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绍兴鸭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能关联性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绍兴鸭为材料,选择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候选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通过直接测序方法扫描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并分析其与生长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GH基因的2 514A>G和2 691C>T处检测到2个SNP位点,且2个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GH基因(2 691C>T)TT基因型个体的6周龄体质量、8周龄体质量、12周龄龙骨长、53周龄胸宽显著高于CT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53周龄胸肌质量、腹脂质量、腹脂率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为在本品种选育中监测绍兴鸭公鸭的生长发育和充分利用淘汰种公鸭肉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材料,同时从分子水平上丰富了绍兴鸭遗传信息。

关键词: 绍兴鸭 生长激素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科普教育

海峡科学 2015

摘要:特色现代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抓手,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而农村科普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阐述特色现代农业与农民科普教育的关系,探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中的科普传播,提出以农民科普教育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特色现代农业 科普教育 关系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孢镰刀菌致病性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作物土传病原真菌,为明确其不同寄主及专化型菌株遗传差异性和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寄主(专化型)及地理分布的43个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条引物通过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14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44条,平均多态性条带达98.0%。43个菌株的聚类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7~0.97,且遗传多样性与其寄主和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将供试菌株中葫芦科与茄科作物尖孢镰刀菌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4时,16个葫芦科的菌株可分为6个ISSR类群;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7时,16个茄科的菌株亦可分为6个ISSR类群;且均表现为相同寄主或专化型菌株因地理来源不同,被归属于不同的ISSR类群,说明寄主或专化型相同的菌株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专化型 ISSR-PC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利用5个鉴别寄主对2014年分离自福建省的78株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番茄晚疫病菌由T1、T1,2、T1,5、T1,3,4、T1,2,5、T1,2,3,4和T1,2,3,4,5共7个小种组成,其中T1,2地理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占鉴定总数的28.20%,为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优势小种,毒力频率分析显示,对5个抗番茄晚疫病基因Ph-1、Ph-2、Ph-3、Ph-4和Ph-5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100%、64.1%、35.09%、35.09%和26.92%,表明Ph-1和Ph-2在福建省已丧失抗性。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州蓝莓带化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

东南园艺 2015

摘要:为了解福州地区蓝莓上蓝莓带化病的发生情况,2013-2015年对蓝莓主要种植地进行了调查和取样。采用血清学方法 (DAS-ELISA)对采集的122份样品进行了蓝莓带化病毒(Blueberry shoestring virus,BSSV)检测,结果发现2份蓝莓植株样品呈阳性反应;针对筛查出的2份阳性样品进一步用其他5种蓝莓病毒检测试剂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2份BSSV阳性样品未与其他5种蓝莓病毒复合侵染;在DAS-ELISA检测方法基础上,优化建立了检测时间更短的Cocktail ELISA,用于BSSV的检测。

关键词: 蓝莓带化病毒 血清学 调查 福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北地区银华白瓜种植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福建省松溪县光子农园有限公司自2008年引进日本优良白瓜品种银华,经多年的栽培和总结,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介绍闽北地区银华白瓜的引种、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银华白瓜 种植技术 闽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对策思考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不仅要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科技化,而且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本文归纳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构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框架、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类型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体系 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绒乌鸡MITF基因的cDNA克隆、表达及其对黑色素沉积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白绒乌鸡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序列,研究MITF基因在白绒乌鸡各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对白绒乌鸡体内黑色素沉积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乌鸡体内黑色素沉积的内在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150日龄健康的白绒乌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并引物和巢式PCR方法从白绒乌鸡皮肤组织中克隆MITF基因c DNA序列,通过DNAStar、Clustal X、Bio Edit和MEGA4.0等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白绒乌鸡各组织MITF基因的表达特性和黑色素的沉积规律,并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白绒乌鸡各组织MITF基因表达量与黑色素沉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测序和拼接,最终获得了长度为1 431 bp的白绒乌鸡MITF基因的c DNA序列(登录号:KC879241),该序列包含1个完整的CDS区(25—1 431 bp),编码46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2.42 k D,等电点为6.47;结构域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1个保守的基础-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 HLH-zip)结构。同源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CDS区氨基酸序列与原鸡的同源性高达100%;与其他鸟类同源性达98%以上,与哺乳动物同源性为90%左右;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白绒乌鸡MITF与原鸡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猪和人的亲缘关系最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TF基因表达量在白绒乌鸡各组织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皮肤表达量最高,大约为肾的2.9倍、肌胃的4.4倍、肝的11.4倍、肌肉的86.2倍;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织黑色素的沉积规律与各组织MITF基因的表达规律大体相似,总体趋势表现为皮肤>肾>肌胃>肝>肌肉。相关分析表明,白绒乌鸡组织中MITF基因的表达量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ITF基因在动物进化中高度保守,该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对白绒乌鸡体内黑色素沉积起正向调控作用,其高表达可能有助于乌鸡体内黑色素的形成。

关键词: 白绒乌鸡 黑色素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型农业观光休闲园区规划初探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依照资源条件不同,可分为生产观光型和资源利用型两类。该文以两型园区资源优劣势分析评价为基础,制定了符合园区条件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功能分区等规划内容,并以实践案例予以佐证。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 园区规划 生产观光型 资源利用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M0)、50%氮肥+50%菌渣有机肥(M1)、全量菌渣有机肥(M2)和2倍菌渣有机肥(M3)。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菌渣有机肥后,茶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较M0处理分别增加43.10%~104.21%、52.89%~157.14%、31.07%~74.30%和44.96%~107.35%,几乎随着菌渣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0~40cm土层影响不显著。土壤胡敏酸的△logK和E4/E6值均有增加,其中M2和M3处理显著增加,而富里酸的△logK和E4/E6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腐殖化过程较慢。研究表明施用菌渣有机肥不仅更有利于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促进上壤腐殖化进程。

关键词: 菌渣 茶园土壤 土壤有机碳氮 腐殖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