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黑果枸杞及其白色果实F3′5′H基因启动子克隆及活性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次染色体步移克隆出黑果枸杞及其白化果实F3′5′H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并测序。分析发现2个启动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0.3%,对启动子序列进行预测,发现两者中均具有TATA-Box、CAAT-Box、TCrich repeats、WUN-motif、Sp1、Box I、G-box、skin-1motif及ARE元件。另外在黑果枸杞启动子中预测到与茉莉酸甲酯响应相关的元件TGACG-motif,而在黑果枸杞白化果实启动子中没有预测到。将2个启动子片段与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转化烟草叶片,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来确定启动子的启动活性。结果表明2个启动子均具有启动活性,利用荧光定量对2个启动子所驱动的GUS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启动子所驱动的GUS基因的表达量是黑果枸杞白化果实的3.09倍。

关键词: 黑果枸杞 F3′5′H基因 启动子活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青藏高原茶卡盐湖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茶卡盐湖(Chaka Salt Lake,CSL)是青藏高原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具有独特的石盐盐湖矿床,盛产青盐。盐湖卤水环境中存在丰富的嗜盐菌资源和潜在的新种,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尚不明确。【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茶卡盐湖水样和底泥混合物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进行16S r RNA基因(V3-V5区)高通量测序,检测4个样本的群落结构差异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获得细菌和古菌总有效序列分别为117 192和110 571条。结果分析表明细菌和古菌的物种注释(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分别为421和317,获得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种类为14门28纲170属,古菌为5门4纲34属。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所占比例为68.37%,其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0.49%);优势种属依次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41.94%)、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8.0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7.67%)、盐厌氧菌属Halanaerobium(7.42%)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7.38%);古菌的优势类群以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盐杆菌纲(Halobacteria)为主,优势菌是Halonotius(17.21%)和盐红菌属Halorubrum(16.23%)。【结论】揭示了茶卡盐湖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为嗜盐菌的开发及后续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卡盐湖 细菌 古菌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色青稞酚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粒色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选用52份不同粒色青稞种质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其青稞全籽粒中游离态及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评价其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品种排名。结果表明:结合酚是有色青稞酚酸的主要存在形式,游离黄酮是青稞中黄酮类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组间含量差异显著,黑色组青稞的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强弱具有选择性,游离态酚类化合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受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共同影响;不同粒色组青稞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品种间差异,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紫色、蓝色、黑色、黄色组青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云青2号、循化亮蓝、947和短白青稞。

关键词: 青稞 粒色 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品种间含量差异与抗氧化活性评价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蚕豆资源,明确蚕豆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及蚕豆不同品种间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蚕豆皮中的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蚕豆皮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蚕豆皮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80%丙酮、盐酸质量分数0.5%、液料比1∶16(m/v)、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蚕豆皮中原花青素含量达到27.05 mg·g~(-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不同品种蚕豆皮中原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其中GF3品种原花青素含量最高,TF29品种原花青素含量最低;青蚕14号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青海13号铁还原能力及ABTS~+·清除能力最强。原花青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蚕豆皮中原花青素是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因此,蚕豆皮可为生产原花青素和开发抗氧化保健功能蚕豆食品提供原料。

关键词: 蚕豆皮 原花青素 提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染色体重排与物种分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染色体重排和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疾病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些动植物的物种形成和分化的重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在二代测序技术基础上的比较基因组学的发展,近缘物种间的染色体重排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评述总结了染色体重排产生的方式,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举例说明了染色体重排在物种分化和新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并介绍了染色体重排事件的研究方法和进展。通过这些信息,我们想为物种进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染色体重排 物种分化 遗传学效应 细胞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对模拟降水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和景观特征之一,其自身具备的光合与呼吸能力对荒漠生态系统地表与大气界面中的碳交换与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许多生态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子,能够影响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与呼吸过程,进而影响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的碳通量规律。针对高寒沙区藓类和藻类结皮为主的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设置了1、2、5、10mm以及0(对照)的模拟降水梯度,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模拟降水后结皮覆盖土壤的碳通量进行测定,以探讨不同结皮种类和不同强度降水对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对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的净碳通量、暗呼吸均有激发作用,使碳通量在极短时间内到达峰值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各降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种不同结皮覆盖类型相比,藓类结皮覆盖土壤在降水后的碳通量峰值和受降水激发的有效时间均显著高于藻类结皮。(2)两种结皮覆盖土壤在模拟降水后的48h累积碳释放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同时藓类结皮覆盖土壤累计碳释放显著高于藻类结皮覆盖土壤。(3)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的碳通量和土壤水分体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净碳通量和暗呼吸均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降水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碳源效应,其碳通量以及碳释放量都有显著的改变,在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碳交换规律时应该考虑不同生物结皮的覆盖和降水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 高寒沙区 碳通量 生物土壤结皮 模拟降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5种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8月采集青藏高原5种类型(栗钙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灰漠土和灰褐土)的15 cm土壤,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结合土壤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大小排序为栗钙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灰漠土>灰褐土,样地海拔与土壤养分的积累量没有相关性。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在5%以上的优势类群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6大类。栗钙土和山地草甸土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P<0.05)高于其他土壤类型;灰漠土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P<0.05)低于其他类型。灰褐土细菌物种丰富度最低。典范对应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钾含量、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土壤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盐湖细菌群落与超盐环境因素的相关性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青藏高原极端盐湖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盐湖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和超盐环境因子的制约相关性.结果显示,超盐环境样本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相对稳定,进化趋同,且复杂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非超盐环境.青藏高原超盐环境中细菌的优势类群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74.04%~81.04%)、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51%~20.0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68%~4.8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71%~2.45%).比较分析其它类型超盐环境,青藏高原超盐环境具有高丰度的特色属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50.63%~58.35%)、乳球杆菌属Lactococcus(9.28%~11.81%)和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8.41%~10.52%).基于典范对应CCA分析,表明优势属群(Bacillus、Lactococcus、Pseudomonas、Oceanobacillus、Stenotrophomonas、Psychrobacter、Myroides、Brochothrix和Arthrobacter)和超盐样本的聚集,与环境因子(总盐度、Cl~-、K~+、Mg~(2+)和CO_3~(2-)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极端盐湖 嗜盐细菌 超盐环境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治疗阴道病研究进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阴道病又名阴道炎症,是妇科门诊多见和频繁发生的病症,具体指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相关组织的炎症。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和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candidal vaginitis,CV)是2种常见的阴道疾病,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目前,对于BV和CV的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从原来的西药或者抗生素治疗变为如今的完全中药方剂及中西药结合方剂治疗,并且在预防BV和CV方面也有了不错的发展。与西药或抗生素相比,中药可辨证论治,疗效稳定且较好、副作用极少,患者易接受。恢复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生态环境是治愈阴道病的根本,中药对阴道病的治疗恰好从这个目的出发,但可用于治疗BV和CV的中药材种类繁多且治疗机制复杂,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权威数据库中中英文文献,对BV和CV的发病机制、用于治疗BV和CV的常见中药以及中药治疗BV和CV的治疗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反复发作的BV和CV的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文章总结了BV的3种发病机制和CV发病机制的5个过程。通过统计,能够治疗BV的主要中药有123种,能够治疗CV的主要中药有133种,能够治疗这两种病的主要中药有84种,且治疗BV和CV的主要药用成分有生物碱、苷类、酚类、挥发油、绿原酸、黄酮类、色素、香豆素等。中药治疗BV和CV的机制:体外抑菌实验、其他抗菌药物渗透率增加、细胞内溶物外漏、机体免疫力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章最后对中药治疗BV和CV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中药 细菌性阴道病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 发病机制 治疗机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青薯九号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StBADH)克隆及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从马铃薯青薯9号中克隆到2个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分别命名为St BADH-504和St BADH-505。St BADH-504为1 631 bp,CDS为1 515 bp,编码504个氨基酸蛋白,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St BADH-505为1 709 bp,CDS为1 518 bp,编码505个氨基酸蛋白,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或过氧化物酶体,二个蛋白都有醛脱氢酶高度保守的十肽(VSLELGGKSP)结构。进化分析表明,St BADH-504和St BADH-505蛋白与茄科植物中BADH蛋白聚为一类,但二者分属不同分支。盐胁迫表达特征分析表明,马铃薯叶片中St BADH-504表达受盐胁迫的诱导,而St BADH-505为组成型表达,不受盐胁迫诱导。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马铃薯耐盐机理,为耐盐马铃薯资源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青薯9号 甜菜碱醛脱氢酶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