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农家品种'白大头'及其衍生系'天00127'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对抗条锈性优异的农家品种'白大头'及其衍生系'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C1代材料,苗期分别人工接种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CYR34、CYR32的单孢菌系,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白大头'和'天00127'对CYR34和CYR32均表现免疫.各世代材料中,'铭贤169'/'白大头'组合与'铭贤169'/'天00127'组合的F1代对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F2代植株表现抗感分离,其中'铭贤169'/'白大头'组合对CYR34符合1R∶3S的理论比值,对CYR32符合3R∶ 1S的理论比值;BC1代植株对CYR34表现全感,对CYR32符合1R∶ 1S的理论比值;'铭贤169'/'天00127,组合对CYR34和CYR32均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BC1代植株抗感分离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表明供试材料'白大头'对CYR34和CYR32的抗性分别由1对隐性和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天00127'对CYR34、CYR32的苗期抗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推测'天00127'对CYR32的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亲本农家品种'白大头'或'85-173-4'.

关键词: 遗传分析;苗期;条锈病;白大头;天001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玉米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青贮玉米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健康无病、平均体重(32.52±0.35kg)相近的小尾寒羊,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头.对照组肉羊饲喂常规粗饲料,试验组肉羊饲喂青贮玉米粗饲料,试验共计60?d.结果显示:(1)2组肉羊IW、FW和ADFI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羊ADG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肉羊F/G显著降低(P<0.05).(2)2组肉羊血清中IgG、Ig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羊血清中IgA、IL-2、IL-6含量显著提高(P<0.05).(3)2组肉羊十二指肠中VC、CD和V/C值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羊空肠中CD显著降低(P<0.05),V/C值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羊回肠中V/C值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青贮玉米提高了肉羊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改善了肉羊肠道健康.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肉羊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组织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7份箭筈豌豆品种(系)在青海作秋绿肥的能力评价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箭筈豌豆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之一,麦田套复种箭筈豌豆是青海等西北地区重要的农牧结合措施.在青海农区,田间条件下分析了47份箭筈豌豆品种(系)分枝期和初花期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累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箭筈豌豆品种氮磷钾吸收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青海地区作绿肥栽培的品种(系).结果表明,47份箭筈豌豆资源初花期鲜草产量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21.33~47.31 t·hm-2、100.34~212.51 kg·hm-2、10.31~25.25 kg·hm-2和63.89~140.41 kg·hm-2.匈牙利初花期鲜草产量、氮钾累积量均最高,比当地主栽品种西牧333分别提高了58.92%、44.78%和54.40%.7501磷累积量最高,比西牧333提高了27.78%.两个时期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10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分别为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324和黑皮741箭豌,匈牙利综合得分最高(6.84),751箭豌得分最低(-3.87).聚类分析显示,氮磷钾素吸收能力均聚为强、中、弱3类.氮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4份资源,占8.51%,包括初花期氮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3份资源,占70.21%;吸收能力弱的有10份资源,占21.28%.磷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7份资源,占14.89%,包括初花期磷素累积量最高的7501;吸收能力居中的有28份资源,占59.58%;吸收能力弱的有12份资源,占25.53%.钾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8份资源,占17.02%,包括初花期钾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7份资源,占78.72%;吸收能力弱的有2份资源,占4.26%.47份箭筈豌豆资源的氮磷钾吸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氮磷钾吸收强的分别有4、7和8份,这些资源平均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分别达到200.62 kg·hm-2、23.10 kg·hm-2和115.23 kg·hm-2.种植箭筈豌豆可显著降低分枝期和初花期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期土壤养分.综合来看,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中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和324表现较强的氮、钾吸收能力,草原79-1和匈牙利表现出较强的磷、钾吸收能力,可作为青海省有潜力的箭筈豌豆品种(系)在生产中验证.

关键词: 箭筈豌豆;养分吸收能力;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临夏地区饲用高粱生产性能与饲用价值比较研究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品种(系)饲用高粱在甘肃临夏半干旱区的生产性能与饲用价值,引进7个不同饲用高粱品种(系),对各品种(系)在当地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开展研究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7个高粱品种进行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供试品种的株高和节间数均以NX-4264最高,茎粗以陇甜粱2号最粗,有效分蘖数和全株叶片数以海牛最高,主茎叶片数以大卡最高,单株鲜重、单株叶鲜重和单株茎鲜重均以陇甜粱1号最高.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以陇甜粱1号最高,分别达164.11和32.46 t/hm2.海牛的粗脂肪(CP)含量最高为11.88%,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系)(P<0.01);陇甜粱2号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最低,分别为56.57%和31.52%,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品种(系)(P<0.01).通过各品种(系)CP、NDF、ADF、总可消化营养物(TDN)含量和干物质产量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依次为陇甜粱2号>陇甜粱1号>海牛>陇草1号>大卡>NX-D-61>NX-4264.研究表明,陇甜粱1号、陇甜粱2号和海牛适应性良好、产草量高,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可作为适用饲用高粱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饲用高粱 适应性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除草剂对转Bar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安全防除抗草铵膦转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以转Bar基因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了有效成分1440 g·hm-2灭草松(T1)、99 g·hm-2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T2)、1440 g·hm-2灭草松+99 g·hm-2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1695 g·hm-2草铵膦(T4)、923 g·hm-2草甘膦(T5)和清水(CK)处理下杂草防效、马铃薯生长指标、块茎产量及品质特性和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草甘膦在杀灭杂草的同时,也杀死了马铃薯植株,受害率达100%;灭草松、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和草铵膦对马铃薯均未产生药害,但因对杂草的防效不同而导致达到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药后45 d时,灭草松和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对阔叶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灭草松单独处理(T1)分别提高35.13和38.71个百分点,较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单独处理(T2)分别提高23.88和16.29个百分点,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T1分别提高78.36和80.92个百分点,较T2分别提高11.85和8.23个百分点,马铃薯单株产量较CK、T1和T2分别增加58.39%、35.52%和11.44%.草铵膦(T4)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都显著高于T1、T2和T3,单株产量较CK、T1、T2和T3分别增加67.40%、43.24%、17.79%和5.6%.因此,用有效成分1695 g·hm-2的草铵膦可以高效防治转Bar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但为了防止转Bar基因马铃薯连作时,因靶标除草剂草铵膦作用单一而诱导杂草产生草铵膦抗性的风险,建议用有效成分1440 g·hm-2的灭草松和99 g·hm-2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与草铵膦轮换防治杂草.本研究为转Bar基因马铃薯大面积种植中田间杂草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Bar基因 草铵膦抗性 杂草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防病促生细菌筛选及其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土壤问题,并为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健康兰州百合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防病促生菌140株,其中有拮抗能力菌81株,溶有机磷菌102株,溶无机磷菌82株,固氮菌118株,解钾菌32株.通过定量测定,选取功能优良的菌株若干,随机组合发酵后测定各组合拮抗、溶磷、固氮及解钾性能,得到5组优良组合(BP1~BP5),经Topsis综合分析得知组合BP5性能最优.对组合BP5所涉及的4株进行鉴定,JK21为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JK22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N11、M40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BP5制作菌剂,测定其防病促生能力发现,菌剂防效良好,在68%以上;百合产量提升,单株总小鳞茎鲜重比对照组(CK)增加40 g左右;百合品质提升,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粗脂肪、Vc和flavone含量均升高,粗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降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速效钾、碱解氮、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显著,根际土壤中固氮基因、好氧自生固氮菌和厌氧自生固氮菌含量均显著增高.以上结果表明:菌剂BP5组合,能够解决百合连做障碍,改善土壤质量.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枯萎病 防病促生 枯草芽胞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离世代和RIL群体的亚麻株高遗传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是亚麻主要的株型性状,与亚麻的抗倒性、产量等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亚麻株高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利用株高具有显著差异的亲本组合"P.I.250089×黑亚15号"构建六世代遗传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亚麻株高的遗传模型,同时以RIL群体为材料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BSA性状定位方法,对亚麻株高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亚麻株高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1、B2和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8%、0和13.86%,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88%、0和0,亚麻株高遗传以两对主基因的上位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通过BSA定位分析,在第14条染色体5770000~6100000 bp和6920000~9400000 bp共发现2个候选基因位点,区间大小分别为0.33 Mb和2.48 Mb,含有176个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亚麻株高遗传机制及指导亚麻株型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亚麻 株高 主基因+多基因 B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产量和环境友好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的合理氮肥投入阈值,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连续 3 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施氮量为 243.72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 8 139.65 kg·hm-2。之后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不增反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在 200 cm 土层内的累积量随施氮量及施氮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施氮量为 270 kg·hm-2时,矿质氮累积量为 563.01 kg·hm-2,显著高于施氮量为 180、225 kg·hm-2处理的矿质氮累积量(410.88、480.97 kg·hm-2);氮表观平衡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素表观平衡值为 0时,施氮量为 179.50 kg·hm-2。施氮量在 179.50~243.72 kg·hm-2时,玉米产量为 7 925.14~8 139.65 kg·hm-2,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为 409.83~513.08 kg·hm-2,氮素平衡值为 0~49.15 kg·hm-2。综合分析提出,施氮量为 179.50~243.72 kg·hm-2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既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又保证土壤氮素盈余及矿质氮残留较少,可实现环境安全的氮肥投入阈值。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矿质氮累积量 土壤氮素平衡值 氮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表明:RT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容重4个年度均是最低,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降低了8.70%和5.56%(P<0.05);ST、N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年份呈降低趋势,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下降了4.38%、3.16%、9.25%、7.54%和11.11%、5.56%、6.00%、11.11%;CT和RT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孔隙度,与CT相比,S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在第4年(2017)显著增加了4.42%、9.60%、7.78%和14.18%、7.51%、14.18%;不同耕作处理均可降低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与试验前(2014)相比,ST和ST-NT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36.88%和20.97%,CT、RT、NT可降低0~25 cm土层紧实度,ST、ST-NT可降低25~45 cm土层紧实度;ST较RT、CT、NT、CT-NT能显著增加土壤入渗率,分别增加65.87%、81.21%、44.80%、31.72%;ST-NT处理4 a平均玉米产量最高为15517.7 kg·hm-2,经济效益最好为27799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在4 a的耕作体系中,ST-NT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性状最佳,生产性能最优,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经济效益 灌耕灰钙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家品种‘白大头’及其衍生系‘天00127’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对抗条锈性优异的农家品种‘白大头’及其衍生系‘天0012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和BC_1代材料,苗期分别人工接种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CYR34、CYR32的单孢菌系,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白大头’和‘天00127’对CYR34和CYR32均表现免疫。各世代材料中,‘铭贤169’/‘白大头’组合与‘铭贤169’/‘天00127’组合的F_1代对供试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F_2代植株表现抗感分离,其中‘铭贤169’/‘白大头’组合对CYR34符合1R∶3S的理论比值,对CYR32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BC_1代植株对CYR34表现全感,对CYR32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铭贤169’/‘天00127’组合对CYR34和CYR32均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BC_1代植株抗感分离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表明供试材料‘白大头’对CYR34和CYR32的抗性分别由1对隐性和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天00127’对CYR34、CYR32的苗期抗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推测‘天00127’对CYR32的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亲本农家品种‘白大头’或‘85-173-4’。

关键词: 遗传分析 苗期 条锈病 白大头 天001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