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4—滴丁酯对SL—950增效作用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2年采用等效线(isobole)测定混合效果的方法进行了2,4-滴丁酯和SL—950混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4-滴丁酯对SL—950的杀稗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SL—950剂量10~80克/公顷混加2,4-滴丁酯180~720克/公顷,对稗草的生育抑制率分别比SL-950相应剂量单用极显著提高。SL-950杀稗率90%的单用剂量为52克/公顷,分别混加2,4-滴丁酯180克/公顷,360克/公顷和720克/公顷时,SL-950杀稗率90%的剂量分别降到34克/公顷、22克/公顷和17克/公顷。
关键词: SL—950,2,4-滴丁酯,增效作用


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
《植物检疫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张有才,陈宪斌,焦慧燕(佳木斯动植物检疫局154002)在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南芥茶花叶病毒(Arabismosaicvirus,异名,RaspberryyellowdWarf;R...


绥化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1993年秋季我们深入到大豆灰斑病发生较重的绥化等地区,在不同品种上重新收集病菌标样11份,进行了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监测。测定结果初步认为,绥化地区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类较多(较原测定增加4个);原占次要地位的小种已上升为主要小种。由于小种及其频率的变化,一些抗病品种丧失抗性。
关键词: 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监测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大豆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报道了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的特异性DNA片段,直接从DNA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外源总DNA片段可以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受体,并与其基因组DNA整合,在后代中得到表达和遗传。
关键词: 大豆;花粉管通道;早熟;RAPD


对复盐筛选水稻体细胞变异体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经复合盐(NaCl+NaHCO3)压力选择获得的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647-4,其种胚出愈率随pH升高而下降,但变幅较小,在pH7.5时仅下降11个百分点;脯氨酸含量随pH上升增加的不迅速。复合让对愈伤相对生长量和分化率的影响较单盐(NaCl)重,不同品种愈伤受羟脯氨酸的抑制程度不同,其中,647-4较轻。
关键词: 水稻,耐盐碱变异体,pH


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调查及钾肥防病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1988~1993年对黑龙江省28个市县进行调查;玉米青枯病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5~20%,严重地块达50%以上,主产区发病重,主栽品种较大多数高度感病。发病程度除与品种、气象条件有关外,还与灌水,播种时期,密度,播种方法等栽培措施关系密切。土壤中施用氯化钾可减轻玉米青枯病发生程度,感病品种尤为明显,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可减轻发病率25.6~44.5%,以15公斤/亩为最好,施用氯化钾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茎高,茎粗,茎秆强度,是综合防治一项主要措施。
关键词: 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氯化钾


大豆种子繁殖田应采用的技术措施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种子繁殖田应采用的技术措施1选择作种子繁殖田的地块大豆种子田应选择土壤比较肥沃,肥力较均匀,地形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不受禽畜危害的地块。选择好的茬口,避免重茬和迎茬。因为重、迎茬会导致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恶化,加重病虫害,土壤养分失调,不利于大...


应用(60)~Coγ射线辐射育成龙辐二牛心大白菜新品种
《中国蔬菜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60)~Coγ射线辐射育成龙辐二牛心大白菜新品种鹿英杰,李光池(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哈尔滨市150069)自70年代初期开始,本所就开展了大白菜辐射育种研究工作,已先后育成了一批优良的自交系和9号、龙白1号两个常规品种,龙辐二牛心是在此?..


化学杂交剂BAU—2诱导春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BAU—2对供试各品种(系)均有诱导雄性不育效果,不育率>95%;用0.2%、0.3%浓度的BAU—2在小麦花粉的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喷施效果最佳,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53.0%,天然异交结实率47.8%;喷药后,小麦抽穗推迟2~4天,株高略有降低。
关键词: CHA;BAU—2;春小麦;诱导雄性不育


抗小麦根腐病突变体RB500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抗小麦根腐病突变体RB500的选育王广金,孙光祖,张景春,陈义纯,张月学,唐凤兰,李忠杰,闫文义(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黑龙江省继小麦锈病基本解决之后,根腐病已成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可使小麦减产10~15%,重者达到30%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