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对疫霉抗性的快速鉴定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发现叶、茎、茎基部和果实接种4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的抗性。叶与茎接种法操作简单,接种部位发病快,可同时检测大量品种,但要求空气湿度大;茎基部接种法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最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但需要菌量大,工作量也大;果实接种法不仅操作简单、接种部位发病快、菌需求量小,而且可同时筛选大量品种,可以通过量化达到有效区分抗病和感病品种的目的,更具有完整保存原有植株的优势。


深耕对黑土水分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
《土壤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分特征曲线是反映土壤持水性、供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的重要参数。为明确深耕对黑土土壤水分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田间多点取样,比较研究了深耕与常规耕作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孔隙组成及水分动态变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深耕提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Van Genuchten模型,相关显著;深耕提高土壤有效孔隙比例,有效孔隙增加5.48%~82.00%;深耕提高了0~40 cm土层有效水储量,其中速效储水量和迟效储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4和1.21倍;深耕改变了作物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5 cm土层土壤受降雨影响波动性大,对照、深耕无差异,15 cm、25 cm土层对照水分高于深耕,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对照低于深耕;对照0~3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高于深耕7.8 mm,30~60 cm土层低于深耕7.2 mm,深耕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高,是对照的1.74倍。黑土深耕可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总储量。
关键词: 深耕 水分特征曲线 有效性 土壤孔隙 储水量 耗水量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铁岭地区的表现及育种潜势研究
《土壤与作物 》 2018
摘要: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东北大豆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铁岭市种植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361份,利用重复内分组设计试验方法,采用频次分布和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对4类1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揭示其育种潜势。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铁岭市平均表现值为:全生育期104 d(83.6~136 d)、蛋白质含量40.9%(37.7%~45.9%)、脂肪含量22.4%(18.9%~23.8%)、蛋脂总量63.3%(60.4%~66.5%)、百粒重18.8 g(11.0~34.7 g)、株高72.0 cm(42.4~121 cm)、主茎17.1节(11.5~23.1)、分枝1.59个(0.27~5.09)和倒伏1.8级(0.88~4)。(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Ⅱ和MGⅢ,该熟期组品种的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值相近,其他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当地品种水平。(3)群体各生态遗传性状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空间,部分优异亲本品种,可供育种工作者在改良各生态、品质性状时参考利用。(4)追溯第4亚区品种祖先来源及贡献率表明:该地区育成/搜集品种平均含有祖先亲本7.8个,其中前20个祖先亲本对当地育成品种的贡献率为70.6%,而前1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为61.1%。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种质资源 熟期组 生态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油用向日葵杂交组合子实含油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探讨油用向日葵子实含油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各性状对子实含油率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方法]对49个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生育日数(X1)、株高(X2)、茎粗(X3)、叶片数(X4)、花盘直径(X5)、单株粒数(X6)、百粒重(X7)、籽仁率(X8)、结实率(X9)、单株粒重(X10)和子实含油率(Y)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论]子实含油率与籽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百粒重、籽仁率、单株粒重、茎粗、叶片数、单株粒数、生育日数、结实率、花盘直径。[结论]高油向日葵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首先关注籽仁率进行选择和调控,同时充分考虑百粒重对子实含油率的负向作用,在可接受的百粒重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子实含油率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