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秸秆床厌氧发酵产沼气系统优化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前期研究中发现秸秆床反应器内秸秆在发酵后期上浮、进水短流等问题,采取在秸秆床反应器内增加导气管、在秸秆捆底部预留缓冲空间以及2种方式组合的方式,研究改进措施对秸秆床反应器及整个发酵系统产气、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等的效果。结果表明:直接以打捆秸秆为固定相,以猪粪废水为流动相的处理在猪粪废水有机负荷为2.13 kg/(m3/d)条件下出现轻度酸化,产气受到明显抑制,日产气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继续提高猪粪废水有机负荷后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别;采用增加导气管、增加缓冲空间以及导气管+缓冲空间的方式改善了秸秆床反应器内发酵环境,未出现酸化现象,日产气量稳定性明显提高。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秸秆床反应器累积产气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90%、9.05%和22.48%,累积产甲烷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02%、9.34%和25.21%;采用该研究提出的改进措施对二级反应器产气组成无明显影响,各处理平均甲烷含量均在68%左右,对整个秸秆床发酵系统累积产气量、平均甲烷体积分数以及COD去除率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在秸秆床反应器内增加导气管对提高反应器产气量、甲烷含量及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反应器底部增加缓冲空间。
关键词: 秸秆 沼气 优化 秸秆床反应器 导气 缓冲空间 猪粪废水:厌氧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对番茄的促生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是一株对设施番茄土传病害具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为了明确其对番茄的促生作用,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生防菌B1619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了喷施B1619菌液后番茄体内叶绿素、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的变化;运用液质联用法检测了生防菌B1619上清液中促生相关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亚精胺)的含量。结果表明,生防菌B1619不同浓度的上清稀释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0倍稀释液(4.8×10~7 cfu/mL)促生作用最大;用生防菌B1619不同浓度的上清稀释液对番茄喷施后,番茄植株的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100倍稀释液各生理指标活性增加最大(分别增加47.92%、38.37%和49.75%);生防菌B1619上清液中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亚精胺(Spd)的含量分别为1.90、1.30、0.0544、1.94和1.22 mg/L。本研究结果证实了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B1619对番茄生长具有显著促生作用,且促生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 叶绿素 根系活力 促生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不同杂交组合生产的优质杂种猪性能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优质黑猪生产杂交方式,以淮猪及苏钟猪为亲本,开展淮猪(♂)×苏钟猪(♀)、苏钟猪(♂)×淮猪(♀)正反、反正杂交试验,在相同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下统计杂种猪繁殖、生长、肥育性能,比较2种杂交方式生产杂种猪的性能。结果表明:淮苏杂种猪头胎产仔数[(11.86±2.21)头]高于苏淮杂种猪[(10.89±2.20)头],但产活仔数略低于苏淮杂种猪;初生个体质量[(1.41±0.22)kg]极显著小于苏淮杂种猪[(1.52±0.35)kg](P<0.01),但28日龄断奶个体质量、120日龄平均个体质量均高于苏淮杂种猪,180日龄平均个体质量、40~60 kg阶段平均日增质量略低于苏淮杂种猪,提示淮苏杂种猪虽早期增质量快,但育肥期效果不如苏淮杂种猪;且淮苏杂种猪表现为高、短、壮体型,而苏淮猪相对细长。因而,生产75%优质黑猪应以后期育肥效果好的苏淮杂交组合为优势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庄石榴根结线虫的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形态鉴定法、同工酶法、PCR法对山东省枣庄市榴园镇石榴园一株枯死石榴树的根结线虫样本进行了鉴定,病原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模式下芋头疫病发生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芋头疫病是限制芋头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泰兴香荷芋为材料,设置不同地膜颜色及厚度10个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处理下芋头疫病发生规律及其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芋头疫病病情指数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P<0.05),D4、D7、D9这3个处理疫病病情指数均超过40,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表现为感病,D1、D2、D8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6.21、26.35、26.50,表现为抗性;各处理间在倒一叶、倒二叶上疫病病级无显著差异,而在倒3叶上则有显著差异,叶位间疫病严重程度为:倒三叶>倒二叶>倒一叶;不同处理间芋头产量差异性较大,变幅为8 441(D10)~15 758 kg/hm2(D3);芋头病情指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723,两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多点光照度采集与管理系统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我国高效、精细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设施农业的生产需求,设计1种可用于温室大棚的多点光照度采集系统。该系统以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以BH1750为光照度采集单元,用RS-485模块进行数据传输,使用VB.NET进行上位机的开发,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用ASP.NET进行网页开发,对采集系统进行全封闭处理,以适应不同的监测环境,实现对不同点光照度的采集、无线传输、自动存储以及远程监测,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浏览器查看并获取数据。经试验测试,该系统测量误差在±6%以内,且测量值与标准值间差异不显著,满足使用要求。该系统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合理选种与密植提供了设施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 温室大棚 多点 光照度 无线通信 精准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IRT1基因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生殖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SIRT1基因在猪卵巢颗粒细胞生殖激素分泌中的作用,采用白藜芦醇和尼克酰胺处理猪卵巢颗粒细胞,检测猪卵巢颗粒细胞中SIRT1基因和生殖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分析SIRT1基因与生殖激素受体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和尼克酰胺可剂量依赖性地调节猪卵巢颗粒细胞中SIRT1基因表达,SIRT1基因表达量的升高可引起ER2、FSHR、LHR表达量上调,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 6、0.519 7和0.140 7。说明,SIRT1基因参与猪卵巢颗粒细胞生殖激素受体表达调控,可影响猪卵巢颗粒细胞生殖激素分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二态性InDel位点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开发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发展,可以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挖掘基因组特异的插入/缺失(In Del)位点,这使In Del分子标记的开发成为可能。本研究利用327份玉米自交系的测序数据,通过全基因组结构变异评估发现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25 847个In Del位点。利用PIC值≥0.30的3 304个位点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和群体结构分析,其结果与利用SNP位点分析获得的结果高度一致,说明这些多态性较高的In Del位点可以作为代表性标记用于玉米遗传组成的差异分析。采用53对PCR引物进行扩增试验,发现这些In Del引物具有位点专化特征并且其杂交种鉴定的平均杂合率为0.569 2,表明这些标记能准确鉴定出玉米杂交种的杂合度。
关键词: 玉米 二态性InDel位点 系统发育树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及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盆栽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沼液保湿和淹水处理对马肝土和潮土微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沼液处理土壤21 d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和病原菌的消减效果较好。两种土壤中,铵强化沼液淹水处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均最低。沼液保湿处理发病率平均比对照降低15%。马肝土中,铵强化沼液淹水处理尖孢镰刀菌数量最少;潮土中秸秆沼液淹水处理对病原菌数量的消减效果最好。沼液处理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以及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其中沼液淹水处理提高幅度更大。对各处理Biolog-ECO板孔平均颜色变化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沼液淹水处理、沼液保湿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水保湿对照处理有明显差异。沼液淹水和铵强化沼液淹水处理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秸秆沼液淹水处理则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多酚对白鱼脂肪分解氧化的抑制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鱼体脂肪酶活性、脂肪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对鱼体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茶多酚及增效剂对白鱼中脂肪分解和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40℃、光照条件下24 h后,浓度为0.15%茶多酚+0.05%柠檬酸处理对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力的抑制效率分别为46.00%、85.90%,对丙二醛和过氧化值的抑制率分别为59.03%、32.78%,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0.15%二丁基羟基甲苯处理)。GC-MS分析显示,抗氧化剂处理的白鱼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抗氧化效果最优的是0.15%茶多酚+0.05%柠檬酸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