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安全智能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农业展望 》 2024
摘要:随着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威胁的持续,生猪产业生物安全监管面临严峻挑战。新冠疫情突然的暴发,对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阐述了生物安全智能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监管领域的发展基础,介绍了北京市畜牧业生物安全智能监管系统(生猪)的重要应用,分析了该系统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应用与建设上的优势。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生猪全产业链的精准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生物安全监管能力和效率。系统在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优化产业链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首都“菜篮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最后,结合生物安全智能信息技术特点和北京市畜牧业发展需求,对未来生物安全智能监管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与应用建设前景进行了展望,智能监管系统的建设、推广、应用将对中国畜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畜牧业生物安全智能监管提供示范引领。
关键词: 生猪产业 畜牧业 生物安全 智能监管 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农科糯336甜糯玉米为材料,研究20、4和0℃贮藏对其外观品质、硬度、淀粉和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贮藏温度相比,低温能有效维持甜糯玉米外观品质、色泽和硬度,且0℃对其保鲜效果最好。甜度下降是鲜食玉米采后品质劣变的重要指标之一,4℃和0℃贮藏可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糖组分及其他糖类含量的下降和淀粉含量的升高,促进非淀粉多糖和麦芽糖的积累,维持鲜食玉米较高的甜度。4℃和0℃贮藏相比,0℃冰温更好地维持鲜食玉米的糖度、硬度、感官等贮藏品质。


新时代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与发展
《江苏科技信息 》 2024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是从事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潮流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新时代下,科研事业单位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抓科技创新潮流下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文章从科研项目、领导决策和科研创新团队构建等多个方面,阐明了科研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与管理制度改革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探讨了科研事业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新自信努力勇攀高峰,以深化改革激活创新发展,以优化管理建立科研组织架构,支撑科研事业单位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对策。


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25℃、28℃、31℃和34℃下均可顺利完成世代发育,且该螨在28℃下,种群加倍时间(0.15)和内禀增长率(1.73)最短,净增殖率(80.26)及周限增长率(5.64)均大于其余3个温度,此温度下产卵期与25℃基本一致,但产卵量持续高于25℃;在取食8种寄主植物后,截形叶螨各螨态寿命及产卵前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可在四季豆、玉米、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繁殖,且繁殖后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四季豆、玉米、茄子、辣椒、花生、番茄、棉花。截形叶螨在茄子和四季豆上产卵期基本相同,最长均可达到28 d,在辣椒上的产卵期最短,最长仅可产卵21 d。综上,截形叶螨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及寄主植物分别为28℃和四季豆。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截形叶螨室内繁育较适寄主植物和温度,以期为以叶螨为食天敌昆虫的饲养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同时也为截形叶螨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与防效
《应用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毒力与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叶法,测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并采用喷雾法进行不同虫态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烟粉虱卵和成虫的毒力较低,LC50分别为959.168和2 935.736 mg/L,对1龄和2龄若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3.212和27.602 mg/L。在防效试验中,溴虫氟苯双酰胺1 000、2 000和3 000倍液对卵和成虫的防效较差,对卵的防效低于9.38%,对成虫的防效在2.31%-35.38%之间,但对1龄若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92.76%、82.50%和70.11%,14 d后的防效分别为93.82%、80.08%和72.53%;溴虫氟苯双酰胺对2龄及以上未成熟期混合虫态的防效较差,1 000、2 000和3 000倍液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50.54%、36.56%和25.49%,但均高于对照药剂氟啶虫胺腈2 000倍液的14.49%,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57.74%、48.49%和22.26%,高于22%氟啶虫胺腈2 000倍液的18.70%。【结论】溴虫氟苯双酰胺除对烟粉虱低龄若虫有较高活性,对其他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毒力较低。针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药剂敏感性,可混用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IFN-γ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生物学杂志 》 2024 CSCD
摘要: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 (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为22.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温度37℃时的最佳表达条件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6 h,利用镍柱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8株阳性细胞株,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2×10~5,为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IFN-γ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IFN-γ基因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监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对乙基多杀菌素的田间抗性水平及潜在抗性风险,以期为合理使用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番茄潜叶蛾及延缓番茄潜叶蛾对其抗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我国北方5省(直辖市、自治区) 18个地区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水平,利用浸叶法对番茄潜叶蛾室内敏感品系用乙基多杀菌素进行连续10代抗性筛选来评估抗性风险,并通过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抗性现实遗传力(realized heritability,h2)和基于选择数据预测不同选择压下的抗性发展速率。【结果】本研究测定的18个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中,来自北京密云、北京怀柔和内蒙古包头的3个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产生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6.7, 6.0和7.1倍;其余15个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均仍处于敏感水平。经过连续10代抗性筛选,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为8.9倍,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973,预测不同选择压下(死亡率为50%, 60%, 70%, 80%和90%),抗性上升至10倍所需要的代数分别为11.56, 9.50, 7.92, 6.60和5.23代,抗性上升至100倍所需要的代数分别为23.12, 18.99, 15.83, 13.19和10.47代。【结论】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田间应加强用药管理,注意与其他类型杀虫剂轮用,以延长该药剂的使用周期。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乙基多杀菌素 抗性监测 风险评估 现实遗传力


大模型在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
《蔬菜 》 2024
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诞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将该类模型引入到农业领域可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速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进展,系统性地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与现状,并聚焦于设施蔬菜生产领域,阐述了大模型在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包括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设施智能决策、蔬菜生长监测与产量预测等方面,最后总结分析了大模型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未来大模型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不同贮藏温度对京彩1号西瓜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京彩1号西瓜品质的影响,将京彩1号西瓜果实分别在5、15、25℃温度下贮藏,研究贮藏期间其硬度、失重率、冷害率、可溶性固形物、果胶、纤维素、可溶性糖、有机酸、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京彩1号西瓜果实失重率增加,硬度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升高,碱溶性果胶含量降低,维生素C、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小,纤维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对不同温度处理比较发现,5℃条件下贮藏可以使西瓜的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但长期贮藏冷害率较高,且营养物质逐渐损失,可能会导致其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15℃条件下贮藏可以较好地维持西瓜果实的水分、有机酸和细胞色素含量,使其具有较好的品质和风味;25℃条件下贮藏,西瓜果实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及果胶含量消耗过快,进而造成软腐,丧失原有风味,品质不易保持。以上研究结果为不同条件下西瓜商业化物流贮运提供了参考。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近十年回顾与展望
《现代化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缓控释肥料、有机类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在推进氮肥利用效率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养分协同利用、农业废弃物消纳上做出了重要的产品支撑,推动了新型肥料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用肥强度高、化肥产品结构不均衡、缓控释肥释放期与作物吸收规律匹配度低、成本高、水溶肥质量不一等问题还较为明显。新型肥料的发展尚需在产品功能创新、与机械配合施肥、肥料剂型多样化、菌剂专用化、包膜层环保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同时推动更多肥料企业加入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中,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