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大豆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低平易涝地耕层土壤水分大、土质粘重冷浆、通气透水性差、释放养分能力低等不良理化性状,是障碍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是以机械化深松旋耕整地和带状栽培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变了生产上翻、耙、压的耕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低平易涝地土体构造不良状况和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提高耕层土壤温度0.8℃,降低土壤容重0.198g/cm3,减少土壤含水量10.1%,分别提高速效氮、磷、钾19.2%、58.9%、36.7%,非毛管孔隙与毛管孔隙之比由1∶3.15改善为1∶1.66;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32.3%,并表现出指数增长期较短、很快进入直线增长期、稳定期较长和衰亡期较短的良好发育动态。大豆籽粒产量三年平均增产15.1%,增产幅度为13.7~16.0%。

关键词: 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抗病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7号

作物品种资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高产优质抗病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7号龙辐麦7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1996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现种植面积400hm2。其选育是以早熟优质高产的龙辐麦3号作母本,高抗赤霉病的品系钢98-446为父本,于1987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2个杂交组合对T型春性杂交小麦的株粒数、株粒重、株穗数、主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6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穗长4个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超标优势,株粒数、主穗小穗数2个性状的超标优势表现为正负优势且幅度较大,分别为-19.2%~56.5%、-2.1%~5.3%之间。采用配合力的同亲回归分析,克旱9A和克82R27特珠配合力最高,其次为克丰二A×克82R67、克丰三A×克82R27。用2个春性T型杂种小麦和2个化学杂交剂制成的CHA杂交小麦,3个亲本(其中2个为对照品种)共7个品种,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及其杂交优势的影响,明确了春性杂交小麦适宜的密度范围,为合理利用杂交小麦的优势效应采取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 春小麦,杂种优势,群体密度,优势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复种蔬菜技术及应用前景

中国麻作 199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资源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011份大豆品种资源对根腐病抗性鉴定结果,在自然条件下初筛鉴定病情指数在20%以下的有151份,占14.94%;对151份进一步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抗病材料29份,占19.21%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黑龙江省泥炭资源农业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省具有十分丰富的泥炭资源,开发泥炭资源,是缓解化肥供应紧张局面,实现本世纪末增产粮食75亿kg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黑龙江省泥炭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性的建议。

关键词: 泥炭资源 农业综合利用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玉米主产区土壤——玉米——奶牛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1987~1994年,对双城市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玉米——奶牛系统)进行了能流的调查分析。其特征表明:东北玉米主产区农业生态系统由过去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现在的复合结构,应尽快大区域建立土壤——玉米——奶牛生态系统,增加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能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亚麻杂交育种的系谱分析

中国麻作 199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菌毒素对小麦抗病突变体及其亲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小麦赤霉病菌毒素的作用下,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92k809及其亲本新克旱九内颖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细胞器和膜系统破坏程度加剧,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突变体细胞的超微结构破坏程度比其亲本要轻。对赤霉病菌毒素最敏感的是线粒体,其次是叶绿体、细胞质膜和细胞核膜。本文还探讨了赤霉病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致病机理。

关键词: 突变体,小麦赤霉病菌毒素,细胞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 Ⅱ.育成品种化学品质的遗传改进与生态分布

大豆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建国以来黑龙江省选育的148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地理分布。伴随着品种生产潜力的提高,该省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下降,但80年代又有回升;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生态地理区域间差别较大,克拜和绥化地区育成的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黑河与嫩江地区育成的品种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地区之间差异不大。

关键词: 大豆;化学品质;遗传进度;生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