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不同品种莲藕游离氨基酸多样性分析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8个不同品种莲藕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莲藕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组成与呈味的品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莲藕中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05、12.27 mg/g和14.33 mg/g.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16%,较好地反映出莲藕中氨基酸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排列前5位的品种为'金华无籽藕''细卜''鄂莲5号''武义白姆食用藕'和'金华红莲'.聚类分析将28个莲藕品种分为3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较好地反映出莲藕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呈味的品种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莲藕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加工利用与贮藏保鲜提供了良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 莲藕;游离氨基酸;多样性;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被丁酸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被丁酸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内脏器官发育、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9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2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试验期44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26~62日龄的料重比(P<0.05),显著增加了黄羽肉鸡41~6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的屠宰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胸肌、腿肌剪切力(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显著提高了黄羽肉鸡心脏、肝脏相对重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极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6)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 g/kg包被丁酸钠极显著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可提高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率,增加心脏、肝脏相对重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肌肉嫩度,降低血氨含量,最终改善鸡肉品质.

关键词: 包被丁酸钠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混肥不同处理对'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秸秆直接还田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并且秸秆养分释放缓慢,会影响作物生长.秸秆经过处理后制备的新型"有机—无机颗粒复混肥"(以下称秸混肥),不仅能供给本季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减少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农作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秸混肥处理对甜玉米'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明确秸混肥在鲜食玉米中适宜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2020年在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基地进行春秋两季试验,春季根据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不同设置5个处理,另设2个对照处理,秋季增加棒肥处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150kg秸混颗粒肥和20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浙甜19'的叶绿素含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且施入颗粒肥的叶面积高于棒肥处理.春季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产量与生产对照无显著差异,仅减产3.8%.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处理方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高6.39 g/g和7.82%,说明这种施肥方式更适宜甜玉米养分需求.综上,秸混颗粒肥能够部分代替生产中化肥使用,由于秸混肥的缓释效果,配施尿素才能够满足'浙甜19'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同时颗粒肥的效果优于棒肥.因此,150 kg秸混肥和20 kg尿素底施的施肥量和方式可以代替传统施肥方式,起到减肥、减施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 秸混肥 甜玉米 叶绿素含量 叶面积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温堆肥促进氮素减损的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中氮的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传统高温堆肥最高堆温普遍在55-60℃,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缩短堆肥周期和提高堆肥品质。超高温堆肥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不但能突破传统堆肥工艺堆温低的局限,并且持续的超高温调控了堆肥微生物组、堆肥环境与氮素的互作,减少了氮素的损失。本文综述了堆体的氮循环过程及超高温堆肥技术在保氮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超高温堆肥过程中具有氮代谢功能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有关超高温堆肥控制氮素损失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同时对超高温堆肥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途径。

关键词: 氮素转化 超高温堆肥 优势微生物群落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潮土氨氧化微生物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土壤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特别是高氮水平下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响应特异性,以潮土为供试土壤,以尿素和硫酸铵作为氮源,设置5个氮素水平(以N计,分别为0、150、300、600、1200 mg·kg-1,相应地,记为N0、N150、N300、N600、N1200),进行28 d的微宇宙培养,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尿素和硫酸铵对土壤AOB、AOA丰度和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肥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pH值,至培养结束时(28 d),土壤pH值随氮素水平增加而降低.培养结束时,各加氮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0.72~2.01 mg·kg-1).与N0处理相比,添加尿素或硫酸铵增加了AOB amoA基因拷贝数,且AOB amoA基因拷贝数随氮素水平增加而增加;但施用氮肥对AOA amo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影响.土壤平均净硝化速率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氮素水平下,尿素处理的土壤平均净硝化速率高于硫酸铵处理.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土壤NO2--N+NO3--N含量与AOB amoA基因拷贝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与AOA amoA基因拷贝数无显著相关性,说明AOB在潮土硝化作用中起主导作用.综上,高氮水平并未抑制潮土的硝化作用,反而促进了土壤硝化作用,且该过程主要由AOB主导.研究结果可为潮土上氮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潮土 氮素水平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硝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薯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番薯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乙醇体积分数(A)、提取温度(B)、料液比(C)、提取时间(D)4因素对番薯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番薯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薯叶多酚主要成分。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法评价番薯叶多酚总抗氧化能力,以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评价番薯叶多酚体外降糖能力。结果表明:番薯叶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8%,提取温度57℃,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 min,此时番薯叶中多酚的实际提取量为(15.34±0.19)mg GAE/g。番薯叶多酚主要单体酚为5-咖啡酰奎宁酸、3-咖啡酰奎宁酸、4-咖啡酰奎宁酸、3,4-咖啡酰奎宁酸、3,5-咖啡酰奎宁酸、4,5-咖啡酰奎宁酸、3,4,5-咖啡酰奎宁酸。抗氧化活性试验及体外降糖试验结果表明:番薯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降糖活性,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11.57 mg TE/g和12.30 mg TE/g,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9.94%和22.28%。

关键词: 番薯叶 响应面 多酚提取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酸克雷伯氏菌胞内粗酶液降解泰乐菌素

生物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产酸克雷伯氏菌TYL-T1胞内粗酶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TYL-T1胞内粗酶液对泰乐菌素的降解特性.当降解体系中含有25 mg/L泰乐菌素时,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0、45℃和2.5 mg胞内粗酶液投加量,在6 h内泰乐菌素的降解率达到94.33%.分别添加重金属离子Co2+、Fe2+、Mn2+,能够促进泰乐菌素的降解.泰乐菌素酶促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降解速率常数为0.7149 h-1,半衰期为1.0 h,酶促降解最大反应速率为22.58 mg/(L·h).降解产物没有抑制指示菌的生长,表明胞内粗酶液能完全消除泰乐菌素的生态学毒性.因此,利用产酸克雷伯氏菌TYL-T1胞内粗酶液处理泰乐菌素的残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泰乐菌素 产酸克雷伯氏菌 胞内粗酶液 降解动力学 产物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榧籽油对高脂膳食SD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理

中国油脂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推进对香榧籽油生物功效的认知,以高脂膳食大鼠模型评估香榧籽油的降脂、抗氧化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F组)、2%香榧籽油正常组(NFO组)、高脂对照组(HF组)、2%香榧籽油高脂组(HFO组).每周记录SD大鼠体重,分别在第4周和第7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水平.在第7周处死大鼠,解剖取肝脏、十二指肠、脂肪组织,采用油红O、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采用qRT-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第4周,与N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极显著降低SD大鼠体重(P<0.01),整个实验周期内HF、HFO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TG、Glu、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和Glu水平(P<0.05),显著提高SOD、GSH-Px的活性和T-AOC(P<0.01,P<0.05).实验第7周,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LDL-C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TC、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G、LDL-C、MDA、CRP、IL-4水平(P<0.05,P<0.01);长期食用香榧籽油,大鼠肝脏、十二指肠组织中偶有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不均.NFO组大鼠肝脏AMPKα、SREBP-1c 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NF组(P<0.01),HFO组大鼠肝脏FAS,ACC、AMPKα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HF组(P<0.01).香榧籽油可能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实现调节大鼠血脂、提高抗氧化水平的生物功效.

关键词: 香榧籽油;降血脂;脂质代谢;多不饱和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ALMT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萝卜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MT)家族成员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萝卜ALMT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利用转录组数据对其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萝卜基因组中包含17个ALMT基因,分布于8条染色体.该家族成员外显子数量为5~7个,预测N-端含有5~6个跨膜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萝卜ALMT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上有多种激素响应、胁迫响应、组织和器官生长发育与环境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萝卜ALMT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受多种条件的调控.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以及对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侵染和重金属(铅、镉和铬)胁迫的响应研究发现,RsALMT1和RsALMT13可能参与抵抗A.tumefaciens的侵染;RsALMT3可能调控叶片气孔的开放,而RsALMT7、RsALMT11和RsALMT14可能调控叶片气孔的关闭;RsALMT15可能参与绿肉萝卜根肉中叶绿素的积累;RsALMT16在抵御铅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萝卜ALMT家族成员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萝卜;ALMT基因家族;系统进化;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点滴复膜酵母兔源分离株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分析

菌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点滴复膜酵母Cyniclomyces guttulatu是一种定殖及生长于犬、兔、豚鼠、龙猫、大鼠和小鼠等动物胃肠道内的真菌.与大多数传统酵母相比,点滴复膜酵母具有耐酸(pH 1.5-4.5)、耐高温(38-42℃)的独特生长特性,可在体外快速增殖.腹泻动物粪便中可见大量点滴复膜酵母,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感染点滴复膜酵母会引起明显病状,但其被认为是多种动物的机会性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明确点滴复膜酵母的基因结构和注释信息,获得点滴复膜酵母的系统性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结果 显示基因组大小为29.71 Mb,包含11307个基因,转录组大小为17.67 Mb,GC含量分别为43.02%和43.09%;mRNA、CDS、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76、1447、1374和540bp;点滴复膜酵母存在517个独特的基因家族,共包括1162个基因,该酵母的独特基因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点滴复膜酵母的基因组大小和数量明显大于其他12种酵母,提示该酵母可能存在全基因组复制,这可能与其独特的胃肠道定殖、耐酸和耐高温生长特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点滴复膜酵母;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复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