧化细菌的多样性丰富,为研究该热液区的硫循环过程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多种硫氧化活性菌株的获得极大地丰富了菌种资源,为探究深海热液区硫循环的能量代谢途径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冲绳海槽热液区 硫氧化细菌 多样性 硫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极北海带在我国黄渤海的适生情况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黄渤海区域的自然藻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建立人工藻场是制止海底荒漠化、恢复海底植被和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模拟极北海带(Laminaria hyperborea)在我国黄渤海区域的适生情况,使用MaxEnt生态位预测方法,针对影响极北海带分部的21项关键水质及水文条件以及在原产地的分布情况,建立我国黄渤海海域生态位分布模型,划分相应的适生区域,并通过刀切法筛选对模型贡献度较大的环境因子,逐一分析其对极北海带适生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在筛选出的9项对模型贡献度较大的环境因子中,温度与光照强度对极北海带分布的影响最大.极北海带在温度7℃~18℃范围、光强不超过52 E/(m2·d)的区间有较大的适生概率;氮、磷浓度对预测结果也有一定影响,但天然海水中的氮、磷浓度不足以成为极北海带分布的限制因子.总体来看,黄渤海区域有1.67%海域为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东岸长海县附近海域;山东半岛东部、北部,渤海西北部有一定的低适生范围,占总海域面积的5.12%;非适生区和边缘适生区占海域总面积的88.51%和4.70%.本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东岸长海县附近海域是建立极北海带藻场的理想区域.

关键词: 极北海带 MaxEnt 人工藻场 适生范围 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D-seq技术的长体圆鲹二、三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基因组进行RAD-Seq高通量测序,共获得58 180条微卫星序列,选取112条二、三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经筛选后,共获得27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利用一个长体圆鲹群体对通过筛选的微卫星标记的种群遗传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7对引物扩增的序列中18个位点为二核苷酸重复,重复次数为9~14次,9个位点为三核苷酸重复,重复次数为6~10次,等位基因数(Na)为5~17 (平均10.6),表观杂合度(Ho)为0.342 9~0.857 1 (平均0.631 7),期望杂合度(He)为0.538 3~0.911 8(平均0.796 8),多肽信息含量(PIC)为0.497~0.886 (平均0.780 9),除1个位点外,其他位点PIC值均大于0.500,表明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测结果显示,19个标记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WE。连锁不平衡检测表明各位点间无连锁不平衡现象。该研究开发的27个微卫星标记可为长体圆鲹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长体圆鲹 高通量测序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研究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构建并集成完整的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设计完善、可行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传感器安装校正方案,开展完整周期的养殖生产试验,通过养殖环境监测数据、养殖设备精准控制记录以及养殖过程记录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了南美白对虾池塘精准养殖系统的应用效果,总结了该系统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池塘养殖 精准养殖 养殖试验 精准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酸甘油酸激酶1与肿瘤

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甘油酸激酶1 (PGK1)是糖酵解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催化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产生一分子ATP。研究表明, PGK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既可以作为蛋白激酶也可以作为代谢酶,通过影响肿瘤的代谢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与多种肿瘤患者的放化疗抵抗和预后不良有关。本文就其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靶向PGK1进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激酶1 糖酵解 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石雀滩海域人工鱼礁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礁体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山东青岛石雀滩海域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实验,挂板材料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P)、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S)、钢板(F)。结果显示,共鉴定出附着生物69种,其中,贝壳粉硅酸盐水泥挂板最多(53种),其次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51种),钢板最少(31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和粉硅酸盐水泥挂板的优势种均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紫贻贝(Mytilusgallo provincialis)和麦秆虫(Caprellasp.);钢板的优势种为紫贻贝、麦秆虫和青岛板钩虾(Stenothoe qingdaoensis)。9~11月为生物附着高峰期。粉硅酸盐水泥挂板的平均生物量最高,达到4717.50 g/m~2,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次之,为2621.12 g/m~2,钢板最小,为163.85 g/m~2。附着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为钢板>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硅酸盐水泥。研究表明,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的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最大,生物附着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和人工鱼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人工鱼礁 附着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鲤肌肉发育中miRNA对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的调控

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鲤鱼是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淡水鱼类之一,其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前期对鲤鱼肌肉特异的微小RNA(miRNA)文库分析发现,miR-1和miR-206在鲤鱼肌肉中均高水平存在,但其对鲤鱼肌肉发育的调节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以黑龙江鲤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肌肉生长相关的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可能是miR-1和miR-206的靶基因.因此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以及原位杂交等方法探究miR-1和miR-206对其的调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miR-1和miR-206均能下调Cx43启动子报告基因,其中miR-206作用更明显.整体原位杂交检测Cx43基因在鲤鱼胚胎期表达情况显示,鲤鱼受精6 h后Cx43基因开始表达,表达量随胚胎发育呈上升趋势,受精后24 h体节表达最高,此后逐渐降低,暗示Cx43基因在鲤鱼肌肉发育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鲤鱼的遗传育种,优化黑龙江鲤品质,提高生产性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小RNA-206/微小RNA-1 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 肌肉发育 靶基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碳氮同位素技术研究重金属在春季江苏近海食物网中的累积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苏近海自古以来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发展,江苏近海局部地区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对重金属在江苏近海食物网中的传递和累积过程尚不明晰.本研究于2017年5月在江苏近海通过渔业资源调查采集生物样品(包括大型藻类、双壳类、头足类、腹足类、甲壳类和鱼类).在应用碳氮同位素构建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量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分析多种重金属元素在食物网中的累积规律.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江苏近海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两条能量传递途径:即以毛蚶等为初级消费者的浮游食物链和以沟纹鬘螺为初级消费者的底层食物链,以底层食物链占优势;8种元素在海洋生物体内含量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As>Cd>Cr>Pb>Ni>Hg,总体来说,元素富集水平最高的是双壳类,最低的是鱼类;大多数生物体内的As含量超标,双壳类和口虾蛄的Cd、凤鲚的Cr及密鳞牡蛎的Zn、Cu、Cr均超过水产品安全标准;在浮游食物链中,Zn、Cd和Ni显著生物减小,在底层食物链中,Hg显著生物放大,其他元素在食物网中未见明显变化趋势.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重金属 食物网 生物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