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宁夏嫁接西瓜小拱棚有机栽培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7

摘要:前言一直以来,每年6~8月份宁夏西瓜市场上高品质有机西瓜市场分额几乎为零。为解决这个问题,宁夏农林科学院与宁夏吴忠马家湖西瓜协会联合试验成功嫁接西瓜小拱棚有机栽培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最大的不同点是:☆使用嫁接苗。传统使用的自根苗因其根系小、抗病性差、后期生长势弱影响产量和成熟。通过使用嫁接苗,增加了养分吸收面积、提高植株抗病性、增强后期生长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彭阳县可持续发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自然资产,测量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间差距。[方法]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宁夏彭阳县1994~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从1994年的0.9054383 hm2增加到2004年的1.262146 hm2,增加了39.4%。与全球、全国及西部(12)省分析比较表明,宁夏彭阳县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高于全国乃至西北(12)省区,低于全球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结论]宁夏彭阳县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彭阳县这些年来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中,生态系统的压力较大。万元GDP生态足迹也远高于全球及全国的水平,说明彭阳县的资源利用效益较低。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宁夏彭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植物保护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关键词: 七星瓢虫 苜蓿斑蚜 捕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小拱棚西瓜生产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7

摘要:小拱棚西瓜生产由于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的特点,受到了农民的欢迎。2006年宁夏全区小拱棚西瓜面积在2万亩左右,西瓜产量达到6000万kg以上,实现经济效益3000万元,是设施蔬菜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提出并进行谈论,以期为小拱棚西瓜生产提供指导性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一种植物转基因安全筛选体系,该体系是以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为筛选标记基因,D-甘露糖为筛选剂进行筛选.简要综述了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银南灌区水资源状况与调控节水探讨

灌溉排水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银南灌区现状银南灌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多年平均气温8℃,降雨量180 mm,蒸发量1176 mm。灌区多为稻、旱轮作,1979~1998年19年间灌区年平均引水量约为1.75×10~9 m~3,年平均排水量约为9.2×10~8 m~3,年平均引排差约为8.3×10~8 m~3。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引大排,春小麦全生育期:银北灌3水,有的只灌2水,而银南灌4水,有的甚至5水,银南、银北差别很大,跑、冒、滴、漏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关键词: 银南灌区 水资源状况 控制排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垦地压砂西(甜)瓜苗期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宁夏农林科技 2007

摘要:宁夏中部干旱带新垦地压砂瓜受多种害虫危害,针对害虫种类、危害习性、发生原因及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压砂地 西(甜)瓜 苗期虫害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至2005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05、2103、15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子粒、秸秆产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子粒和秸秆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34.2%3~8.3%之间,随施氮量增加而略有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氮可显著地促进氮素在子粒中累积,其中69%~87%的氮素是靠营养体的转运而来的。施氮量影响氮素的转运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转运效率降低。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052~10 kg/hm2之间。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吸收与累积 氮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枸杞研究上的应用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枸杞上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只进行了一些分子标记、cD-NA文库构建、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外源基因转入枸杞基因组的研究,现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枸杞研究上的应用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经验。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枸杞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枸杞道地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

摘要: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宁夏枸杞的研究现状,且仅就宁夏枸杞道地性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回顾,并以此展望该领域的发展,为宁夏枸杞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最终确立奠定基础,对于宁夏枸杞的种质资源利用、道地药材品种确定及其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宁夏枸杞 道地性 生态因子 HPLC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