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734条记录
土耳其大豆生产、科研现状及展望

大豆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土耳其大豆生产始于50年代初期,但直到8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种植面积小、单产水平低。国内食用植物油均以葵花籽油和棉籽油为主。为了减轻对这两种食用油的依赖及缓解食品加工业原料短缺的矛盾,该国政府于1982年颁布并实施了“二季作农业的研究及扩展项目”(The second cropping agriculture rescarch and extension project.)这一项目的核心是大豆、花生、胡麻、高粱、水稻等作物在小麦收获后进行播种,从而在一年内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兼抗叶斑病和锈病的云南福贡红小豆

作物品种资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尾孢菌叶斑病及锈病是危害小豆的两种重要病害,常造成叶片枯萎早期落叶,导致严重减产和失收。“七五”期间,对1000份小豆种质材料分别进行叶斑病,锈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经过初鉴和复鉴,筛选出云南福贡红小豆,对上述两种病害均表现抗病和高抗。对叶斑病鉴定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良茄子品种-龙杂茄2号

中国蔬菜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在茄子栽培上特别需要早熟品种,但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早熟品种却很少。龙杂茄2号是笔者最近选育的优良早熟茄子一代杂种,原代号为88-37,199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龙杂茄2号。该品种表现早熟,抗病、丰产、质优。其突出特点是前期产量高。果实商品性状好,经济效益大。在生产示范中深受广大莱农欢迎。 选育经过 龙杂茄2号是用经提纯的早熟、丰产、质优的7411品系为母本,以极早熟、质优、生长势强和抗病的37品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经组合力测定,表现超亲优势。1987~1988年在所内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当地主栽的优良早熟品种龙茄1号。结果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24.61%;1989~1990年参加省内7个点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当地主栽早熟品种科选一号。结果两年前期产量(6月下旬至7月31日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26.14%,全期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9%;1990年参加省内7个点生产试验,前期(6月下旬至7月31日)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43.03%,全期增加40.32%。 特征特性 一般株高65—68cm,株幅64~68cm,果实长棒形,果顶稍尖,果皮紫黑色,有光泽。果肉绿白色,细嫩、松软,果长25cm左右,果实横径为4.5~5.ocm,单果重为100。150go 本品种早熟、质优、抗病、丰产。7—8片叶着生第一朵花,从播种到采收100天左右。在熟性上比对照早2~3天。果实性状好,质优。生长势强,黄萎病发病率比对照减轻10.75吻,病情指数比对照减轻20.66畅,在覆盖地膜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产量一般3 000~50ookg/666.7m’。其突出特点是果实生长速度快,前期产量占全期产量的50 10左右,所以经济s效益好。在一般地区,每666.7m“收入1000元左右,在栽培条件好的地区,收入可达2 000元。 栽培要点 龙杂茄2号主要适合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北部地区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早熟栽培,也可作为保护地栽培品种。 在哈尔滨地区,3月上旬播种,4月上中旬分苗,5月下旬终霜结束时定植,6月下旬开始采收直至早霜来临。 龙杂茄2号适宜密植。行距60~70cm,株距25~30cm或一穴双株,穴距40cm。 从“四I’1斗”开始坐果起,每隔 7~10天破膜施尿素10。20kg/666.7m‘或硝按20~30kg/666.7m‘。此期如遇干旱天气,应在追肥的同时进行浇水,以防上茄子生育中、后期脱肥、缺水。另外,要及时采收,以保证品质和提高产量。一般每3天采收一次,盛果期每2天收一次,后期约5天收一次。早熟优良茄子品种-龙杂茄2号@林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方茄子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6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抗恶苗病鉴定方法的研究

植物保护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2年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效果比较、不同鉴定方法效果比较,单一菌株与混合菌株接种效果比较及抗性分级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宜恶苗病菌培养的培养基及水稻芽期用混合菌株浸菌接种的鉴定方法,以及抗性分级标准。

关键词: 恶苗病 培养基 抗性鉴定 分级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对硫素营养的反应

世界农业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硫被列为植物生长的第四大营养元素,即氮磷钾硫。硫作为中量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由于近些年来化肥工业的飞速发展,不含硫的高浓度氮、磷肥的大量生产应用,作物单产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有机肥施用减少等原因,致使土壤中硫入不抵出。目前土壤和作物普遍缺硫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由联合国资助的“采取平衡施肥矫正作物缺硫”的国际协作项目始于1986年。参加该项目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喀麦隆和肯尼亚等国家。在该项目的207个试验中有95个试验作物对硫肥有正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及其F_1代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分析

大豆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亲本及F_1代酶的活性增强,酶带数较多,而且部分酶带变宽,颜色变深。抗病亲本则不发生变化。各组合F_1代的酶谱与双亲有关,抗病×抗病的F_1代酶谱与双亲完全相同,抗病×感病的F_1代酶谱偏向抗性亲本,感病×感病的F_1代产生一个双亲所不具备的小分子新杂种酶带。未接种的感病亲本酶谱与抗病亲本相同。植株内部同工酶的变化与成株抗性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感病毒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酯酶 同工酶 酶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即将推广的大豆新品种(系)对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大豆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87~1991年对全省各大豆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系)在未审定推广之前统一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这些品种是区域试验正进行中的品种,抗病性鉴定可供推广参考。在151份品种(系)中鉴定出高抗材料2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17.22%,抗病材料14份,占供试品种(系)的9.27%,中抗材料3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23.84%。分生理小种测定发现有6份抗5个生理小种以上的品种(系)。统计分析表明,品种(系)的不同部位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系) 灰斑病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平茎多花多荚大豆

作物品种资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扁平茎多花多荚大豆种质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在1987年从美国引入的后代材料,1988~1989年进行连续整理,1990年稳定后决选而成,编号为合87U-65。合87U-65为有限结荚习性,植株高大繁茂。茎扁平,有分枝,秆强。叶圆形,花白色,多花,茸毛棕色。荚弯镰形,荚熟褐色,无节间。2~3粒荚多、结荚密,顶荚丰富,花荚环生。子粒圆球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0g左右,生育日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谷隆防除果园杂草试验

植物保护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果园杂草种类多,生长旺盛,人工除草投入大,效果差,为寻求高效、省工、安全的除草方法,我们试用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美国孟山都公司产)。设每公顷1,2,2.25公斤和人工除草4个处理,以不除草为对照。 采用药剂土壤处理。在5月初杂草种子萌动时,用工农16型喷雾器小眼片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在小区土壤表面,然后浅耙混土,药液量每公顷500公斤,施药后的30天、60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唑醇防治甜瓜白粉病试验

农药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甜瓜风味飘香、质地甜脆,深受人们欢迎。仅黑龙江省栽培面积就有60万亩。甜瓜生长期受白粉病的危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0%左右,严重时达80%,减产20%以上。特别是发病后,瓜秧受病过早死亡,致使大量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品质及风味严重下降,甚至失去商品价值。为此进行了烯唑醇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