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叶菜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

农村实用技术 2018

摘要:文章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茎尖产量 栽培密度 食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低成本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技术研究

农业与技术 2018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马铃薯的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本文从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发展状况着手,分析了高效低成本快速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栽培技术,马铃薯MOD栽培技术优势明显,可以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 高效 低成本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解离难溶磷素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磷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易被土壤中的金属离子吸附、固定,使得施入土壤中的磷肥80%被转化成难溶磷素,不能被植株所吸收利用。植物根系除支撑植物生长外,也是水分、矿质元素吸收的重要器官。在土壤有效磷匮乏条件下,植物根系通过大量分泌有机酸类物质来改善根系土壤磷素微环境,促进对难溶磷素的解离,维持了植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避免磷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难溶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及组成、对根系农艺及根系构型、根系分泌物活化难溶磷素、根系分泌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根解析植物高效解离利用难溶磷素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难溶磷素 高效解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不同环境下表型差异及生态适应性评价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2015年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南阳、贵州毕节和海南乐东,对686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表型鉴定,旨在明确不同环境下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变异及生态适应性,遴选特异资源,提高繁种及种质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乐东是南美洲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良好的繁育基地,而毕节是国内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较好的繁育基地。参试群体内不同的种质资源间表型差异明显,4个试点平均各性状变异系数介于8.11%~70.83%之间,其中株高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70.83%。百粒重的遗传力最大,为0.73;遗传力最小的性状是播种至开花时间,仅为0.01。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遴选出具有矮秆、大粒、早熟等特性的种质218份,其中,9份同时具有3种特异性状,53份同时具有2种特异性状。

关键词: 普通菜豆 种质资源 生态适应性 表型鉴定 遗传力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年齐齐哈尔地区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扩大齐齐哈尔市地区优质水稻生产面积,解决水稻市场品种多、乱、杂的现象,探索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经济效益,选取22个优质水稻品种(系)进行统一种植,通过对不同品种(系)生育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分析,明确各品种在齐齐哈尔地区的种植情况。结果表明:所选22份材料中,第一、第二、第三积温带材料分别以龙稻21、龙粳21、龙粳29产量最高。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比较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用重复内分组试验设计,针对主要生态性状进行了3年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在北安地区全生育期为127. 3 d(96. 8~143. 0 d),当地最适宜熟期组为MG00组,全生育期平均为117. 4 d。地上部生物量随熟期组变晚而增大,产量则为当地最适宜熟期组(MG00)最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遗传率超过75%,遗传进度相对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遗传率超过60%,遗传进度相对较低。同时探讨了北安地区大豆育种目标及第一亚区种质群体遗传构成,并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为该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生态性状 熟期组 育种潜势 北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分析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89个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在育成品种总数、产量、品质及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提升;黑龙江省水稻选育的遗传基础仍然十分狭窄,配制组合时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复,审定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今后在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工作中应从国内外引进新的优质种质资源,努力挖掘新的骨干亲本。

关键词: “十二五”期间 水稻品种 骨干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衣制剂对低温胁迫下不同熟期春玉米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针对东北春玉米春季低温冷害频发的问题,选取了4个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为试材,首先在低温4、5、6、7℃确定参试品种芽期及低温胁迫处理的临界温度,然后配制植物激素类、抗生素类以及植物激素和抗生素混合的11种制剂组合,在低温胁迫处理下测定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以筛选出高效的耐低温制剂。结果表明:通过对4个发芽指标的比较,确定临界温度为5℃;11个制剂中芸苔素混剂可以提高4个品种的各发芽指标及田间出苗率,综合抗冷剂988及水稻抗冷剂则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田间试验中早熟品种庆单9号对耐低温包衣制剂的响应好于晚熟品种先玉335。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外源性制剂 早熟玉米 苗期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2015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组成上研究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试验材料采自2013~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和佳木斯地区马铃薯大田。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在132株菌株中,A1交配型占总菌株68.18%,A2交配型占总菌株31.82%;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27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分别占17.32%、4.72%、77.95%;在84个晚疫病菌株中,共鉴定出37个生理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类型趋于复杂,其中优势小种为1.3.4.7.9.10。研究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晚疫病 交配型 甲霜灵敏感性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专用大豆基地 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大豆科技 2018

摘要:针对国家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实现轮作生产目标针对国家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实现轮作生产目标,分析了黑龙江省目前大豆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形势,提出了建设专用大豆生产基地,提高大豆商品价值和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商品价值和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并提出了解决重茬和加快豆制品加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豆大豆 大豆生产基地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