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是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还承担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在简要介绍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概况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活态性和多功能性,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即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态、景观、技术、文化功能,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彰显生态之美,通过张扬农耕文化来彰显文化之美,通过推动有效治理来彰显和谐之美,从而最终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多种传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弘扬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优秀乡土文化,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积极社会治理因素,推动乡村治理.


高粱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预测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千粒重是作物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之一。增加粒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为阐明高梁千粒重的遗传机理,本试验以主要来自于我国16个高粱种植省份的242份高粱品种(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材料,借助覆盖全基因组的2 015 850个高质量SNPs标记,采用多位点分析软件mrMLM 4.0 R软件包中的mrMLM、FASTmrMLM、FASTmrEMMA、ISIS EM-BLASSO、pLARmEB、pKWmEB 6种模型,对2018—2020年贵州贵阳、浙江杭州、海南乐东、海南陵水3年4点7个环境的高梁千粒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7个环境的高梁千粒重均表现连续正态分布,呈现明显的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变异范围于10~50 g之间。利用6个模型共检测到323个与千粒重显著关联的数量性状核苷酸位点(QTNs),这些位点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N可解释0.4%~26.6%的表型变异。不同模型检测到的位点数目不同,FASTmrMLM模型最多,然后依次是pKWmEB模型、pLARmEB模型、mrMLM模型、ISIS EM-BLASSO模型和FASTmrEMMA模型。合并共同QTNs后得到96个显著影响千粒重的QTNs,其中4个QTNs与前人报道的高粱基因位点重叠,另有4个QTNs包含与水稻中克隆的粒重相关基因qGW7/GL7、BG2、OsARF4、RSR1、TGW6等同源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高粱千粒重性状分子遗传机理和高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粱 千粒重 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数量性状核苷酸(QTNs) 候选基因


基于颜色矩的土豆、玉米、苹果叶片病害异常检测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病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研究以已知病害作为数据来源,使用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病害识别与分类,这种模型构建方法需要大量的病害数据,而当新发病害出现时,很可能因为检测不到而错过最佳预警时间.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拟提出一种仅使用正常农作物叶片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便可检测出叶片病害异常的方法.具体地,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与图像分块的农作物叶片病害异常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去噪、图像分割、图像截取等预处理操作后,提取图像的颜色矩特征,对训练集进行k-means++聚类,构建比对模型并设置阈值,从而确定测试集异常与否.试验使用的土豆、玉米与苹果数据集均下载于Kaggle网站.通过调整聚类数与分块数,在土豆、玉米和苹果数据集上,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9%、95%、95%以上,并且在玉米和苹果两种数据集上的漏警率为0.


发光二极管蓝光结合紫外线处理对鲜切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中短波紫外线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蓝光联合处理鲜切杏鲍菇,探究光处理对鲜切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处理可有效保持鲜切杏鲍菇的色泽,延缓总酚、类黄酮及VC含量下降,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鲜切杏鲍菇经LED蓝光结合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B,UV-B)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后,VD2的含量可达0.77μg/100 gmw,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贮藏第2天较初始提高了20.85%,在贮藏第10天时还原糖含量是对照组的2.06倍;LED蓝光结合UV-C/B处理增强了活性氧代谢、次生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抑制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鲜切杏鲍菇微观结构表明LED蓝光和UV-C/B光波处理均可抑制细胞壁、线粒体的降解.综上所述,LED蓝光结合UV-C/B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鲜切杏鲍菇的贮藏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效延长贮藏期.


杨梅枝条醇提物对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Myrica rubra)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利用杨梅枝条醇提物(Myrica rubra branch extract,MRBE)开展其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作用研究.采用MTT法、PI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解析MRBE诱导A375细胞阻滞与凋亡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RBE对A375细胞的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效应关系,抑制率最高达49.46%;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RBE作用48 h可使A375细胞阻滞于S期并发生凋亡;q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MRBE可能通过上调P21和下调CyclinA、CyclinD、CDK2、CDK4、CDK6、E2F1等基因的表达,诱导A375细胞阻滞于S期,同时下调Bcl-w和Raf基因的表达促使A375细胞凋亡.初步解析了MRBE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利用MRBE研发抗黑色素瘤潜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提高杨梅枝条的药用附加值,拓宽杨梅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杨梅 枝条醇提物 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基于GC-IMS技术的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不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监测诱饵的风味成分,以期获得优化诱饵配方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分析不同红火蚁监测诱饵在60℃下的气味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93个信号峰和87种挥发性化合物,载体物质(CK)中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3种苯、2种醇、3种酮、2种酯、4种醛、1种呋喃和1种烯;自主配制的诱饵(JR、ZR、JZ)的风味组成相似,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包括2种醇、1种酸、12种醛和1-8桉叶素等;市售火腿肠(HT)中的3种烯、10种酮、1种苯、5种醛、1种呋喃、3种醚、7种醇和4种酯是具有较高强度峰的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CK、HT与自主研发的诱饵聚集距离较远,三者均单独聚为一类,相互风味成分区别较大.综上所述,JR、ZR和JZ诱饵中醛类物质较多,而HT中酮类与醇类物质较为丰富.上述诱饵的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能为研发精准高效的红火蚁监测专用诱饵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监测诱饵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风味成分 气味指纹图谱 红火蚁


采收方式对双孢菇采后品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双孢菇采收方式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双孢菇采收时进行切除根部与保留根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4?℃条件下贮藏15 d,探讨两种采收方式对双孢菇贮藏期表观品质、营养品质、相关酶活力及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不切根组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上升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缓解膜脂过氧化损伤,延缓总酚、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通过对双孢菇贮藏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切根和不切根组双孢菇在贮藏期间分别检测出55种和50种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结果表明,1-辛烯-3-醇、苯甲醇和3-辛酮为双孢菇风味的主要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异戊醛、3-辛酮在双孢菇贮藏后期含量明显增加,可作为双孢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风味物质劣变的指示性挥发性物质,进一步发现贮藏后期切根组双孢菇异戊醛与3-辛酮的含量要高于不切根组.结论:双孢菇采收时,采用不切根方式能够延缓其采后褐变和软化变质,并抑制其风味劣变.
关键词: 双孢菇;采收方式;采后品质;挥发性风味


15N示踪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肥去向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及损失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合15N示踪技术,分析了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肥料氮去向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单施化肥(CF)、施化肥配施0.5%生物炭(BC1)、施化肥配施1%生物炭(BC2)和施化肥配施2%生物炭(BC3).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BC2和BC3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3%和22.0%.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和表观利用率.施用生物炭的水稻籽粒肥料氮积累和总肥料氮积累量较CF处理分别提高18.6%~23.4%和18.5%~26.5%.然而,施用生物炭处理与CF处理之间的籽粒土壤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BC1、BC2和BC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4%,28.5%和29.3%,均显著高于CF处理(24.1%).施用生物炭有利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从而减少损失.因此,施用生物炭的肥料氮损失率(25.7%~27.5%)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38.4%).与CF处理相比,高量施用生物炭(BC3)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的amoA基因拷贝数,但施用生物炭对氨氧化古菌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综上表明,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还是有效减少氮素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炭;水稻;氮肥利用率;氮肥去向


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生境调查及保护建议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的种群现状及适宜生境类型,对浙江及福建笔筒树分布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笔筒树原生境保护及野外回归提供参考。广泛收集有关笔筒树调查研究资料、咨询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走访和勘察,分析笔筒树分布区域的植被类型,评价笔筒树分布现状,总结笔筒树生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生存环境的改变及人为活动破坏是野外笔筒树种群减少的重要原因,目前,多个笔筒树分布点种群呈衰退趋势。应通过增强原生境保护、种苗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开展濒危机制等相关研究,增加笔筒树种苗数量,构建笔筒树迁地保护种群来促进其野外种群及生境恢复,保护笔筒树种质资源。


基于高光谱图像与光谱特征融合技术的鸡蛋新鲜度无损判别模型的建立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蛋新鲜度等级评价是鸡蛋品质检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选取了不同储藏环境的鸡蛋样本并采集其高光谱图像信息与光谱信息,提取图像特征和光谱特征;采用并行式融合方法进行图谱特征融合,基于连续投影法-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建立支持向量机鸡蛋新鲜度判别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训练集准确率达到85%,预测集准确率达到76.67%。为了解决单模型可能出现的偶然性误判问题,采用递进式特征融合方法,引入多模型共识策略和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50分析方法。建立基于连续投影法-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提取方法的多模型共识策略,该模型的训练集准确率提升至89%,预测集准确率提升至88%;同时,建立基于连续投影法-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提取方法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50模型,模型的训练集准确率提升至89%,预测集的准确率提升至86.67%。图谱特征融合建模分析表明,并行式融合方法和递进式融合方法对鸡蛋新鲜度等级判别都有一定的可识别性,且递进式融合算法的多模型共识策略判别效果更佳。
关键词: 鸡蛋新鲜度 高光谱成像技术 连续投影法 图谱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