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农艺和品质性状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贵州省大豆品种中随机抽取 1 44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了 3 3份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 (其中 2份育成品种 ) ,占鉴定总数的 2 2 .9%,包括缺失 Lox2、Lox3和Lox2、3类型 ,以缺失 Lox3类型较多。缺失脂氧酶地方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 ,其氨基酸成分及比例与正常品种相近 ,而缺失的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 4 7%以上。利用强碱高温消除豆浆中的豆腥味后 ,正常品种豆浆中的氨基酸总量减少较多且部分氨基酸成分消失 ,缺失品种减少较少且氨基酸成份全部保留。Lox3缺失品种的脂氧酶活性与百粒重、株粒重负相关。脂氧酶缺失的育成品种有着较大的直接应用价值 ,而多数缺失的地方品种表现为重感病毒病和生育期太长的特点 ,需进行改良才能在生产上利用。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 大豆 性状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旱田土壤N_2O释放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的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轮作期的土壤N2O释放进行观测,初步研究我国亚热带旱田的N2O释放特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规律性日变化形式,秋收作物达通量极大值的时间比越冬作物滞后2h~3h,气温是控制N2O通量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以N2O中的N计)分别在9.81~433.11,4.00~180.41和9.74~282.00μg·m - 2·h- 1,高于我国水田和北方旱田的N2O释放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模式,N2O 释放峰受降雨事件的直接影响,N2O通量与降雨量和土壤湿度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N_2O 释放通量 旱田土壤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贵州高原立体农业生态下经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 1 )收集整理了源于不同生态区已全国编目的地方稻种 51 68份 ,并入国家长期种质库保存 ,系统完成了农艺性状和特性鉴定与评价 ,筛选出一批矮秆、大穗、大粒、优质、特种稻等性状优良和抗病虫、耐冷、抗旱性等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 ;( 2 )开展了地方稻种中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恢复源、非sd -1基因新矮源、广亲和、双多胚等有利基因资源的鉴定和筛选 ;( 3)初步建立以基础样品、活动样品和核心样品的分类数据库为基础的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了一套融性状鉴定与评价、遗传改良、开发创新与基因库拓展的多层次多途径相结合的种质资源工作体系。还就当前稻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要求 ,从表型鉴定评价向分子标记与图谱等新技术应用相结合以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多样性 研究与利用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兰型双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遗传研究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遗传学原理 ,采用测交、回交、自交及兄妹交的方法 ,研究黔油 2 A的育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黔油 2 A属双基因显性“杂合两型系”,其育性是受两对显性基因 Ms Ms和 Rf Rf互作控制的 ,其中 Ms是显性不育基因 ,Rf是显性恢复基因 ,同时抑制不育基因性的表达 ,使育性恢复可育。其不育株基因型为 Msmsrfrf,保持株基因型为 msmsrfrf,恢复株基因型Ms- Rf Rf和 msm Rf Rf

关键词: 甘兰型油菜 细胞核雄性不育 育性遗传 基因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选育研究及配合力分析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研究结果表明 ,三交种方法是克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的有效途径。三交种、单交种的不同组合之间 ,三交种与单交种之间的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 ,产量最高仍是一个单交种 ,两个强优势的三交种的产量经强油 82 1、油研七号增产 34 .99%、32 .6 6 %、2 0 .89%、18.81% ,比相应的单交种增产 6 .4%、4.6 %。恢复系恢 11的配合力最高 ,恢 12的配合力居第二 ,一个临保不育系的配合力也较高。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三交种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的恢保关系测定及遗传研究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黔油 2 AB与 40 19AB、117AB、陕 2 A间的恢保关系测定结果表明 :甘蓝型双低油菜黔油 2 AB与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40 19AB的保持性相近 ,但恢复关系不同 :黔油 2 AB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117AB的恢保关系存在着明显差异 ;黔油 2 AB与胞质雄性不育系陕 2 A保持系间互换保持后 ,其 F1 的不育株比例相对黔油 2 AB来说从 5 0 %提高到 85 %~ 90 % ,相对陕 2 A来说不育性的稳定性和不育度得到了明显加强 ,但二者的恢复关系不同。经试验结果研究分析表明 :黔油 2 AB的不育源与以上几大类型不育材料不同 ,是一种甘蓝型油菜双低新不育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黔油2AB 恢保关系测定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酮对木霉根际竞争定殖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在粘壤土中施用 4~ 12μg/ g土三唑酮能提高耐药木霉菌株在西瓜根尖 4~ 1cm处根际土中的种群密度。4 μg三唑酮处理的木霉根际竞争定殖指数、以及在 4~ 8cm和 10~ 14cm根段的根际木霉种群密度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土壤接种量为 1× 10 3cfu/ g土时木霉菌在西瓜根际增殖的比例较接种量为 1× 10 6cfu/ g土时大 ,2种接种量下三唑酮处理的根际木霉种群密度分别高于相应的不加药对照。在质地较好、C/ N比值较高的粘壤土中木霉菌在西瓜根际的种群密度较砂壤土和粘土大 ,三唑酮对木霉在西瓜根际的增殖作用也较明显

关键词: 哈茨木霉 三唑酮 根际竞争定殖 西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蔬菜大棚与双膜覆盖栽培效益比较试验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稻瘟菌致病性分化的动态研究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全国统一的 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把 1997~ 1998两年采自全省 33个县 (市 )的 180个有效单孢分离菌划分为49个生理小种。与 1987~ 1989年的测定结果比较 ,出现了 2 6个新的生理小种 ,分别是 ZA1 、ZA2 、ZA3、ZA7、ZA9、ZA1 7、ZA2 5 、ZA32 、ZA33 、ZA34、ZA38、ZA49、ZA5 4 、ZA5 7、ZB3、ZB5 、ZB9、ZB1 0 、ZB1 6 、ZB2 8、ZC8、ZC1 4 、ZD5 、ZD6 、ZD8、ZF2 ,且多为强致病力的 ZA群小种。过去的优势小种 ZG1 已被 ZA1 所取代。籼型种群小种出现频率由 1987年的 38.91%上升为 80 %。其中ZA群小种已成为我省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 ,且在省内各地均有出现。以上结果表明 ,强致病力籼型小种的大量增加和广泛分布是导致贵州省许多水稻杂交组合感病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显性核不育材料9405A的育性遗传初步研究

种子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大白菜自交系 (92 0 9)与显性核不育两用系 (940 5 AB)的不育株 (940 5 A)测交 ,F1 代全部植株恢复可育 ,F2 代育性分离株行与不分离株行之比为 1∶ 1 ,在育性分离株行中 ,大部分株行内的育性比贴近 1 3(可 )∶ 3(不 )。这一现象表明 :92 0 9与940 5 AB的育性与呈相对显隐关系的 3个育性基因 Mf(可 ) >Ms(不 ) >mf(可 )或 4个育性基因 Mf(可 ) >Ms(不 ) >mf(可 )>ms(不或可 )和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点相关 ,由此构成 Msmf Mfmf、Msms Mfmf和 Msmf Mfms三类型的双基因杂合体 ,它的自交 S1 代均能产生 1 3(可 )∶ 3(可 )育性比的抑制效应 ,若 ms为不育属性时 ,可用具有复等位基因性质的双隐性不育基因纯合体 msmsmsms(不 )进行判别其前述三类型。 92 0 3AB应归属何型 ?尚待鉴定

关键词: 大白菜 9405AB 显性核不育性 抑制作用 复等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