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水平枣树冠层光谱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FieldSpec Pro FR2500光谱仪测定不同氮素处理下的红枣冠层光谱,分析其光谱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枣叶全氮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旨在为枣树氮素营养的无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同一氮处理水平下,红枣叶片展叶期的全氮质量分数最高,摘心前期最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展叶期和摘心后期枣叶全氮质量分数增加速度较快。不同氮处理的枣树冠层波谱曲线整体变化趋势为在560nm附近和750~1 100nm分别有1个反射峰,反射率值分别达0.1~0.2和0.4以上;而在450、650、1 450、1 950和2 600nm处有5个吸收谷。不同生育期枣叶全氮质量分数与冠层光谱红边参数显著相关,且摘心后期红边位置(REP)和红谷位置(Lo)更快地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蓝移"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条残膜打包机捡拾清理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机收集条残膜因其质地松散、含杂量高造成的转运困难和二次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测定分析集条残膜主要物理特性参数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由清杂辊、偏心捡拾滚筒机构、脱膜机构等组成的集条残膜捡拾清理装置。清杂辊弹齿采用双头螺旋线"人"字形对称排列方式,通过动力学分析,确定清杂辊在运动轨迹为余摆线时的转速为86.3 r/min;利用Matlab软件优化了偏心捡拾滚筒的偏心连杆尺寸,通过性能试验优选滚筒转速为65 r/min、弹齿安装角度为45°;经力学分析和气力流场特性模拟获得残膜能被顺利脱下、抛离时,脱膜叶片端部的线速度最小值为1.485 m/s。整机田间试验表明:在机具前进速度为1.5 m/s时,表层残膜拾净率为90.96%,缠膜率为1.09%,清杂率为77.35%,整机工作效率为0.19 hm~2/h,满足田间作业使用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齐墩果酸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及聚合物制备
《高分子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齐墩果酸(OA)为模板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醇、甲醇和丙酮为溶剂,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和ONIOM方法,采用Gaussian09软件模拟计算了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探讨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不同印迹比例时所形成复合物的成键情况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结合能,并采用自洽反应场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TFMAA与模板分子OA以1:1摩尔比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ΔE最高(-70.99kJ·mol~(-1)),结构最稳定,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三氯甲烷中的溶剂化能最小。同时,采用实验方法验证模拟结果,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静态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化学基团和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计算机模拟对分子印迹体系的筛选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用绵羊超数排卵效果实例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超排胚胎移植技术是提高绵羊遗传潜力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但影响供体超数排卵的因素很多,也需要大量数据支持。【方法】以影响供体超排的因素做回顾性调查分析,从激素来源、肉羊品种、日粮水平、年龄、超排间隔和超排剂量等6个方面观察对供体超排的影响。【结果】国产FSH超排效果与进口FSH差异不显著(P>0.05),肉羊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年龄对供体超排反应影响显著(P<0.05),营养对供体的超排反应显著(P<0.05),供体以短间隔超排重复利用获得胚胎数量最多,增加超排剂量能显著改善超排反应(P<0.05),但对重复利用供体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超排反应有影响的因素分为显著的和不显著的因素,显著的因素包括年龄、营养、超排间隔、超排剂量,而不显著的因素为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体细胞核移植去核前程序的优化
《生物工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绵羊体细胞克隆效率仍然很低,本研究拟对去核前的操作环节进行优化。主要为卵巢保存时间(3 h和3–5 h)、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18 h和24 h)、供核细胞贴壁率(10%和30%)和盲吸法去核时间(16 hpm和18 hpm)等4个方面优化。以成熟率、融合率和重构胚胎发育能力作为评价参数。结果表明:在卵巢保存方面,卵巢保存3 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3–5 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60.18%vs 52.50%)(P<0.05),重构胚胎发育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外成熟时间方面,体外成熟18 h组和24 h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极显著(53.81%vs 89.06%)(P<0.01),胚胎发育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融合率方面,贴壁率30%组极显著高于贴壁率10%组(80.85%vs 57.69%)(P<0.01),在克隆胚胎发育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贴比率差异性的细胞在细胞生长平台期表现出差异性;在去核时间方面,16 hpm组和18 hpm组胚胎卵裂率差异显著,囊胚发育力差异不显著(P>0.05),16 hpm组获得一只克隆羊,重复16 hpm获得4只妊娠克隆羊。组织微卫星序列经SDS-PAGE分析,DNA指纹与供体细胞相同。结论:去核前程序的优化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为提高克隆胚胎数量和质量奠定基础,可以获得体细胞克隆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沿天山北坡一带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在新疆沿天山北坡一带的‘夏黑’葡萄上,出现了一种果穗穗轴变褐、枯死、幼果萎缩的病害,部分果园发病率达到100%,减产30%~50%。为了查明其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的穗轴进行了病原分离和纯化,共获得104个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p.菌株,选取其中10个代表性菌株,通过常规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ITS1/ITS4)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有两个,分别是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alternata,与国内大部分葡萄产区报道的A.viticola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播种机排种器参数的优化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膜下滴管旱作水稻播种质量,该文分析了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播种机排种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排种器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播种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播种机前进速度、容种腔长度和种面高度为影响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建立各因素与穴粒数合格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穴粒数合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各因素对穴粒数合格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播种机前进速度、种面高度和容种腔长度.在前进速度为3.6km/h,容种腔长度为14mm,种面高度为100mm的条件下,排种器穴粒数合格率(6~8粒)最优94.47%.【结论】研究成果可以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播种机排种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头选型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水利水电技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为目标,在石河子科学观测实验站选择郑单958开展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选择四种内镶式滴头和一种迷宫式滴头,从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周后新疆大田作物普遍采用的迷宫式2.4 L/h出流量滴灌带(L5)和内镶式1.38 L/h出流量滴灌带(L4)出苗率较高,但内镶式3.0 L/h出流量滴灌带(L1)总出苗率最高;内镶式2.4 L/h出流量滴灌带(L2)株高最高,内镶式2.0 L/h出流量滴灌带(L3)叶面积指数最高,内镶式滴灌带处理的产量均高于迷宫式滴灌带。滴灌玉米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整株生物量均随着滴头流量减小而呈现单峰增长趋势;L2处理产量最高,较L1增产幅度为27.29%。本试验条件下,滴头流量2.038 L/h时滴灌玉米理论产量最高为15 377.66 kg/hm~2,建议玉米膜下滴灌滴头流量选择内镶式2.0~2.4 L/h之间的滴灌带。该试验结果对干旱区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玉米 滴灌系统 滴头流量 经济产量 节水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西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标记技术鉴定‘新食葵7号’品种纯度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食葵7号’及其双亲的DNA为模板,对10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准确、便捷的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方法。SSR多态引物标记521在‘新食葵7号’母本产生特异条带大小为482bp,父本为447bp;标记563在母本上特异条带大小为352bp,父本为384bp,分子鉴定的纯度和田间鉴定纯度基本一致,通过SSR引物筛选,得到可以区分父本、母本和杂交种的标记引物521和563,这2个引物标记可有效鉴定‘新食葵7号’杂交种种子的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Gibson Assembly法构建狂犬病SRV9ψ区缺失株感染性cDNA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为高效构建狂犬病SRV9ψ区缺失株感染性cDNA克隆,在细胞内进行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拯救提供帮助。按照Isothermal in vitro recombination system or"Gibson Assembly"连接方法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得到去除狂犬病SRV9标准疫苗株的伪基因区(ψ区)的首尾均存在互补序列的5个结构蛋白基因的目的片段。利用T5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及T4连接酶的协同作用,两步即可获得狂犬病SRV9ψ区缺失株的感染性cDNA。本研究利用Gibson Assembly连接法成功高效构建了狂犬病SRV9ψ区缺失株的感染性cDNA。此方法避免了传统的酶切连接方法中繁琐的实验步骤,实现了多个基因片段间的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载体构建的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功能提供高效的方法。同时也为Gibson Assembly法应用于其它载体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 Gibson Assembly连接法 狂犬病病毒 感染性cDNA 连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