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LPM)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择初重为(8.16±0.23) g的克氏原螯虾162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虾。配制3组分别含0 (对照组)、300 (LPM-300组)、600 mg/kg (LPM-600组)的LPM的配合饲料。配制两个试验组饲料时,在对照组饲料配方基础上用3%面粉代替3%的花生粕,使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1.5%。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600 mg/kg LPM,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600 mg/kg LPM,全虾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300、600 mg/kg LPM,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LPM可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5),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600 mg/kg LPM可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添加600 mg/kg LPM可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600 mg/kg LPM可显著降低克氏原螯虾绒毛宽度(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肝胰脏细胞结构完整,无损伤或病变,LPM-300组的B细胞、F细胞和R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600 mg/kg LPM有利于改善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结构,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促进了饲料蛋白质的利用。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急性高盐胁迫对绿鳍马面鲀幼鱼存活、鳃组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在高盐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和生理生化调控机能,设置不同盐度条件,对绿鳍马面鲀幼鱼进行96 h的胁迫实验,比较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在不同盐度下的存活率、鳃组织结构、Na+/K+-ATP酶活性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在盐度30~35范围内,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没有受到盐度变化影响,而盐度40以上对幼鱼存活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鱼在胁迫24、48、72、96 h所对应的高盐半致死盐度LC50分别为47.062、46.279、45.886和45.736。高盐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盐度35组中绿鳍马面鲀幼鱼的鳃组织结构无显著变化,而盐度40和45组中幼鱼的鳃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鳃小片弯曲变粗、萎缩变短、排列紊乱、基部增生、融合以及细胞空泡化等现象。除了丙二醛含量指标,3个盐度组的Na+/K+-ATP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在各胁迫时间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多在胁迫时间48 h时达最大值,72 h降低。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绿鳍马面鲀幼鱼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其鳃组织结构会做出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变化,且幼鱼存活率、鳃丝Na+/K+-ATP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能力均有明显变化,绿鳍马面鲀幼鱼可适应的盐度为35,盐度40以上环境会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绿鳍马面鲀的人工海水养殖和耐盐品系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高盐胁迫 死亡率 鳃组织结构 Na+/K+-ATP酶 抗氧化能力


长江口湿地潮沟连通程度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潮沟是河口湿地与水域之间营养物质输运和交换的主要载体,也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和迁移通道,维持其良好的连通状态对河口湿地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高级别潮沟相比,低级别潮沟生态脆弱性更高,其高连通的样段为河口鱼类群落提供关键栖息地.本研究以位于长江口崇明东滩的低级别潮沟为对象,选取2类(水文、鱼类游泳相关)共6个指标(潮沟截面面积、β指数、线径、路径数、路径长度、节点中心连通性)分析低级别潮沟连通程度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并验证鱼类群落在低级别潮沟的生境偏好机制.结果表明:路径数、路径长度、节点中心连通性3个指标代表的节点路径组,其所区分的高中低连通潮沟之间鱼类丰度和生物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能有效指示低级别潮沟连通度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由于节点路径组主要由量化潮沟与局部邻近斑块横向连通性的指标构成,河口湿地低级别潮沟鱼类生境偏好可能与潮沟横向连通度相关性更强,与纵向连通和水文连通相关性更弱;高度连通潮沟对鱼类来说具有更高的节点中心连通性(节点连接数均值为11)、更多的路径选择(路径数均值为6)、更广的可游动范围(路径长度约800 m),适宜其觅食、避难等适宜栖息地的范围越大,更能吸引适宜碎屑食性、游泳能力强的小型鱼类或幼鱼聚集.本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潮沟廊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河口湿地 低级别潮沟 连通指数 鱼类群落 栖息地选择机制


科研院所工会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与运用探讨
《中国农业会计 》 2024
摘要:工会坚持不懈地推动工会事业发展来增进国民福祉,在科研院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会相关的工作内容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会改革的推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工会预算绩效进行全面、客观、量化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高科研院所工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参与度,维护科研院所的稳定性。本文对科研院所工会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进行概述,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科研院所工会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改善措施。


禁捕首年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聚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禁捕首年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其变化,于2021年4月18日至8月14日开展长江安庆段仔稚鱼逐日采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鉴定仔稚鱼338922尾,鉴定出鱼类39种,隶属于6目9科31属,鲤科鱼类的物种数和数量占据优势,占比分别为79.48%和96.59%.在生态类型上,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数量和物种数占比分别为92.27%和48.71%.在产卵类型上,产漂流性卵鱼类占绝对优势,物种数和数量占比分别为46.15%和92.27%.在群落结构上,贝氏鳖(Hemiculter bleekeri)为第一优势种,数量占比44.53%,(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银鲴(Xenocyprisargentea)为主要优势种.在资源丰度时间分布上,5-7月仔稚鱼丰度最高,均值为1093 ind./100 m3,峰值出现在7月6日,为4097 ind./100 m3.同往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物种数方面,2016-2020年的物种数变幅为37至49种,2021年为39种;仔稚鱼丰度方面,2016-2020年的平均丰度变幅为355-1185 ind./100 m3,2021 年为916 ind./100 m3;2016-2020年的丰度峰值变幅为823-8081 ind./100 m3,2021年为4097 ind./100 m3.冗余分析(RDA)表明,仔稚鱼丰度与调查期间的流量、水位、水温和浊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探明了禁捕初期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的资源现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过程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禁捕首年 长江安庆段 仔稚鱼 物种组成 丰度变化 环境因子


中国重力式深水网箱研究进展和展望
《渔业研究 》 2024
摘要:【背景】全球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和渔捞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传统的网箱养殖受到空间限制,无法满足人类对海产品的迫切需求,而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可以更好地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展】本文分析中国重力式深水网箱的发展概况,阐述重力式深水网箱的研究方向及其应用,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迄今为止,中国重力式深水网箱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绳网材料、养殖配套装备以及养殖技术等部分成果得到产业化应用。【展望】中国重力式深水网箱在网箱结构和材料、智能化管理和绿色化养殖技术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创新和完善,以推动深水网箱的高质量发展。【意义】中国重力式深水网箱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近海网箱养殖压力,还可以推动中国海水网箱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繁荣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溶解氧对四指马鲅幼鱼鳃组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溶解氧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鳃组织的影响,探究四指马鲅应对低氧胁迫的适应机制,为四指马鲅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试验材料,设3种溶解氧含量处理,常氧组(CG)6.33±0.15mg/L、中度低氧组(OC4)3.99±0.18mg/L和重度低氧组(OC2)2.05±0.15mg/L,处理29 h,采集鳃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DEGseq筛选不同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GOseq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利用KOBAS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EM对DEGs进行表达趋势分析.[结果]OC4 vs CG比较组有86个DEGs,其中28个上调表达,58个下调表达;OC2 vs CG比较组有2018个DEGs,其中740个上调表达,1278个下调表达;OC4vsOC2比较组有171个DEGs,其中68个上调表达,103个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代谢过程、有机物生物合成、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细胞内、染色质、核糖体结构成分和催化活性等功能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蛋白酶体、DNA复制、脂肪酸降解、磷酸戊糖途径、氧化磷酸化、谷胱甘肽代谢、赖氨酸降解和核糖体生物发生等信号通路;其中pac1、lsm7、mcm6、mcm2和mdm2等基因富集在蛋白酶体、剪接体、DNA复制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与四指马鲅幼鱼鳃组织蛋白合成有关,随着溶解氧含量下降,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shmt2、hsd17b10、sucla2和glo1等基因富集在磷酸戊糖途径信号通路,与四指马鲅幼鱼鳃组织能量代谢有关.[结论]四指马鲅幼鱼鳃组织蛋白质合成能力和能量代谢活动均随着溶解氧含量下降而下降,溶解氧含量下降显著影响细胞周期、DNA复制、脂肪酸降解和糖代谢等信号通路.


斑石鲷irf3基因鉴定及其在虹彩病毒感染下的表达模式
《水产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是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的一员,是I型干扰素依赖性免疫反应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在针对DNA和RNA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斑石鲷irf3基因(Oplegnathus punctatu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3,Opirf3)来自实验室斑石鲷基因组数据库,经分析鉴定Opirf3的CDS序列全长1 362 bp,可编码453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50.0 ku,理论等电点为4.97,有一个IRF结构域和一个IRF-3结构域。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Opirf3在斑石鲷肝脏、鳃、心脏、皮肤、脾脏、肠、脑、肾脏、胃和头肾组织均有表达;虹彩病毒感染7 d时,免疫组织肝脏、脾脏和肾脏中Op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斑石鲷肾细胞系体外刺激实验显示,不同浓度poly I:C刺激后,Opirf3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oly I:C浓度为100μg/mL时,肾脏细胞中Opirf3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为对照组的86.8倍。siRNA干扰后,斑石鲷肾细胞系中Opirf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0%,下游基因IFN-α、CD40、CD80和IL-1β显著下调,IL-6显著上调。以上结果可能表明Opirf3基因参与了I型IFN在斑石鲷抗虹彩病毒过程中的先天免疫反应。本研究可为斑石鲷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乌鳢营养评价与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肉类研究 》 2023
摘要:乌鳢作为我国优质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文综述乌鳢营养成分、药用功效及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乌鳢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白蛋白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繁多,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Glu、Asp、Gly、Ala、Arg等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乌鳢肌肉中以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代表的n-3系脂肪酸含量较高.乌鳢肌肉中K/Na比值远大于1,为高K低Na的健康食品,Ca/P比小于0.5.乌鳢肌肉具有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调节心血管、治疗骨关节炎及抗抑郁等功能疗效.依据乌鳢的药理作用研制的复方乌鳢胶囊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复方乌鳢口服液具有抗抑郁的作用.目前针对乌鳢的加工技术主要是乌鳢鱼片的加工,鱼头可用作乌鳢鱼头汤的制作.低温保鲜是乌鳢保鲜技术最常用的手段,包装保鲜技术、涂膜保鲜技术及化学保鲜技术能有效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乌鳢产品的货架期.在已有关于乌鳢的加工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对乌鳢综合加工进行探究,为充分利用乌鳢原料资源、开发新型产品、实现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