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S4-5的降胆固醇作用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S4-5的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胆盐添加量、胆固醇添加量、培养基初始pH值及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0mg/mL和胆固醇质量浓度为175.7mg/L时,植物乳杆菌S4-5有最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分别为67.7%和62.2%;植物乳杆菌S4-5在培养基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均在71.3%~77.2%之间;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的降胆固醇作用有显著性影响(P<0.01),在培养2h(延滞期结束)、14h(指数期结束)、24h和48h后植物乳杆菌S4-5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分别为4.8%、66.7%、75.3%和84.0%。

关键词: 酸菜 植物乳杆菌 胆固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速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的方法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以SDS为主要提取试剂,建立了用于玉米叶片基因组DNA的微量快速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提取的玉米叶片基因组DNA具有使用药品少、操作简单、迅速、成本低等优点,每人每工作日可以提取180~250个DNA样品,一个样品可供80~100次PCR反应使用。此DNA提取方法可有效用于玉米的转基因成分检测。

关键词: 玉米 基因检测 DNA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复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林农业科学 2011 CSCD

摘要:阐明了吉林省复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用的相应对策,为今后我省生产、引进、施用复肥,充分发挥复肥的增产效应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复肥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质生境野生大豆构件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吉林省龙井野生大豆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的保护地和围栏外撂荒地的野生大豆进行分构件考察取样,并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和撂荒地的野生大豆各构件形态指标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差异,保护地野生大豆样本最多有一级分枝,撂荒地最多有二级分枝;撂荒地野生大豆的主茎长、一级分枝长、总茎长、一级分枝数、主茎叶数、一级分枝叶数和总叶数分别是保护地的1.4、4.6、2.6、2.8、1.4、4.0和2.5倍。保护地的野生大豆样本根生物量、总茎生物量、总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是撂荒地的75%、25.7%、23.0%、25.9%。可见,适度的干扰有利于野生大豆的生长分化及生物量的积累。经回归分析,29个样本的总生物量随着株高、分枝数、总茎长度、总叶数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规律符合y=a+bx直线回归关系,且均达到显著水平;29个样本的主茎、分枝茎、总茎、主茎叶、分枝叶和总叶生物量随植株总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规律符合y=a+bx直线回归关系,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生境 构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适于添加到冷饮食品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利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其进行改性,提高其乳化性。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试验因素,以乳化活力指数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TG酶的添加量0.93×10-4g、温度46℃、时间1.2h。在此条件下,乳化活力指数的预测值为1.9623m2/g,验证实验所得乳化活力指数为1.9658m2/g。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本实验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显著高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转谷氨酰胺酶 改性 乳性活力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吡唑草酮对后茬作物水稻安全性试验研究

吉林农业 2011

摘要:实验采用盆栽生测法,对玉米田施用33.6%苯吡唑草酮悬浮剂后,第二年采集土样栽培水稻,试验结果表明其在玉米田施用量为30.24~60.48克/公顷(有效成分)时,对后茬作物水稻的生长、根数、鲜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苯吡唑草酮 水稻 后茬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氨基丁酸诱导水稻抗稻瘟病与植株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β-氨基丁酸诱导水稻抗稻瘟病与植株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BABA后,CAT、POD、PAL活性快速增加,增长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接菌后3种酶活性也增强,POD酶活性呈双峰曲线,而CAT和PAL仅出现一个峰值。BABA可以提高这3种酶的活性,增强了水稻抗稻瘟病入侵的抵御能力。

关键词: β-氨基丁酸 水稻稻瘟病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RAPD分析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吉林省不同玉米生产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38个玉米灰斑病菌纯化菌株,采用RAPD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灰斑病菌在遗传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RAPD图谱聚类分析,病原菌株在相似系数约0.55处聚为一组;在相似系数约0.68处聚为5组,第2组共30个菌株,占所测菌株总数的78.9%,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变异区域性不明显。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 遗传分化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罗微生物酵素菌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吉林农业科学 2011 CSCD

摘要:微生物肥料近年来发展很快,在马铃薯上对保罗微生物酵素菌肥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与应用化肥产量处在同一显著水平,对马铃薯品质有明显提高,薯块抗腐烂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微生物酵素菌肥 马铃薯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态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浸提性有机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尿素、NH4+-N和NO3--N)对玉米产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氮和浸提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产量和吸氮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施氮处理中,NO3--N和尿素处理开花前吸氮量显著高于NH4+-N处理,产量也略高于NH4+-N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氮形态处理之间的土壤NH4+-N、NO3--N和浸提性有机碳(EOC)、氮(EON)没有差异;抽雄期EOC最高,与根系生长发育一致,而EON苗期相对最高。可见,在基础肥力较高的黑土上,不同形态氮肥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玉米 铵态氮 硝态氮 尿素 浸提性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