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季节和茶类的金萱品种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C-MS法对金萱茶树品种不同季节鲜叶加工而成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萱绿茶春茶和夏茶的香气组成以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秋茶是吡咯类及其衍生物的相对含量较高。金萱绿茶春茶和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较多,且组成较相似,秋茶的主导香气组分较少,但都有清香、花香或甜香的特征。金萱红茶春茶、夏茶和秋茶都是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且所占比例较其他茶类高,其次是醛类或酯类。金萱红茶秋茶的FI指数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夏茶次之,春茶最次,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金萱乌龙茶春茶是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夏茶和秋茶是吡咯类及其衍生物的相对含量较高。三个季节的乌龙茶中都是橙花叔醇和吲哚的相对含量最高,占其主导香气成分的54%以上。
关键词: 季节 茶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香气 金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猪常温精液的品质检验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5
摘要: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computer-assisted sperm analysis,CASA)系统具有快速、客观、精确等特点,与传统人工分析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验选择3个品种9头公猪的精液,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和人工分析法同时分析精液密度和活力,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CASA采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WLJY-9000),人工分析法采用《种猪常温精液》(GB23238-2009)规定的方法。结果表明,CASA法和人工分析法对精子密度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杜洛克和大白公猪精子活力的检测差异不显著(P>0.05)。CASA与人工分析法对精液密度和活力的检测结果较为一致,CASA更能体现精子的运动状态,对畸形率的观测更为清晰。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 人工分析法 公猪精液 品质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红麻曲叶病的病原检测与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麻曲叶病是2012年在海南省海口市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脉肿大、叶脉变深绿色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HN08)基因组仅含A组分(DNA-A),其全长为2 738 nt,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各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大于89.0%,其中与中国各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大于99.0%。该病毒分离物也伴随有β卫星分子,其全长为1 346 nt,与CLCuMuV各分离物伴随的β卫星分子(CLCuMuB)序列相似性大于83.0%,其中与分离物Fz1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7%。构建了HN08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侵染性克隆,通过农杆菌注射接种红麻,接种后30 d,HN08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混合接种的红麻植株新出叶片开始产生曲叶症状;接种后60 d,二者混合接种的植株大部分叶片表现为严重的曲叶症状,且与田间自然病株症状相同,而二者各自单独接种的红麻植株没有产生明显的症状。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这些症状是由HN08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的共同侵染引起的。因此,海南红麻曲叶病是由CLCuMuV及其伴随的β卫星分子(CLCuMuB)共同侵染引起的。本文首次报道了红麻是CLCuMuV自然新寄主。
关键词: 红麻曲叶病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卫星分子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草栽培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特性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3个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火龙果园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3种生草栽培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3.29%~15.8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43.65%~72.28%,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33.91%~55.89%和43.66%~72.28%,影响程度为紫花苜蓿>柱花草>百喜草;3种生草栽培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因牧草品种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间作紫花苜蓿和百喜草表现增加,而间作柱花草则明显减少;3种生草栽培均能有效提高火龙果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并能抑制火龙果园杂草的滋生,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生草栽培 火龙果 土壤特性 微生态环境 间作 紫花苜宿 柱花草 百喜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果实贮藏性能理化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7个荔枝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低温和常温贮藏期间理化指标15个,衍生指标6个,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评估果实的贮藏性能,并建立贮藏效果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各品种果实不同贮藏时期褐变指数与腐烂率的综合因子得分和理论值,与其实际值均极显著相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质量损失率是评估荔枝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与果实腐烂的共同重要指标;在低温条件下,与其关联的主要因子是呼吸强度,常温下则是果皮含水量.在17个品种中,妃子笑最耐贮藏,其次是黑叶、淮枝、井冈红糯、桂味等,一般的主要有双肩玉荷包、庙种荔、糯米糍等,较弱的是白糖罂、大丁香和紫娘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种质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丝瓜核心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17对SRAP标记和1对来源于黄瓜的EST-SSR标记,对42份国内外丝瓜资源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8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56个,多态位点比率79.18%。每个引物组合扩增位点数在6~16个之间,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位点数为10.94;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样品间SM相似系数介于0.272~0.991,说明丝瓜属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大。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聚类分析将42份样品分为2组,一组包含27个有棱丝瓜品种,另一组包含15个普通丝瓜品种,种群间遗传差异大,同一品种群内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分析结果与丝瓜的形态分类系统基本相符。同时,对SRAP标记在丝瓜种质资源中的扩增重复性进行了检测,表明SRAP标记具有稳定的重现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倍性广东桑的花粉形态
《林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桑树形态倍性鉴定及品种间鉴别问题,研究广东桑不同倍性及品种之间孢粉学上的异同,为桑树多倍体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广东桑10个不同倍性品种花粉的形态、大小、萌发孔、外壁纹饰等孢粉学特性进行观察,并运用图片分析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其花粉形态进行研究。【结果】供试广东桑不同品种的花粉微观形态相近,均为小型花粉,近球形,花粉粒极轴长16.98~24.46μm,赤道轴长15.37~23.86μm,极轴长与赤道轴长的比值为1.01~1.12;供试不同品种花粉粒萌发孔1~3个,圆形,直径为2.11~3.51μm,部分花粉粒萌发孔外壁内陷形成漏斗形,按照额尔特曼G的NPC(萌发器官的数目、位置及特征)分类系统属N3P3C4类型;不同倍性间广东桑花粉的赤道轴长、极轴长和萌发孔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表现为四倍体>二倍体,但花粉粒的极轴/赤轴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广东桑花粉外壁为分布不均的刺状突起-脑条纹复合纹饰,不同品种间花粉的表面纹饰有明显差别,根据外壁纹饰可将供试10个品种花粉分为细刺颗粒状突起-细条纹纹饰、细刺颗粒状突起-粗条纹纹饰、粗刺颗粒状突起-细条纹纹饰和粗刺颗粒状突起-粗条纹纹饰4种类型,花粉外壁纹饰体现了不同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不同倍性间广东桑花粉表面的刺状突起密度及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供试四倍体广东桑品种花粉存在少数败育花粉粒,表现为干瘪而不充实,外形异常。【结论】供试广东桑不同倍性及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具有差异,不同倍性间花粉粒和萌发孔大小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花粉的表面纹饰存在明显差别,初步认为花粉的亚显微结构特征可作为广东桑倍性鉴定及品种间鉴别的重要标准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和有机硒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及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为益生菌及有机硒在鳗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长孢娄徳酵母、乳明串珠菌、枯草芽孢杆组成复合益生菌,并通过调整富硒长孢娄徳酵母的含量在复合益生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后投喂日本鳗鲡,探讨益生菌及有机硒对鳗鲡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富硒酵母(Se-Y1)的生物量为6.94 g/L,菌体硒含量为1 446.90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1 377.88μg/g,有机硒转化率为95.24%。投喂45 d后,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幼鳗的生长性能以及肝脏SOD、CAT活性,并降低饵料系数以及肝脏组织的MDA、NO含量,还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投喂125 d后,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0.4 mg/kg有机硒没有进一步提高益生菌对鳗鲡的有益作用,而0.8 mg/kg有机硒则抑制了益生菌的作用。[结论]长孢娄徳酵母、乳明串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在日本鳗鲡幼鳗生长早期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和溶菌酶活性。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益生菌 有机硒 长孢娄徳酵母 乳明串珠菌 枯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