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耕作措施与氮肥对黑土流失及氮损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耕作措施和施氮策略对水土流失、氮素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设置径流小区试验,共设9处理。处理1(T1)为裸地;处理2(T2)为荒地;处理3(T3)为优化施氮(180kg N/hm~2),顺垄;处理4(T4)为优化施氮(180kg N/hm~2),横垄;处理5(T5)为增氮施肥(210kg N/hm~2),顺垄;处理6(T6)为减氮施肥(90kg N/hm~2),顺垄;处理7(T7)为替氮施肥((180kg N/hm~2,其中30kg N为有机肥,顺垄);处理8(T8)为优化施氮(180kg N/hm~2),横垄,苜蓿—玉米间作;处理9(T9)为减氮施肥(90kg N/hm~2),顺垄,秸秆覆盖。结果表明,T1的年均产流量为151.0m~3/hm~2,与T1相比,T2、T3、T4、T5、T6、T7、T8、T9分别拦截80.9%,64.4%,83.0%,65.2%,68.0%,60.4%,93.8%,88.1%;T1的年均土壤侵蚀量为9.5t/hm~2,与T1相比,T2、T3、T4、T5、T6、T7、T8、T9分别拦截98.8%,57.3%,88.4%,60.7%,50.6%,56.6%,99.2%,94.4%;T1的年均无机氮地表径流损失为207.6g N/hm~2,与T1相比,T2、T3、T4、T5、T6、T7、T8、T9分别减少无机氮损失43.0%,24.7%,35.5%,20.0%,36.8%,20.2%,75.6%,55.9%。雪水融化径流导致坡耕地的氮素损失不容忽视。坡耕地种植玉米时,单项耕作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以生物篱最好,秸秆覆盖少耕较好,横垄次之;多项综合耕作措施中,横垄耕作和生物篱结合,效果均较好。相同耕作模式不同施肥措施中,有机肥替代因地上部作物生长较差有较大的产流量;减氮处理由于较低的无机氮浓度可减少地表径流氮素损失,同时增加产沙量。地表产流量与日降雨量间存在正的线性相关性(R2为0.213 9~0.543 8),T2、T9除外;土壤侵蚀量、无机氮损失量与地表产流量有正的线性相关(R2为0.338 0~0.728 1,0.618 4~0.895 2),T1除外。年均地表产流中,硝态氮浓度与无机氮浓度之比越小,年均地表径流无机氮损失越小。


硼、钼、锌肥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研究微肥对向日葵的作用,以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硼、钼、锌肥施用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食用向日葵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当增施硼、钼、锌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盘直径等农艺性状;适当增施硼、钼、锌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的单株粒重、百粒重、结实率和产量等经济性状;适当增施硼、钼、锌肥能有效提高食用向日葵粗脂肪和粗蛋白等品质性状.随着硼、钼、锌肥施用量的增加,部分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黑龙江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Ⅱ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嫩奥5号20.1品种来源嫩江县远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北疆94-610为母本,疆莫豆1号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特征特性普通大豆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130℃左右。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 cm左右,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淡黄色,有光泽,百粒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现代营销(下旬刊) 》 201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农业经济管理中,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虽然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以不断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羊草和星星草根际溶磷菌溶磷能力及菌株特性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促进松嫩草地微生物深度开发和利用,采用PKO无机磷培养基,从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际分离获得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对菌株采用溶磷圈法和钼蓝比色法进行溶磷水平测定。结果表明:筛选菌株对磷酸钙的分解能力差异较大(P<0.05),其溶磷量为7.60~348.14mg·L~(-1),筛选菌株的溶磷量与分泌有机酸量、培养基质pH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筛选菌株都可以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分泌量介于11.00~16.55mg·L~(-1),大多数菌落呈淡黄色或乳白色、不规则、不透明、扁平、无色素。


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型肥料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利用大田区域联合试验的方法,通过将新型复合肥与常规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新型复合肥的施用对不同积温带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处理较常规对照在佳木斯增产4.08%,在哈尔滨减产7.49%,且差异显著,在二九一农场减产5.18%。由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下降引起减产,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导致增产。在成熟期,施用新型复合肥使佳木斯的干物质增加5.15%,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干物质分别下降4.95%和3.89%。与常规对照相比,复合肥处理使佳木斯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4.08%,而哈尔滨和二九一农场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7.49%和5.18%。表明,该新型复合肥在黑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新型复合肥 黑龙江省 水稻生产 干物质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应用效果


春小麦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远缘杂交能把亲缘关系较远的种、属中有用基因引入栽培种,改良现有品种。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远缘杂交创制的5份普通小麦新种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5份材料为春小麦,株系4-11和4-30-32突出表现为大穗、多分蘖,2015-2016年分蘖数为别为18~20和16~17个,熟期正常。二者的千粒重平均为38和36g,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株系6-30-31表现为矮秆(55cm),密穗有芒,平均穗长7cm,千粒重平均32.6g。株系5-6和5-19,穗型似小偃麦,无芒,千粒重平均为33.7和36.4g,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9%。5份材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减数分裂行为正常。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检测表明,株系4-11和5-19带有中间偃麦草遗传成分,为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株系5-6为六倍体小偃麦,矮秆株系6-30-31带有E染色体组遗传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