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中国种业 》 2018
摘要:利用黑龙江省近年育成的88个水稻品种,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品种在株高和穗粒数的农艺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第一积温带品种穗长极显著高于第二、三、四积温带,且第三、四积温带之间穗长没有显著差异;第四积温带品种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第一、二、三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品种的产量则表现为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一、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米率和垩白度等指标低于第三、四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东北春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鉴定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对东北春大豆品种进行适应性鉴定试验。[方法]采用东北主栽18个品种在12个试验点进行鉴定试验,利用绝对产量和相对排名系数进行分析,并利用GGE Biplot对品种与地点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黑河43、绥农35、吉育406、东农52为适应性较强的品种。[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地鉴定出适应性更强的品种,为大豆品种推广和亲本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适应性鉴定 排名系数 GGE Biplot


紫色马铃薯馒头加工工艺的优化
《中国马铃薯 》 2018
摘要: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紫色马铃薯馒头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试验以感官评价和比容为指标,确定了最适宜的紫色马铃薯馒头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紫色马铃薯馒头的口感影响最大,也对馒头的比容起重要作用。适宜的加水量、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能改善紫色马铃薯馒头的品质。综合考虑成本与工艺要求等问题,确定紫色马铃薯馒头加工工艺为紫色马铃薯全粉添加量35%、加水量175 m L(面粉250 g)、酵母添加量0.75%、发酵时间4 h、醒发时间30 min和气蒸时间15 min。


长期免耕秸秆覆盖对寒地草甸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地处中温带地区,农田秸秆量大,不同秸秆还田技术与耕作制度结合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2010—2017年连续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草甸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秸秆无覆盖区(0%)、30%覆盖量(30%)、60%覆盖量(60%)、100%覆盖量(100%)4个处理.结果表明: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可使土壤容重增加0.10~0.20 g·cm-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随覆盖量增加呈递增趋势;秸秆覆盖使土壤固相率比无覆盖增加2.5%~7.8%;土壤温度随秸秆覆盖量增加降幅增大,表层尤为明显,0~5cm土层温度降幅1.87~2.90℃;土壤含水量随秸秆覆盖量增加呈增加趋势,与无覆盖相比差异显著,0~5 cm土层增加幅度为6.4%~10.2%;秸秆覆盖使土壤总孔隙和直径>0.05 mm通气孔隙减少,0.05~0.002 mm有效孔隙增加,覆盖量越大增加越明显,对土壤无效孔隙的影响不规律.长期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紧实度和土壤水分,降低了土壤温度和土壤总孔隙,增加了0~5 cm土层土壤有效孔隙.
关键词: 草甸土 秸秆覆盖 长期免耕 土壤物理性质 固相 孔隙


基于物理图谱的大豆倒伏性状QTL整合及元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倒伏性状是影响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能否大面积推广的一个重要数量性状。为促进大豆抗倒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共搜集整理30年来SoyBase网站上已经报道的大豆倒伏性状QTL,以2010年发布的大豆基因组物理图谱为参考图谱,通过BioMercator2.1软件将大豆倒伏性QTL映射到物理图谱上,并进行元分析得到有效的QTL位点,共得到17个通用QTL分布于8个连锁群上,通用QTL的最小图距为0.08 Mb,最大图距为13.47 Mb。


野黍对烟嘧磺隆的抗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野黍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生理生化指标,探讨野黍对烟嘧磺隆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野黍种群对烟嘧磺隆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不同抗性水平野黍种群抗药机理主要表现在施用烟嘧磺隆后,高抗性野黍种群叶片中保护酶(SOD、POD)、代谢解毒酶(GSH、GST)含量和活性高于中抗性和敏感性野黍种群,对烟嘧磺隆代谢解毒能力强,靶标酶(ALS)活性、叶绿素含量恢复快,正常新陈代谢恢复速度快,因此种群抗性水平较高。研究为野黍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浅析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18
摘要:随着我国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科研事业单位开始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国家对科研项目设立的增加,使得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越来越多的项目资金,已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根据事业单位现状分析,项目经费管理方式较单一,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无法与时俱进,仍实行旧资金管理方式,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脱节等。本文主要针对现行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60)Co-γ射线、紫外线、零磁空间和EMS诱变处理下苜蓿SP1代叶片细胞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筛选最优诱变处理,选育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系或品种。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试验材料,设置~(60)Co-γ射线150、300、450 Gy射线强度,紫外线30、60、90 min照射时间,甲基磺酸乙酯(EMS)0.1%、0.2%、0.4%(v/v)溶液浓度,零磁空间处理180d;测定苜蓿叶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不同诱变处理后4个苜蓿品种叶片厚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公农1号EMS 0.4%(v/v)浓度下,叶片厚度最大,为446.16μm,增厚幅度达到25.86%,同时诱变降低了叶脉突起程度;公农1号~(60)CO-γ辐射和紫外线处理细胞结构疏松度均高于对照,诱变后Wega7F细胞结构紧密度升高;EMS处理下海绵组织厚度均降低;低剂量诱变处理下[150Gy ~(60)Co-γ,30min紫外线,0.1%(v/v)EMS],细胞叶绿体出现变形、基粒片层松散、类囊体解体、脂质球增多等现象,高剂量处理[450Gy ~(60)Co-γ,90min紫外线,0.4%(v/v)EMS]和零磁空间处理下,叶绿体膜会有部分模糊或解体,基粒片层膨胀或模糊、基粒垛叠程度变化随诱变处理种类增加或降低。4种苜蓿品种的叶片厚度诱变后叶片厚度均增加。在一定梯度范围内,~(60)CO-γ射线和EMS诱变效率较高,突变体材料丰富,操作简单,适宜诱变育种的实际操作;150Gy,~(60)Co-γ射线、60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筛选有益诱变突变体。


低温对猪肌肉和肝脏组织线粒体数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低温环境对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民猪和大白猪对低温环境耐受能力的差异,试验选择6头民猪和6头大白猪进行试验,常温对照组置于(18±2)℃的供热舍内饲养,冷处理组置于(8±2)℃的无供热舍内饲养,试验期为15 d;试验结束时屠宰试验猪只,取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肝脏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线粒体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民猪还是大白猪,在颤栗性产热中,背最长肌占优势,而肝脏内线粒体数量无显著变化。推测在8℃左右的低温环境下,民猪和大白猪无论是颤栗性产热还是非颤栗性产热均无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发生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
关键词: 民猪 大白猪 低温 颤栗性产热 线粒体数量 实时定量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