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4个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春小麦抗条锈性遗传规律,采用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对4个春小麦优质种质进行了温室苗期抗条锈性评价,并在大田进行成株期抗病性评价,对苗期表现抗病的条锈菌小种进行苗期抗条锈性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春小麦种质对不同小种的抗性不尽相同,均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其中XM000002的抗性最强,苗期对所测的7个生理小种(菌系)均表现近免疫或高抗,成株期表现近免疫。遗传分析结果表明,YJ011784苗期对小种CYR33和CYR23表现近免疫的抗性都由一显一隐两对基因独立作用,对CYR27和CYR25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独立作用。YJ003443对CYR32的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共同作用,对CYR25和CYR23的抗性均由两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XM000622对CYR27和CYR25的抗性均由两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对CYR23的抗性由一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XM000002对CYR33和CYR25的抗性都由一对显性基因独立作用,对CYR32的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对Sun11-4的抗性由一显一隐两对基因共同作用,对Sun11-6的抗性由一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对CYR27和CYR23的抗性都由一显一隐两对基因独立作用。

关键词: 春小麦 种质资源 条锈病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高茬-紫云英联合还田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稻草留高茬套种绿肥、稻草-绿肥联合还田下的生产及土壤肥力特征,为南方稻区综合利用稻草和绿肥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2012—2016年设置定位试验,研究高茬稻草-绿肥联合还田下的绿肥和水稻产量、土壤碳氮库活性及其他养分特征。试验包括5个处理:冬闲+稻草不还田(CK),冬闲+稻草全量还田(RS),冬种紫云英+稻草不还田(MV),冬种紫云英+稻草低茬全量还田(MV+LRS),冬种紫云英+稻草高茬全量还田(MV+HRS),各处理施用等量化肥。结果表明:稻草-绿肥联合还田提高绿肥产草量及其含氮量,与MV相比,分别增加了13.1%和6.8%(MV+LRS)、32.2%和5.2%(MV+HRS);增加水稻产量,以MV+HRS处理最高,4 a平均产量较RS、MV增加556.8和412.8 kg/hm2。2013和2015年,MV+HRS处理水稻产量高于MV+LRS。稻草-绿肥联合还田培肥地力效果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比CK、RS和MV增加;且联合还田下有效养分提升更为全面。与稻草和绿肥单独应用相比,稻草-绿肥联合还田还能提升土壤微生物量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可见,稻草-绿肥联合还田能够改善绿肥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提升土壤肥力;其中,高茬稻草与绿肥联合还田下的紫云英和水稻产量最高,土壤肥力也优于低茬处理,是综合利用稻草和绿肥资源的较好方式。

关键词: 绿肥 肥力 紫云英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十二份引进菊芋种质资源的叶片性状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硫酸与重铬酸钾氧化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24份菊芋资源叶片的矿质元素、纤维素、绿原酸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国外引进的菊芋种源叶片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2份国外菊芋种源叶片中含水量最高为F12,达27.58%,最低为F16,达19.02%;来自丹麦与法国的菊芋种源叶片含水量均值差异不大,但均低于青芋3号和青芋4号;叶片形状中近圆形3份,长卵圆形1份,卵圆形18份;叶片中K含量最高的为F19,达30.62 mg·g~(-1),是青芋3号的2.5倍;Mg含量最高的为D8,达14.17 mg·g~(-1),与青芋3号含量差异不大;Fe含量差别不大,范围为0.09~0.19 mg·g~(-1);Ca含量最高的为D8,达26.87 mg·g~(-1);绿原酸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均为F7,分别达2.55%和1.24 g·100g-1;粗纤维含量最高的为F9,达16.7%,最低的为F19,达7.36%。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可知:在遗传距离为0.65处,可将24份菊芋种源划分为3个组;其中第1组叶片主要是卵圆形和近圆形,第2组叶片为长卵圆形,第3组叶片均为卵圆形。不同菊芋种源叶片中各指标间存在差异,综合参试的各项指标,最终筛选出了F19、D8、F9、F7、D14、D11等6份特异菊芋种源,供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菊芋 种质资源 叶片性状 矿质元素 纤维素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Z-31多孢木霉菌剂的初步研制及其对阔叶杂草的毒力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用具有高效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HZ-31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剂的初步研制及其对阔叶杂草的毒力作用测定。通过载体和助剂的筛选,初步研制可湿性粉剂,并对其抗紫外作用、货架寿命以及对藜、猪秧秧的防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Z-31最适载体为高岭土、几丁质和聚乙烯醇,这3种载体对HZ-31均有较好的抗紫外保护作用,载体对延长HZ-31的储存期效果较好,可明显增加在常温20℃条件下的货架寿命,低温保存效果更显著。菌株HZ-31可湿性粉剂对猪秧秧和藜2种阔叶杂草的盆栽除草效果显著高于单纯的发酵液。通过高效菌株HZ-31菌剂的研制,有望协调运用其他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构建田间杂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

关键词: 多孢木霉HZ-31 菌剂研制 除草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配比对蚕豆养分吸收分配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是N>P>K>Mo>B。氮、磷、钾、硼、钼肥配施比例为1∶0.99∶0.86∶0.0043∶0.0023,能够促进蚕豆地上部养分的累积N为358.55 kg·hm-2、P为42.07 kg·hm-2、K为206.34 kg·hm-2,氮、磷、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1.19、15.70 kg·kg~(-1)和7.5 kg·kg~(-1);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9.35%、18.49%和20.25%;生理利用率分别为57.82、84.91 kg·kg~(-1)和14.63 kg·kg~(-1)。氮、磷、钾、硼、钼肥合理配施下,生产100 kg蚕豆所需N为4.9kg,P2O5为1.1 kg,K2O 4.9 kg,氮磷钾比例约为1∶0.22∶1.00。

关键词: 蚕豆 肥料配施 养分利用效率 地上生物量 子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R-walking法扩增马铃薯DM突变体侧翼序列与初步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双单倍体马铃薯DM的突变体为材料,利用PCR-walking的方法扩增其突变体的侧翼序列。在试验中,以60个鉴定过的阳性突变体样品为材料扩增后,有28个样品扩增出有效条带。PCR胶回收后测序,有2个样品测序无信号,其他26个样品,将测序与载体序列和马铃薯基因组序列用BLASTN比对,发现有6个样品分别插入到了马铃薯1、3或7号染色体上。通过进一步比对,发现编号为TDM90的突变体中,载体插入了PREDICTED:Solanum tuberosum trans-resveratrol di-O-methyltransferase-like(LOC102590422),m RNA马铃薯反式白藜芦醇基因中。试验说明了PCR-walking法扩增马铃薯侧翼序列是可行的。且载体插入马铃薯反式白藜芦醇基因中对马铃薯白藜芦醇基因的表达有何影响,有进一步研究下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DM突变体 PCR-walking 侧翼序列扩增 白藜芦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伏电厂干扰下高寒荒漠草原区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光伏电厂对高寒荒漠草原区植被与土壤的影响,以共和盆地塔拉滩倍翔光伏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围封区(WF)、围封+光伏区(WG)和自然生长区(DZ)内3块10m×10m典型样地,调查了各类型区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特征,并结合各指标间的差异评价了光伏电厂对其植被和土壤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围封和光伏电厂对植被与土壤具有显著影响,与2013年相比,2015年围封+光伏区(WG)植被群落的植物种数、盖度、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全氮依次升高了116.7%,83.9%,68.7%,119.2%,88.6%,83.0%和81.8%,呈现显著变化(P<0.05)。光伏发电板可改善高寒荒漠草原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因子,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保育脆弱生态系统和防风固沙的作用,促使荒漠草原朝着正向演替发展。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光伏电厂 植被特征 群落多样性 土壤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灵菇发酵乳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纯化所得胞外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多糖的水溶液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性,且其流动行为受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离子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随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质量浓度越高剪切稀释现象越明显;pH 4.0和pH 10.0时胞外多糖溶液黏度明显低于pH 7.0。Na~+可使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显著增大,且Na~+浓度越高,溶液黏度越大;Ca~(2+)可使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明显下降,但其下降幅度与Ca~(2+)浓度无关;温度在10~85℃范围内胞外多糖溶液的黏度变化很小,有很好的耐温性。加入10 mg/mL的该胞外多糖能够明显增加脱脂乳的黏度。

关键词: 西藏灵菇 胞外多糖 流变学特性 稳态分析 动态振荡剪切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株来源于青稞白酒糟醅的生防菌株鉴定及其生物活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高效安全且来源于生物源的除草活性物质,以此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生物源除草剂。从青稞白酒糟醅中分离到的菌株中筛选到3株高效除草活性菌株,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确定JZ2-1-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JZ2-4-5、JZ2-5-2为枯草芽孢杆菌。3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对供试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的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其幼苗发育影响明显,对野燕麦幼苗根长抑制率分别为92.48%、100.00%、100.00%。枯草芽孢杆菌JZ2-4-5发酵液通过茎叶喷施后,盆栽野燕麦植株7 d后大部分死亡,JZ2-5-2、JZ2-1-2对野燕麦防除效果次之。野燕麦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降低,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变化明显。同时证明了3株芽孢杆菌属菌株对油菜菌核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3株芽孢杆菌属菌株对小麦、青稞安全,对油菜、蚕豆风险高。综上所述,从青稞白酒糟醅中分离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JZ2-1-2,枯草芽孢杆菌JZ2-4-5、JZ2-5-2具有作为麦田生物源除草剂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 青稞白酒糟醅 枯草芽孢杆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除草活性 抑菌活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andsat-8影像的西宁市南北山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结合同期的野外调查样地数据,建立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通过对Landsat-8遥感数据6个原始波段的灰度值和4个常用植被指数(DVI、NDVI、EVI、SAVI),开展主成分分析后得到主分量PCA1、缨帽变换得到BRIGHT、GREEN、WET,分析遥感信息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B=119.495+3.704E-24e DVI+0.026OLI-52-3.478OLI-5(R2=0.554,p<0.01),经检验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509%,反演得到西宁市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为5.227t/hm2,总森林生物量为998 991.768t。结合西宁市遥感影像,绘制了西宁市森林生物量分布图。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Landsat-8 逐步回归分析 西宁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