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网箱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网箱养殖生态学是水产养殖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网箱养殖生物及养殖活动与养殖水体环境相护作用关系、依据当地环境状况为养殖设施建设及养殖活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的科学。本文简述了网箱养殖活动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了网箱养殖生态学在养殖水环境管理、养殖容量评估和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网箱养殖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活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箱养殖 生态学 水环境管理 养殖容量 深远海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针阔混交异龄林林分优势高的确定方法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

摘要:基于广东省59块针阔混交异龄林一类固定样地实测数据,采用7种方法计算林分优势高,对7种计算方法获取的林分优势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建立了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异龄林的7种林分优势高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根据差异性分析结果和调查、计算简单的原则,确定不分树种取最大3株优势高的算术平均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的林分优势高;林分优势高与林分平均高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0.948 9X+4.133 7,决定系数R~2为0.656 3,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针阔混交异龄林 林分优势高 林分平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季东海水体Eh、pH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海洋环境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6年9~10月在东海海域38个站位取得的114个水体样品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酸碱度(pH)现场测试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秋季Eh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秋季水体Eh值范围在337. 2~588. 3 m V,平均值为526. 57 m V,空间上呈现不连续分布特征,内陆架为高Eh区,口门外为低Eh区; pH介于7. 80~8. 24之间,平均为8. 04,呈现近岸低、离岸高、表层高、底层低的特点。针对实测Eh与Nernst理论值非耦合现象,认为非热力学平衡状态下海域高Eh值主要受控制于O2(aq)/H_2O电对浓度,其次受海水层化现象阻滞海-气交换影响,水体有机物矿化分解及Fe(Ⅲ)还原的相对贡献量增加。此外,Eh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理过程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pH与温度、盐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长江冲淡水输入、扩散及混合对近岸pH的影响最为显著。受浊度、叶绿素a浓度及Eh制约,现场浮游植物生产仅对表层pH变化产生作用。基于pH-T、S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扣除温盐效应,校正后口门外底层低pH的存在可能是水体层化与有机分解相互叠加的结果。

关键词: Eh pH 东海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校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水季和丰水季长江口海域生源硫的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河口近岸海域DMS (二甲基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4年2月(枯水季)和7月(丰水季)对长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中DMS及其前体物质DMSP (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测定了DMSPd (溶解态DMSP)的降解速率和DMS的生物生产与微生物消费速率,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1)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c(DMSPd)、c(DMSPp)(DMSPp为颗粒态DMSP)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 54±0. 28)(2. 04±1. 32)(6. 65±5. 07)和(3. 99±3. 70)(5. 57±4. 72)(14. 26±9. 17)nmol/L,长江口海域丰水季生源硫化物的浓度明显高于枯水季.(2)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Pd)与ρ(Chla)均呈弱相关,说明浮游植物在控制长江口海域DMSP的生产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3)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ρ(Chla)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2. 62±3. 28)和(4. 60±7. 49) mmol/g,表明丰水季DMS的高产藻种(甲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高于枯水季.(4)枯水季表层海水中DMSPd的降解速率和DMS的生物生产速率分别介于(2. 84~30. 53)和(0. 52~2. 19) nmol/(L·d)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4. 55和1. 30 nmol/(L·d),表明DMS并不是DMSPd的主要降解产物.(5)枯水季和丰水季DMS的海-气通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 36±0. 32)和(2. 17±2. 98)μmol/(m2·d),而且丰水季的硫排放量明显高于枯水季,这主要与夏季较高的c(DMS)有关.研究显示,长江口海域生源硫化物的浓度变化及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河口近岸海域是海洋有机硫排放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 DMS(二甲基硫) DMSP(二甲巯基丙酸内盐) 浓度分布 海-气通量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鳏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19

摘要:鲜蝶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推广运用简约高效养殖工艺及无污染封闭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工艺,建立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弃物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现养殖过程稳产、高产、耗能低、耗水少,对环境污染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极大地提升当地水产养殖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地方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对推动国内水产养殖业向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零排放的方向发展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鲜蝶类:高效 生态 养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近岸金乌贼繁殖群体形态特征及遗传分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青岛近岸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繁殖群体结构及其结群历时长、产卵期内亲体规格递减的结群现象,运用形态学度量方法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青岛薛家岛近岸前、中、后3个不同洄游时期金乌贼繁殖群体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亲缘关系并量化差异水平。主要结果如下:形态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0.067%,低于85%;判别分析(D_A)结果显示, 3个时期繁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介于66.7%~82.1%,两者的散点图结果一致,均显示3个群体未明显占据不相重叠的区域。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 3个时期繁殖群体的遗传距离D_A介于0.12~0.16,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0014~0.0064,利用Structure判断最佳理论组群为1,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综合分析认为,虽青岛近海不同洄游时期金乌贼繁殖群体的规格差异较大,但形态学参数差异较小,遗传距离较近且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_(st)<0.05),未呈现明显的群体分化。

关键词: 金乌贼 洄游时期 形态差异 微卫星 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中南部鸢乌贼中型群与微型群形态指标的分析比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认识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各形态指标与胴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254尾微型群个体和3 183尾中型群个体的胴长(ML)、右第一腕长(AL1)、右第二腕长(AL2)、右第三腕长(AL3)、右第四腕长(AL4)、右触腕长(TL)、鳍长(FL)和鳍宽(FW)等形态指标,通过线性、幂和指数等函数模型拟合筛选获得能够反映不同种群雌性和雄性个体各形态指标与胴长关系的最佳模型。建立了以胴长为自变量、各形态指标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通过赤池信息量准则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个种群雌、雄个体各形态指标和胴长的最优拟合模型都以幂函数曲线模型为主。采用幂函数模型对2个种群各形态性状和胴长关系进行比较发现,中型群雌性与微型群雌性AL1、AL2、AL3、TL、FL与ML的关系式中幂指数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雌性与微型群雌性AL1、AL2、AL3、AL4、TL、FL、FW与ML的关系式中常数项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雄性与微型群雄性AL1、AL2、AL3、AL4、TL、FL、FW与ML的关系式中常数项差异显著(P<0.05)。各性状指标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明显,且雌性增加值大于雄性,中型群增加值大于微型群。鳍长与鳍宽的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群鳍长鳍宽比随鳍长的变化具有差异,且在雄性个体中差异更加明显。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个体的形态指标在种群间和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各性状指标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产生的变化在种群间和性别间也存在差异,对于鸢乌贼的种群鉴别和生物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形态指标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均匀试验法优化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的工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制备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幵对其工艺条件迚行优化。方法以褐藻胶(sodium alginate,SA)和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主要原料,甘油为增塑剂制得可食性膜。以溶胶温度、溶胶时间、SA和WPI浓度、钙化时间、钙离子浓度、甘油浓度、超声时间为因素迚行均匀试验,考察指标为溶胶黏度、膜的厚度、透光率、拉伸强度。结果可食性膜性能受WPI浓度、溶胶温度、溶胶时间、钙化时间、超声时间的影响较大,基本不受SA浓度、钙离子浓度和甘油浓度影响,所确定的最佳配比及工艺条件为:SA浓度1.1%、WPI浓度5.5%、溶胶温度65℃、溶胶时间105 min、钙化时间12 min,钙离子浓度1.1%、甘油浓度3.4%和超声时间30min。结论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性能较好,需迚一步验证SA浓度、钙离子浓度和甘油浓度的影响。

关键词: 褐藻胶 乳清分离蛋白 可食性膜 工艺优化 均匀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藻多糖CH1-1的可控降解及其寡糖的制备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9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绿藻多糖CH1-1的可控降解及其寡糖的制备。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三氟乙酸(TFA)或盐酸(HCl)对绿藻多糖CH1-1进行水解,通过薄层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了水解过程中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多糖降解产物的影响;通过控制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通过Bio-Gel P4凝胶色谱柱分离得到寡糖产物;采用质谱法对得到的寡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采用0.1和0.05mol·L~(-1) TFA或HCl,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多糖的分子量降低,其中0.1mol·L~(-1) TFA、80℃及0.1mol·L~(-1)HCl、80℃水解条件对多糖的降解作用较好;最终选取0.1mol·L~(-1) HCl、80℃、3h的水解条件对多糖进行降解制备寡糖,并采用Bio-Gel P4凝胶色谱柱对寡糖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电喷雾质谱分析表明,这些寡糖组分为聚合度为1~8的硫酸阿拉伯糖。结论建立了绿藻多糖CH1-1可控降解方法,制备得到新颖的海洋硫酸寡糖。

关键词: 绿藻多糖CH1-1 硫酸寡糖 可控降解 电喷雾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六级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虹鳟(O. mykiss)鱼苗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运行效率以及其不同部位主要功能进行比较。于2017年5—11月,测定了六级生物滤池的基本水质指标(TAN、NO_2~--N和NO_3~--N等),并计算了六级生物滤池对TAN、NO_2~--N和NO_3~--N的去除率。于养殖中期,测定了六级生物滤池不同部位(BF1~BF6)的硝化速率、亚硝氮氧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六级生物滤池对TAN、NO_2~--N和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00%、44.00%和17.70%,其主要去除效果发生在BF1~BF3;六级生物滤池中BF1的硝化速率最高,与BF1较高的初始TAN浓度、充足的溶氧和最适pH有关;BF3的亚硝氮氧化速率最高,与BF3较高的初始NO_2~--N浓度有关;BF5的反硝化速率最高,与BF5较低的pH和较高NO_3~--N浓度有关。结果表明适当缩减生物滤池级数,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加入反硝化反应器,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六级生物滤池 去除率 硝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