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材料覆盖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土壤与作物 》 2017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比研究了光降解地膜覆盖(M)、聚乙烯地膜覆盖(J)、秸秆整棵覆盖(S)、液体地膜地面喷洒(Y)、黄腐酸蒸腾抑制剂叶喷(FA)等不同减蒸方式在不同蒸发量地区(嫩江和大庆)的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和玉米生长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水分差异较大,地表有覆盖物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拔节期,J、M、S覆盖都高于对照,嫩江和大庆试验区依次高出88.2%和64.5%、32.2%和27.2%、24.0%和13.6%,嫩江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开花期,2个试验区只有S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0.9℃(嫩江)、1.2℃~1.5℃(大庆),秸秆覆盖降低温度0.5℃~1.0℃(嫩江)、0.3℃左右(大庆)。FA叶面喷施后嫩江和大庆玉米叶面蒸腾速率与对照相比减少29.5%、24.3%,气孔导度减少30.6%、15.5%,净光合速率增加16.7%、10.9%。M和J覆盖的产量最高,而S覆盖减产幅度为6.2%~10.0%。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利用率最高的为J和M覆盖,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0%和18.1%(嫩江)、20.2%和19.5%(大庆);水分利用率最低的为S覆盖,比对照降低了5.4%(嫩江)和9.2%(大庆)。覆盖减蒸技术对于蒸发量大的地区效果明显。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三区”科技服务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三区"人才计划宗旨是培养乡土人才、推动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供给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四年来"三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以开展试验示范、现场指导、信息助农、合作共赢及科技培训为内容的"五位一体"开展"三区"工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好"三区"工作的建议。


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碳素转化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促进城市污泥土地化利用,将生物质炭与城市污泥分别以0、3%、5%、10%的比例添加在城市污泥的好氧静态堆肥试验中,研究不同配比下堆肥反应过程中含水率、总有机碳、腐殖质酸、胡敏酸、富里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有效增加堆肥产品中水分含量,促进堆肥进程。各处理在堆肥末期含水率、总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处理2(生物质炭添加量为5%,稻壳/城市污泥(4∶1)添加量为95%)的含水率较对照高5.8百分点,总有机碳含量较对照高40g·kg~(-1);各处理在堆肥结束期其腐殖质炭含量及胡敏酸炭含量明显增多,增加量由大至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对照。综合各项指标,与其它处理相比,处理2即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为5%时,更能促进整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更能保证堆肥产品质量。


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丰富北方寒地牧草品种,选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优势牧草,以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杂交后代选育的10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为材料,借助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10份材料田间自然生长年限超过3a,均具有抗寒性和多年生特性,可在哈尔滨地区-30℃环境下安全过冬;根系发达,除2个株系8LF2 1-1-4和11LF3 1-1-4外,其他株系具有地下茎。植株生长繁茂,有5个株系总分孽数超过40,2个株系穗长超过24cm。株系11LF3 1-1-4和11LF4 1-18-1结实率平均值在80%以上,远高于亲本中间偃麦草;10份材料种子发芽率在60%~90%;株系5Q10L1-18-1茎秆干重可达1.7kg·m~(-2)。10个株系根尖体细胞染色体为42条,遗传稳定,植株均表现抗旱、抗寒,抗病等特性。本研究可为北方寒地的牧草选育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现代营销(下旬刊) 》 201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家实力的增强,事业单位中的资产也越来越多,并充分保障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正常行使与发挥。然而事业单位资产中账目与实物不等、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水平,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科学合理的管理,成为目前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菽哺春华,勤育秋实——在纪念王金陵先生百年诞辰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值此纪念王金陵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谨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全体职工并以我个人名义深切缅怀王先生为推动和发展我国大豆事业和农业科技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和学习王先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我辈投身于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事业,推动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大豆泰斗和农学大师。菽哺春华,勤育秋实。王


48%2,4-D丁酸水剂防除水稻田杂草试验
《现代化农业 》 2017
摘要:48%2,4-D丁酸水剂是山东先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验证防除水稻田恶性阔叶杂草的最佳使用量和安全性,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了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水稻,有机质含量26.8%,有机磷38.1mg/kg,碱解氮162mg/kg,速效钾232.16mg/kg,井灌区。供试


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根瘤菌和微肥的合理使用,采用根瘤菌、微肥、根瘤菌+微肥、对照4个处理,在大豆苗期(V3)、盛花期(R2)、盛荚期(R4)、满粒期(R6)对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在大豆成熟期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瘤菌和微肥的使用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施用根瘤菌、单独施用微肥或根瘤菌和微肥同时施用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微肥处理产量为2 643.07kg·hm~(-2),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26.02%;根瘤菌处理增产18.33%;微肥处理增产2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