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秸秆还田及腐熟剂对水稻冷浸田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冷浸田秸秆还田和腐熟剂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的应用效果。采用观察秸秆还田后表观性质、测定稻杆断裂拉力、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浸田上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或秸秆还田+低量腐熟剂,可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机质、水溶性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但在提升水稻产量方面作用不大;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秆腐烂速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并显著提高微生物碳和土壤可溶性碳含量;秸秆腐熟剂用量增加(4 kg/667m2),可加速稻秆腐烂速度,有效提升冷浸田水稻产量(10.1%),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性耕作项目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装备 》 2015
摘要:广东省属于农业大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广东省承担的世界银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性耕作项目,通过在省内的项目示范区域进行水稻和甜玉米的示范试验,探索保护性耕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源的作用和方法。项目组设计了免耕和少耕插秧、免耕和少耕直播4种主要模式,投入了50多台套农业机械,经过4个试验点1年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南方高温潮湿地区水稻和甜玉米生产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有效果的,所选的农机具大多数是适用的,部分北方旱地机械还需要改进。讨论了广东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萱品种夏暑茶类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金萱品种不同茶类的夏茶与春茶、秋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金萱绿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也最高;不同季节金萱乌龙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与金萱绿茶春茶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仅次于抗氧化能力最强的金萱绿茶夏茶,其茶多酚、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较低,茶多糖的含量则明显高于春茶和秋茶;不同季节金萱红茶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大。从不同茶类来看,金萱品种的茶叶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绿茶>乌龙茶>红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水榕组织培养中的细菌污染及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水榕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3株污染细菌分别属于4个类群(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的11个属(Paracoccus、Sphingomonas、Agrobacterium、Delftia、Roseateles、Cupriavidus、Herbaspirillum、Stenotrophomonas、Acinetobacter、Microbacterium、Mycobacterium),其中Bet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38.5%;所有菌株和其同源菌株的相似性均在98%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原料,广东省地处我国的南端,气候和土地条件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甘蔗种植面积全国第3位,是全省较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简要介绍我国甘蔗种植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2014年广东省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甘蔗的区域分布、种植品种、产量和甘蔗糖业发展现状等,并对2013/2014榨季广东甘蔗收购价格和种植成本进行分析,总结了广东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最后从甘蔗良种良法推广、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机械化进程、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风险保护等6个方面对广东甘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甘蔗蔗糖分的积累特征
《热带生物学报 》 2015
摘要:以甘蔗品种闽糖69/421为试材,分别种植于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 m海拔高度的蔗区,对不同海拔的甘蔗成熟期的蔗糖分的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蔗糖分积累时期受海拔影响不一样,在蔗糖分积累初期,海拔400~1 000 m时,甘蔗蔗糖分受海拔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升高,蔗糖分降低;但在海拔1 000~1 600 m,甘蔗蔗糖分变化不大。而在甘蔗蔗糖分积累中后期,海拔对甘蔗蔗糖分积累的影响变小,随着海拔升高,甘蔗蔗糖分积累呈现总体下降,不同海拔间蔗糖分起伏较大,但下降幅度不大。甘蔗蔗糖分积累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沙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蚕沙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为蚕沙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鸡粪有机肥(A)和蚕沙有机肥(B)2个处理,每处理施肥量为9000 kg/ha,另以与蚕沙有机肥等量氮磷钾的化肥作对照处理(CK),分析不同处理甜玉米、菜心、花生和椰菜的产量、品质指标及土壤理化性状状况,综合评价蚕沙有机肥的施用效果。【结果】处理A的春花生产量最高(4669.6 kg/ha),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A和处理B的春花生产量、荚果数与荚果重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P<0.05,下同);各处理椰菜产量高低顺序为CK>处理A>处理B,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B的椰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4.34 g/kg),显著高于CK,但与处理A差异不显著;处理A和处理B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CK,其中处理B的降幅达42.7%。在两茬菜心种植中,处理B菜心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CK,但产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第1茬中处理A和处理B均能显著降低菜心的硝酸盐含量,其中处理B降幅达40.0%。与试验前比较,处理A和处理B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提高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其中处理B的p H升幅达13.9%。除土壤的全钾养分外,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其余各项土壤理化指标均显著高于试验前及CK。【结论】施用蚕沙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增产和改善蔬菜品质的效果,同时可显著改良土壤酸性,培肥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