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配保鲜剂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护色效果
《农产品加工 》 2024
摘要:为明确柠檬酸与抗坏血酸钙复配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护色效果,将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的柠檬酸与质量分数分别为0.5%,1.5%,2.5%的抗坏血素酸钙复配成6种保鲜剂,然后分别浸泡处理鲜切生菜2 min,定期测定生菜的感官品质、失重率、褐变指数、维C含量.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柠檬酸与抗坏血酸钙复配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护色效果显著,且能维持鲜切生菜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较高的维C含量.其中,以0.1%柠檬酸+0.5%抗坏血酸钙、0.1%柠檬酸+2.5%抗坏血酸钙复配处理表现最好,保鲜期14 d.建议生产上采用0.1%柠檬酸+0.5%抗坏血酸钙复配对鲜切生菜进行护色,7 d内生菜褐变指数最低为13.7%,14 d时褐变指数为16.7%,且感官品质佳,无腐烂、萎蔫、黄化.该研究结果为鲜切生菜的加工护色提供了有效参考.


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sp.)N2的分离与低温降解木质素的特征解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东北地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类农业废弃物,低温导致自然条件下秸秆降解缓慢。【目的】筛选耐低温高效降解木质素的细菌,探究其木质素降解相关途径。【方法】通过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木质素降解条件优化,利用转录组学方法对菌株木质素降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筛选了一株能在15℃条件下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sp.) N2,低温培养8 d木质素的降解率为20.8%,条件优化后提高至31.7%。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确定不同时期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与抗冻、木质素降解相关的功能基因在不同降解时期上下调变化明显,通过其基因表达推测了该菌株木质素降解途径为苯甲酸途径与原儿茶酸途径。【结论】本研究丰富了低温木质素降解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秸秆低温生物强化降解提供了数据支持。


超声辅助酸化甲醇法提取甜樱桃果实花青素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甜樱桃果实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利用超声辅助酸化甲醇法提取花青素,探讨甲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对樱桃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并研究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9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10 min,花青素提取量为(61.48±0.81)mg/100 g。樱桃花青素在避光、20℃以及pH1.0时较为稳定,且樱桃花青素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樱桃花青素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20μg/mL时,清除率分别为69.64%、47.94%、55.01%。综上,樱桃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基于KASP平台的转基因纯合体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基因玉米DBN9501为材料,设计一套包含1条位于基因组的共用引物、两条分别位于外源插入序列与外源插入序列等位基因组序列的竞争性引物,能分别扩增出外源片段与基因组片段的纯合体检测引物,建立一种基于KASP平台的高通量转基因玉米纯合体检测方法.利用DBN9501BC1和15份其他转基因玉米样品进行引物评估、体系优化以及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引物既能特异性地对DBN9501进行成分检测,又能对DBN9501BC1代中的纯合阳性、杂合阳性以及阴性3种基因型进行准确鉴别.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纯合体检测 高通量 KASP平台 分子标记


地、空尺度的农作物高通量表型分析的应用与挑战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高通量表型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分析大量的表型数据,快速、准确地揭示农作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优化育种效率和准确性、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解决全球人口增加及环境恶化趋势下对粮食需求提升的问题。该文对农作物高通量表型分析的关键技术架构进行剖析后,从传感器、多尺度观测和大数据挖掘层面阐述收集、整理和分析农作物表型信息的手段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表型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研究证实农作物高通量表型分析是量化作物性状、监测作物长势、优化田间管理、提升育种效率的有效工具,但其应用性能仍具有提升潜力。最后,探讨农作物高通量表型分析面临的挑战、优化方案、广阔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表明其在数据处理和解析、跨品种、跨组织、跨环境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挑战,但随着对大体量、高复杂度数据处理有着巨大优势的云端大数据处理平台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日益发展,同时结合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农作物高通量表型分析将在对抗全球环境变化和人口增加所带来的粮食短缺隐患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 地、空尺度 高通量表型分析 大数据挖掘 传感器 遥感


新形势下北京粮食消费变化特征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分析了2016—2021年北京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1年北京粮食消费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在北京市农业“调转节”的作用以及COVID-19疫情影响下,城乡居民加大了对口粮的囤积,使得间接用粮量稳中有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开展,北京市城乡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升级与粮食产量减少的错位导致粮食不安全系数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北京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加强科技赋能,稳步提升粮食自给率;强化协同机制,保障首都粮食供给;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马蔺种质资源花瓣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
《草原与草坪 》 2024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马蔺(Iris lactea)不同种质花瓣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筛选出花瓣抗氧化能力强的马蔺种质资源,为马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国6个省区不同生境条件下22份马蔺种质资源,对其盛花期花瓣的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原花青素、羟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各种质材料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2份马蔺种质间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原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4.41%,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4.53%;花青素含量为0.15~0.56 mg/g,类黄酮含量为0.51~1.34 mg/g,总酚含量为1.19~1.90 mg/g,原花青素含量为0~0.19 mg/g;羟自由基清除率在24.97%~50.82%,总抗氧化能力为1.98~2.36μmol Trolox/g;2)测定的6项生理生化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根据欧氏距离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参试的22份马蔺种质资源抗氧化能力聚为3大类,包括抗氧化能力强的8份(ML011、ML012、ML013、ML014、ML016、ML019、ML029和ML035),抗氧化能力中等的9份和抗氧化能力弱的5份;3)马蔺种质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ML014> ML013> ML011> ML012> ML035>ML19>ML016>ML029>ML018>ML008>ML010> ML006> ML020> ML005> ML009> ML007> ML023>ML017>ML032>ML015>ML004>ML001,与聚类分析结果高度一致。【结论】22份马蔺种质材料中ML011、ML012、ML013、ML014、ML016、ML019、ML029和ML035抗氧化能力强,为优异马蔺种质资源的挖掘及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主题模型的领域新兴交叉主题识别研究
《数字图书馆论坛 》 2024
摘要:准确识别学科交叉前沿主题,有助于了解学科发展脉络,发掘领域重点发展方向,为未来创新性、突破性研究提供参考.提出一种识别新兴交叉主题的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结合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凝聚性的论文学科交叉性计算方法;其次,利用该方法筛选出具有高学科交叉性的论文,获得潜力论文数据集;再次,采用结合领域词典改进的LDA模型进行研究主题识别;最后,通过构建融合新颖性、突破性和影响力的多维度新兴主题测量模型,识别出新兴交叉主题.选择作物智能育种领域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出4个新兴交叉主题,通过资料分析法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对基于论文数据识别新兴交叉主题的方法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科交叉研究 新兴主题识别 主题建模 作物智能育种


玉米南方锈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植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该病害开始向高纬度地区蔓延,已逐渐成为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病害,直接导致玉米籽粒品质变差、产量降低,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大多不抗玉米南方锈病,一旦南方锈病发生和流行,将会导致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蔓延,而常规化学防治难以控制.因此,挖掘和利用玉米种质资源中的南方锈病抗性基因,进一步选育抗病品种是应对南方锈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玉米资源中高抗南方锈病的种质较为匮乏,主要来自热带、亚热带,可直接利用的温带种质极少.与国外玉米种质相比,我国玉米种质中的高抗材料较少,主要来自农家种或含有热带血缘的P群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与克隆,对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快育种进程及抗病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已有多个南方锈病抗性基因被鉴定和克隆,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我国育种家利用有限的抗性种质资源,选育了多个抗南方锈病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并成功育成抗病杂交种.近期,南方锈病病原菌基因组方面的研究揭示我国多堆柄锈菌群体已分化出高毒谱系,从而逃逸抗病基因的识别.因此,挖掘和利用抗性种质中蕴涵的丰富基因资源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概述了南方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系统梳理了南方锈病抗性种质资源鉴定、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以及抗性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玉米南方锈病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玉米南方锈病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