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芳香植物药用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介绍了芳香植物的概念及分类,通过阐述芳香植物的药用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指出了芳香植物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和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


3个福建主栽地方杨梅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浮宫1号、软丝安海变和硬丝安海变共3个福建地方杨梅品种为试材,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3个杨梅品种果肉挥发物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烃类在杨梅香味中起重要作用,3个品种中烃类的相对含量是89.26%~95.99%。不同品种的杨梅果肉中所含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极大,浮宫1号的香气成分主要由十八烷、二十七烷、1-石竹烯、二十烷和二十六烷等构成,共占76.69%;软丝安海变的香气成分主要由1-石竹烯和环氧石竹烯等构成,共占83.30%;硬丝安海变的香气成分主要由二十七烷、二十六烷、二十烷、9-甲基十九烷和二十五烷等构成,共占64.92%。此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依据。


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生长期后备母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生长期后备母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120头体况相似、平均体重为(19.00±1.50)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4种不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的玉米-豆粕型饲粮。20~40 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78%(1组)、0.83%(2组)、0.88%(3组)、0.93%(4组);40~70 kg阶段,饲粮DLys水平为0.68%(1组)、0.73%(2组)、0.78%(3组)、0.83%(4组),并通过添加4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DLys、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色氨酸的比值(100∶60∶65∶18)一致。结果表明,20~40 kg阶段,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569.69 g)达到最大,料重比(2.24)最低;试验2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显著高于试验3和4组(P<0.05),与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浓度2组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血清游离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浓度2组显著低于试验3和4组(P<0.05)。40~70 kg阶段,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787.43 g)达到最大,料重比(2.55)最低;试验3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游离赖氨酸、苏氨酸浓度试验3组显著低于试验1、2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长大后备母猪20~40 kg阶段适宜饲粮DLys水平为0.83%,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61 g/MJ,40~70 kg阶段适宜饲粮DLys水平为0.78%、以消化能浓度表示为0.57 g/MJ。
关键词: 可消化赖氨酸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氨基酸浓度 生长期后备母猪


2011-2013年福建省预试水稻品种米质分析与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593-2013,对2011-2013年福建省籼稻新品种(包括早、中、晚稻共248份)稻米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3种类型籼稻糙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等指标优质达标率较高,但是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等指标优质率偏低,尤其是垩白度优质率严重偏低。早、中籼中没有品种达到优质稻标准,晚籼优质米率为6.9%。本文从育种角度提出福建省稻米品质改良遗传重点是垩白性状,要努力降低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同时早、中籼的改良还要注重提高整精米率和透明度的建议。


蔓割病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的茎部细胞结构观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蔓割病是我国南方薯区甘薯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直接观察、显微和超微结构观测等方法,对高抗、中感和高感蔓割病的3个甘薯品种(高抗品种:金山57,中感品种:热薯1号,高感品种:新种花)接种蔓割病菌28 d植株充分发病后其茎基部细胞的侵染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用清水作对照处理时,3个品种茎部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且完整,细胞代谢强。高抗品种金山57无论是接种组还是对照组,均未发现病原菌丝的存在,其茎下部、中部和上部细胞结构相对完整。中感品种热薯1号,蔓割病菌从其茎基部侵入后导致茎基部细胞破损坏死,而中部寄主-病原互作较为活跃和典型,造成养分运输受阻,茎基部接种后病原菌丝会沿着寄主茎部的维管束和其他组织一直向寄主的茎部末端蔓延,遭受侵染后的部位其细胞反应与高感品种新种花类似。高感品种新种花遭受蔓割病原菌侵染后,病原菌菌丝从茎基部新鲜剪口侵入后进入表皮细胞、皮层、维管束并在甘薯茎基部蔓延至中部、上部,直至寄主整株枯死,甘薯茎的木质部导管出现侵填体,质壁分离;与此同时,细胞壁的沉积物及乳突在病原菌的入侵处形成,各种无定型物质或纤丝构成的织网迅速包围入侵菌丝。
关键词: 甘薯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甘薯专化型 超微结构


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所收集的85份南瓜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对引物中挑出17对引物对其进行条带扩增。结果表明:共获得条带200条,差异带有187条,13条条带为所有南瓜品种所共有,多态性比例为93.5%。基于SRAP数据通过Ntsys2.10e软件计算出85份南瓜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50 0~0.985 0。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收集的南瓜资源分为3大类: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亲缘关系较近的是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二者与印度南瓜的亲缘关系较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