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棉花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克隆抗病基因是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关键。本文根据前期的定位结果,结合棉花基因组测序信息,提取定位区段内基因组序列,预测获得63个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63个基因参加多种生物进程,其中6个基因参与植物抗逆进程。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选择15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包含各种抗逆的调控元件,其中6个基因包含了W-box元件。对海7124和苏棉8号棉花幼苗进行黄萎病菌处理,取病菌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根,选择14个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处理后,有8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其中在海7124和苏棉8号之间表达差异最大的基因是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214-a isoform 1)、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和Udp-糖基转移酶UGT89A2(Udp-glycosyl transferase 89a2-like)基因。本研究为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候选基因。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基因 克隆

基于PRLR-JAK-STAT5信号传导通路测定鹅催乳素的新方法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建立鹅催乳素(Goose prolactin,gPRL)的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本研究设计出基于PRLR-JAKSTAT5信号通路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首先克隆鹅PRLR基因CDS区序列,合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STAT5)信号应答序列,并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6-Entry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Enhancer中,构建成为信号接收载体和信号应答载体。然后将两载体同筛选基因载体pEZX-MR03及内参载体pRL-TK共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转基因细胞株。分别用终浓度为0、30、60、90ng·mL~(-1)的PRL刺激转基因细胞,通过qRT-PCR和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在不同PRL浓度下转基因细胞株中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相对活性的变化。筛选出10株成功整合有全部4个转基因载体的转基因细胞株,经过不同浓度PRL刺激后,筛选出一株细胞,其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均表现出随PRL浓度升高而上调的趋势。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PRLR-JAK-STAT5信号传导系统检测鹅PRL生物活性的新方法是可行的,为准确测定家禽PRL奠定基础。

关键词: 鹅催乳素受体 信号转导 STAT5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催乳素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邮1号”商品蛋鸭笼养和地面平养的生产性能比较

中国家禽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蛋鸭笼养提供科学依据,以"苏邮1号"蛋鸭为素材,比较了笼养和地面平养模式下蛋鸭的生产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笼养和地面平养模式下"苏邮1号"蛋鸭的生长差异不显著,笼养模式的饲料报酬比地面平养模式高,产蛋数高,破蛋率低,应激小,但地面平养模式的双黄蛋产率比笼养略高。因此,为适应当前环保养殖发展需求,蛋鸭笼养必将是商品蛋鸭养殖的主推模式。

关键词: 蛋鸭 笼养 地面平养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獭兔非粮型饲料配方,降低玉米和豆粕使用量,并探讨非淀粉多糖酶在獭兔非粮型日粮中使用的可行性。将120只5月龄獭兔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为添加20%玉米、14%豆粕等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中添加10%大麦与7%菜粕分别替代50%玉米与50%豆粕,不加酶;试验组Ⅱ,在试验组Ⅰ基础上添加200 g/T酶制剂;试验组Ⅲ,在试验组Ⅰ基础上添加400 g/T酶制剂。试验组Ⅰ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总增质量降低4.34%,日增质量降低4.36%,饲料报酬与腹泻率分别提高0.70与6.66百分比;与组Ⅰ相比,组Ⅱ、Ⅲ总增质量分别提高7.17%与8.80%,日增质量分别提高7.26%、8.84%,饲料报酬分别降低1.5、1.9,腹泻率均降低10百分点;粗蛋白消化率分别提高4.84%、6.87%,粗脂肪消化率分别提高2.37%、3.92%,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7.17%、7.73%,粗灰分消化率分别提高10.59%、12.48%,无氮浸出物消化率分别提高6.43%、8.58%;组Ⅰ与对照组相比,兔群每增加1 kg所消耗的饲料成本降低0.73元,组Ⅱ、Ⅲ分别降低1.30、1.19元,综合测算后发现,组Ⅱ经济效益最佳。在非粮型日粮中添加200 g/T酶制剂,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减少人畜争粮矛盾。

关键词: 非粮型日粮 复合酶 獭兔 生产性能 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O157∶H7独有基因z3276的表达及初步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BLAST分析表明,开放阅读框z3276是大肠杆菌O157∶H7独有的遗传标志性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大肠杆菌Ⅰ型菌毛有较高的同源性,但z3276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尚不明确。为了明确z3276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进一步研究其在大肠杆菌O157∶H7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扩增z3276基因,去除其信号肽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获得阳性重组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大肠杆菌O157∶H7全菌抗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重组z3276蛋白抗原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菌BL21(pColdⅠ-z3276),并获得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33 000,占菌体总蛋白30%以上,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且与兔源全菌多克隆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条带明显。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标签基因 z3276基因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江苏省阜宁县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寄生虫虫卵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观察寄生虫防控措施的效果。选取阜宁县A、B、C、D、E 5个发酵床猪场,及W、X、Y、Z 4个传统水冲圈猪场,进行新鲜粪便寄生虫虫卵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在A、B、C、D发酵床猪场及X、Y、Z水冲圈猪场制定并实施发酵床模式下的寄生虫防治程序。猪场E、W为对照,不采取任何驱虫处理。于1年后再次调查上述9个猪场,以确定发酵床、水冲圈模式下的寄生虫防治效果。首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阜宁县猪群主要感染猪蛔虫、猪鞭虫、猪球虫,发酵床模式下猪蛔虫、猪鞭虫、猪球虫的感染强度高于水冲圈猪场。实施驱虫程序1年后,发酵床、水冲圈模式下猪蛔虫和猪鞭虫的防治效果均较为理想,猪球虫的防治效果次之。阜宁县发酵床养猪模式比水冲圈猪场更易感染猪蛔虫、猪鞭虫、猪球虫,所制定的驱虫程序对防治猪蛔虫、猪鞭虫效果显著。

关键词: 发酵床 猪蛔虫卵 猪鞭虫卵 猪球虫卵 阜宁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照对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创蕨类植物新的育种方法,以鸟巢蕨、扇蕨和凤尾蕨等3种蕨类植物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在附加0.2mg·L~(-1)IBA的改良1/2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在60Gy时,辐照处理的鸟巢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从0Gy(CK)的98%降至33%;剂量在80Gy时,辐照处理的扇蕨和凤尾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分别从CK的100%降至38%和26%,因此60~80 Gy的~(60)Co-γ射线为辐照处理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的适宜剂量。SSR分子标记测定结果表明,鸟巢蕨绿色球状体经Gy 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获得的植株与对照植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SR-23和SSR-76可作为筛选鸟巢蕨突变体的适宜引物。本研究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离体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绿色球状体 成苗 60Co-γ射线辐照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匹配

改革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有利于全面汇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催生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中央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包括金融、产业、培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长效机制,应针对现行政策的不足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动态优化和完善金融、产业、培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策,将其提升到更全面、更系统、更具针对性的新层面。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创业 创新驱动发展 新型城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快腐菌(Streptomyces rochei)对还田麦秸化感物质的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秸秆快腐菌对还田秸秆化感物质的响应,提高秸秆快腐菌剂田间应用效果,以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为快腐菌,以4种酚酸混合物为化感物质,室内模拟研究了还田麦秸腐解过程中总酚酸消长情况,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浓度酚酸对Streptomyces rochei生长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麦秸还田腐解7d时,对照组(不经娄彻氏链霉菌处理)和处理组(经娄彻氏链霉菌处理)总酚酸积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3μg/ml、7.0μg/ml,处理组的总酚酸积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时快腐菌数量和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为最小值;当酚酸浓度为100 mg/L时,Streptomyces rochei的生长量和菌落直径达到最大值,低浓度酚酸能促进快腐菌生长繁殖;总酚酸浓度大于200 mg/L时,随浓度升高,酚酸对快腐菌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样,快腐菌纤维素酶活性受酚酸影响,处理前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后期作用不明显,此规律与对其生物数量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娄彻氏链霉菌对酚酸有一定的代谢能力,其降解能力高低受酚酸浓度与酚酸种类影响。快腐菌在对还田秸秆降解的同时,会受到其化感物质影响,因此,在筛选与使用秸秆快腐菌时,应充分考虑还田秸秆可能产生的化感效应。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快腐菌 化感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和湿热预处理对稻秸理化特性及生物产沼气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温和湿热预处理提高秸秆产气速率的可行性,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湿热预处理温度80℃、物料含水率60%条件下,通过分析湿热处理前后稻秸理化特性及厌氧生物产气特性的变化,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时间对秸秆预处理及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和湿热预处理促进了稻秸有机物的溶出,预处理后稻秸水浸提液p H值有较大幅度下降,而COD、TVFA和乙酸含量均大幅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T1、T2和T3处理秸秆水浸提液COD浓度分别增加了47.19%、55.18%和60.62%,TVFA浓度分别增加了22.34%、33.98%和50.12%,乙酸浓度分别增加了19.52%、34.02%和49.37%,并且乙酸占TVFA百分比均超过85%以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处理T1水浸提液各理化特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差异,而不同温和湿热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稻秸纤维素组分破坏效果明显,但不同预处理时间对秸秆木质纤维组分破坏效果影响不大;厌氧发酵产气的结果表明,温和湿热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稻秸厌氧生物产沼气,发酵20d平均容积产气率可提高12.53%以上,累积TS产气率可提高36.17%以上.可见,温和湿热预处理提高秸秆厌氧生物产沼气效果是可行的,考虑到工程应用中预处理能耗成本因素,湿热预处理时间以T1处理(即6h)为宜.

关键词: 温和湿热 预处理 木质纤维原料 沼气 厌氧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