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室外池塘自然养殖条件下呋喃西林代谢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残留和消除规律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呋喃西林主要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设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以20 mg·L-1和80 mg·L-1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河蟹(扣蟹)60 min后,转移至饲养池塘中,并在给药后1 h、2 h、4 h、8 h、12 h、24 h、2 d、4 d、8 d、12 d、16 d、20 d、30 d、40 d、50 d、60 d、80 d、100 d、120 d、150 d进行各组织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停药2 h时,2个浓度试验组河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中SEM均达到高峰,其中,20 mg·L-1试验组测定值分别为(152±21.7)、(234.0±12.0)、(3 160±169)μg·kg-1,80 mg·L-1试验组测定值分别为(327±31.2)、(372±27.2)、(4 623±247)μg·kg-1。停药2 h后,2个浓度试验组河蟹各组织中SEM均呈现不同的消除速率,其中20 mg·L-1试验组的消除速率分别为0.315μg·(kg·h)~(-1)(肌肉)、0.487μg·(kg·h)~(-1)(肝胰腺)和4.39μg·(kg·h)~(-1)(鳃);80 mg·L-1试验组的消除速率分别为0.454μg·(kg·h)~(-1)(肌肉)、0.516μg·(kg·h)~(-1)(肝胰腺)和6.43μg·(kg·h)~(-1)(鳃)。停药960 h后,2个浓度试验组各组织中SEM残留均低于判定限(1.0μg·kg-1)。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呋喃西林 氨基脲 残留 消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笛鲷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监测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中国的放流苗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尚未建立,导致放流项目在苗种筛选过程中普遍未考查苗种的遗传质量。随着放流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一盲点将对放流海域的自然种群产生日益严重的遗传威胁。为逐步建立放流苗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该研究从遗传分歧度、遗传多样性水平、近交程度、遗传信息保持能力4个方面对比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放流苗种群体与自然群体,对其遗传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间存在微弱遗传分歧(F_(ST)=0.016 1);放流苗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有效种群大小低于自然群体,而其近交系数均值与F_(IS)大于自然群体。上述比较证明,该苗种的遗传多样性素质低于自然群体,在遗传质量方面不能满足增殖放流要求,如果将此苗种进行放流可能产生多种负面遗传影响。从各指标偏差率看,有效种群大小的偏差率最高(-35.34%)是该苗种最突出的遗传质量缺陷。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增殖放流 放流苗种 遗传质量 遗传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于第12小时达到最大值,而GSH-PX和GST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Rab蛋白基因(Rab)和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Grim-1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crustin和酚氧化酶原基因(Pro PO)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倍和28.2倍,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2~36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 TOR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基因的表达水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 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 IF4E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倍和1.6倍,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P70s6k)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肝胰腺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离水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组织结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急性离水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组织结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和酶活性测定来观察及检测鳃和肌肉显微结构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以探究四指马鲅应激反应规律。结果显示,急性离水操作胁迫2 h后,鳃小片、扁平上皮细胞以及线粒体丰富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肌肉从肌纤维变性、肌纤维束之间的间隙增宽、空泡化至肌肉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并且呈逐渐分解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胁迫后的2 h显著下降(P<0.05),但12 h时则升至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在处理后2 h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升高,直到12 h达到峰值。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后的2 h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6 h达到峰值。SOD和CAT活性在处理24 h后显著低于处理前,其他酶变化不显著。Na~+-K~+-ATP酶活性在处理后2 h显著升高(P<0.05),12 h达到峰值,24 h恢复到处理前水平。本研究表明,操作胁迫会对鳃和肌肉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且随时间持续,损伤呈现加重趋势;肌肉抗氧化酶系统在受到氧化压力2 h后才启动,处理后12 h肌肉受到的氧化压力最大,抗氧化酶活性最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SOD和GSH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MDA可以作为四指马鲅氧化损伤的快速响应生物标记物。

关键词: 四指马鲅 操作胁迫 抗氧化酶 Na~+-K~+-ATP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养池塘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载体材料附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特征,采用Biolog-ECO技术和水质分析,分析了罗非鱼和草鱼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形成过程(0~9 w)中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及池塘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混养池塘悬挂生态基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及对氨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的维持有一定贡献作用;(2)不同采样时间点生物膜附着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第3、5、7、8周生物膜代谢活性处于较高水平,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表现为第3、4、5、7、8周明显高于其他周;(3)对6大类碳源利用率的研究表明生物膜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和聚合物类的利用率最高;随着生物膜的形成,附着微生物明显提高了对肝糖、N-乙酰-D-葡萄糖氨、β-甲基-D-葡萄糖苷、1-磷酸葡萄糖等碳源的利用率;(4)生物膜微生物代谢特征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点的样方聚集在3个不同的区域,其中第3、4、6、8、9周微生物代谢差异较小,第0周和第1周聚为一体,第5周和第7周聚为一体,但这3个聚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后续在生产实践中利用碳源强化生物膜形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产混养池塘 生物膜 Biolog-ECO 碳代谢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墨烯与抑癌基因p53 DNA片段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光谱学验证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墨烯(graphene,G)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但尚缺乏其对生物体和环境潜在危害的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并结合光谱学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变温实验及荧光光谱),分析了石墨烯与抑癌基因p53启动子区DNA片段(p53-DNA)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石墨烯的部分芳香环与p53-DNA碱基的芳香环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两者可以通过嵌插作用进行结合,同时还通过沟槽作用进一步结合。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在石墨烯作用下,p53-DNA的熔点(Tm)值升高,EB-DNA体系发生静态荧光淬灭,说明石墨烯能与p53-DNA结合;同时,p53-DNA与石墨烯结合后在260 nm处的吸光度升高,说明石墨烯对p53-DNA的双螺旋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石墨烯与p53-DNA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石墨烯的毒性作用机理。

关键词: 石墨烯 p53-DNA 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二硫戊环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药物 2017 CSCD

摘要:1,2-二硫戊环(1,2-dithiolane)类天然产物是1类特殊的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由于五元环的张力比较大,使其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又因为硫环容易开环成巯基,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维持体内自由基的平衡。因此,1,2-二硫戊环类天然产物得到了生物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4类含有1,2-二硫戊环结构的天然产物,包括海洋天然产物二硫吡咯酮抗生素(dithiolopyrrolone antibiotic)、kottamide E以及硫辛酸(lipoic acid)和芦笋酸(asparagusic acid),综述了它们的研究历程、生物活性或应用以及主要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 1,2-二硫戊环 巯基 硫辛酸 自由基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ASNUM海浪模式的代码现代化优化

海洋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数值模式当前已经成为海洋研究和预测的核心工具,其高分辨率。多物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对数值模式计算速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得海洋数值模式更好的适应计算机基础架构,充分发挥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计算特点,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代码现代化优化方案,并以MASNUM海浪模式为例进行了测试。首先利用诊断工具Intel Vtune Amplifier XE和Intel Trace Analyzer Collector,对模式的性能和负载均衡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针对热点函数,在单节点上制定了4个优化步骤,包括编译器选项优化,串行和标量优化,向量化和OpenMP并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单节点内模式的计算速度可以提高1.95倍,多节点的模式强扩展性呈线性。这表明本文提出的代码现代化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 Intel分析工具 代码现代化优化 海洋数值模式 海浪模式 高性能计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印度洋中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粒度特征的影响

海洋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用多种前处理方法,对西南印度洋中脊沉积物粒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和对比研究。其中,未去除碳酸盐的样品平均粒径介于7.18~8.35Φ;分选较差;偏度表现为极负偏,且负偏程度随着分选变差逐渐变大;峰度表现为平坦。粒度频率曲线呈较显著的多峰分布。去除碳酸盐之后,样品平均粒径介于5.95~6.64Φ;分选变好;偏度由极负偏变为极正偏;峰度由正态向平坦方向变化;黏土质量分数明显减少,粉砂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粒度象特征及粒度结构也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变化指示了沉积物的搬运处于静水悬浮和递变悬浮的过渡阶段,而是否去除碳酸盐将对粒度分析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有机质和生物硅的存在也对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造成了影响,使细粒组分明显增加,但并不影响粒度分布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 西南印度洋中脊 沉积物 粒度 前处理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时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可导致一系列环境灾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逐步成为海洋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978—2009年渤海污染监测数据,对铅(Pb)、铬(Cr)、铜(Cu)、砷(As)、镉(Cd)、汞(Hg)等重金属的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入海河流重金属排放年均浓度、环渤海经济发展水平对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渤海沉积物各种重金属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入海河流的重金属排放量是沉积物中重金属积累的重要来源,并且其在沉积物中的积累有一定的时间迟滞。GDP在经济快速发展初期与特定重金属排放量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渤海 时间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