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BR07和1株发酵乳杆菌LFE19。将前期获得的植物乳杆菌LP06和戊糖片球菌PP02与上述3株菌株制成发酵菌剂,发酵菌剂添加量均为5×105CFU/g,分为8个处理:1)CK处理(无乳酸菌);2)T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1∶1); 3) Y1处理(短乳杆菌LBR02); 4) Y2处理(短乳杆菌LBR07);5)Y3处理(发酵乳杆菌LFE19);6)T+Y1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2=1∶1∶2);7)T+Y2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7=1∶1∶2);8)T+Y3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发酵乳杆菌LFE19=1∶1∶2)。对8个处理青贮60 d和有氧暴露后第0、3、6、9天的pH、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贮60 d时,各处理pH差异不显著(P>0.05),均低于4.1。T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K、Y3、T+Y3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处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贮前相比,青贮60 d时,各处理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有氧暴露第9天,Y1、Y2、T+Y1、T+Y2处理pH和酵母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综合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T+Y1处理>Y1处理>T+Y2处理>Y2处理>Y3处理>T处理>T+Y3处理>CK。综上分析,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有氧暴露后,短乳杆菌LBR02单独添加或与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组合添加在保存甜高粱营养价值、有效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作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甜高粱青贮 营养价值 微生物数量 有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方玉米种质群体在改良中的遗传潜势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地方玉米种质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贵州省玉米育种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剖析贵州玉米地方种质在玉米改良中的遗传优势,本研究以9个贵州地方玉米种质群体与我国六大类型玉米种质代表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组配获得54个杂交组合。以这些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株高、穗位高及产量配合力进行遗传评价,分析产量、抗性、配合力等方面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种质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性差异,一般配合力高、抗穗腐病能力强,可作为育种基础材料进行改良利用。

关键词: 玉米 地方种质 群体 遗传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pgA基因在冠突曲霉有性产孢中的功能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信息素前体基因ppgA在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有性产孢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冠突曲霉高效基因敲除菌株ΔKu70中ppgA基因进行敲除。形态学观察发现,在MYA培养基中,ppgA基因敲除株前期生长较ΔKu70菌株快。培养6 d后,敲除株形成较厚的菌落,浅黄色。此外,敲除株菌落中产生褐色色素的时间较晚,且明显减少。在1 mol/L NaCl条件下,敲除株仅菌落中央形成稀疏成熟闭囊壳,闭囊壳数量减少约15倍,子囊孢子成熟期延长;敲除株菌落边缘闭囊壳不成熟,无子囊孢子产生。在3 mol/L NaCl条件下,敲除株菌落白色,生长缓慢。这些结果表明,ppgA基因在冠突曲霉的有性产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冠突曲霉有性产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冠突曲霉 ppgA基因 闭囊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半夏田杂草防除效果

农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草害是制约贵州半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上主要依靠人工除草方式,其除草成本高;化学除草是降低半夏田除草成本的有效措施,但生产上供选择的除草剂品种单一;试验旨在提供更多除草剂品种供半夏田选择应用。[方法]选用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半夏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结果]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 1500 g a.i./hm2处理、68.8%嗪草酮·乙草胺EC1543.5 g a.i./hm2处理对半夏田杂草防除效果最好,药后30、45 d对杂草群体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均在92%以上,但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其次为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864 g a.i./hm2处理、240 g/L乙氧氟草醚EC 180 g a.i./hm2处理,总株防效、总鲜重防效在69%以上;450 g/L二甲戊灵CS 742.5 g a.i./hm2处理虽药后30 d对杂草群体总防效较好,但45 d防效较差。[结论]除50%硝磺草酮·乙草胺·莠去津SC外,其余4种除草剂均可在半夏田应用。但各除草剂对不同杂草种类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半夏田杂草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科学用药,保障半夏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半夏 土壤处理除草剂 杂草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牛CEBPA基因表达的miRNA筛选及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筛选并验证调控牛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表达的miRNA及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综合运用多个在线软件筛选与CEBPA基因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的miRNA,运用qRT-PCR技术检测CEBPA基因在关岭牛各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CEBPA-3′UTR-WT和CEBPA-3′UTR-MUT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候选miRNA与CEBPA基因的结合关系;分离培养关岭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油红O染色和CCK-8探究调控CEBPA的miRNA对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bta-miR-181b、bta-miR-181c、bta-miR-181d与CEBPA基因具有潜在结合关系;qRT-PCR结果表明,CEBPA基因在关岭牛内脏组织、肌肉组织、脂肪、下丘脑以及部分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在2岁牛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日龄犊牛(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表明,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直接结合牛CEBPA基因3′UTR;细胞试验结果表明,CEBPA基因在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在分化0 d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1),整个分化时期bta-miR-23b-3p、bta-miR-181a与CEBPA基因表达趋势相反;过表达miR-23a、miR-23b-3p、miR-181a均能极显著降低CEBP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1),并降低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阶段性促进细胞增殖。结果表明,bta-miR-23a、bta-miR-23b-3p、bta-miR-181a能阶段性的促进牛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通过直接负调控CEBPA的表达来间接影响该细胞分化。

关键词: CEBPA miRNA 肌内前体脂肪细胞 细胞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NF-κB1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鸭NF-κB1(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以建立的方法检测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s, DEF)在感染鸭肠炎病毒(DEV)后NF-κB1基因随时间变化转录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GenBank上NF-κB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鸭胚成纤维细胞mRNA提取样本反转录为cDNA,进行NF-κB1基因克隆质粒构建,以此为模板建立鸭NF-κB1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利用建立的方法DEF感染DEV后NF-κB1基因随时间变化的转录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鸭NF-κB1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呈现典型的S型,方程为y=-3.12x+44.086(R2=1),扩增效率为109.2%;其熔解温度Tm值为(83.5±0)℃,曲线呈特异性单峰,批内变异系数小于0.3%,批间变异系数小于0.2%;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79个拷贝。DEF细胞在感染DEV后NF-κB1基因随时间改变转录水平变化无规律,但整体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细胞,差异显著(P<0.05),36~84 h 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与正常细胞中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鸭NF-κB1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DEF细胞感染DEV后NF-κB1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研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NF-kB1基因 荧光定量PCR 建立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蜂囊状幼虫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核酸的特异性检测方法,以CSBV结构蛋白VP3基因为靶基因,根据GenBank中序列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CSBV RT-PCR检测方法。以CSBV克隆质粒作为模板和蜜蜂6种不同病毒,分别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能扩增出CSBV特异性片段,且不能扩增出蜜蜂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蜜蜂畸翅病毒、蜜蜂急性麻痹病毒、蜜蜂慢性麻痹病毒、黑蜂王台病毒、蜜蜂克什米尔病毒;CSBV阳性质粒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2.82 fg/m L;对CSBV阳性质粒和双蒸水空白对照组重复检测3次,均能扩增出与预期一致的特异性片段。利用该检测方法对从贵州省不同养蜂场采集的100份中华蜜蜂样本进行检测,71份样本为阳性,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同源性高达99.16%,进一步证实为CSBV。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SBV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中蜂囊状幼虫病毒 RT-PCR VP3基因 中华蜜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脂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山羊饲粮中红曲米酒糟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28只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贵州白山羊,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不含红曲米酒糟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含10%、20%和30%红曲米酒糟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38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各组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末重(FW)、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以试验Ⅰ组的生长性能最佳。试验Ⅲ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量(10%~30%)的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状况,综合来看,以红曲米酒糟添加量为10%时饲喂效果最佳。

关键词: 红曲米酒糟 山羊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在贵州有效推广、种植、应用,并通过杂交手段创建藜麦新种质。试验以国内外收集到的96份藜麦种质作为试验群体,种植于大田,采用CTAB法提取96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再利用筛选出的18对多态性SSR标记对藜麦基因组相应的位点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PAGE检测。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出192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多态性SSR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3~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7个。96份藜麦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99~0.980,平均值为0.789 5。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距离为0.752处可将96份藜麦材料分为五类。本研究中藜麦种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类型,选用的藜麦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材料按选系类型、来源地区、农艺性状等划分为不同的类群或亚类群。

关键词: 藜麦 遗传多样性 SSR 遗传相似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尖椒专用炭基肥中生物质炭的最适添加量,为辣椒施肥时添加适宜用量生物质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物质炭设4个不同添加量处理,T1∶10%生物质炭(添加量250 kg/hm2)、T2∶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T3∶30%生物质炭(添加量750 kg/hm2)和T4∶40%生物质炭(添加量1000 kg/hm2),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尖椒产量,T2最高,为14 887.88 kg/hm2,较T1提高44.69%;尖椒生长性状,株高T2最高,为116.67 cm,茎粗和分支数T3最粗/多,分别为14.55 mm和22.17个,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尖椒品质,硝酸盐和还原糖含量T2最高,分别为76.90和29.62 mg/kg,氨基酸含量T1最高,为5.99 mg/kg,Vc含量T3最高,为98.42 mg/100g;土壤肥力,不同处理p H为4.76~4.89,依次为T1> T2> T3> T4,有机质为33.5~41.4 g/kg,依次为T4> T3> T2> T1,碱解氮为314.76~358.21 mg/kg,依次为T2> T1> T4> T3,有效磷为25.50~34.94 mg/kg,依次为T3> T4> T2> T1,速效钾为152.00~192.00mg/kg,依次为T2> T4> T3> T1;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磷酸酶为0.15~0.21 mg/g,依次为T3> T4> T2> T1,过氧化氢酶为0.06~1.12 m L/(20 min·g),依次为T3> T2> T1> T4,脲酶为0.12~0.16 mg/g,依次为T3> T2> T4> T1,蔗糖酶为0.08~0.54 mg/g,依次为T2> T4> T3> T1;土壤肥力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磷酸酶与pH和碱解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速效钾呈极显正相关。【结论】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和30%生物质炭(添加量750 kg/hm2)可促进尖椒生长发育,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是生物质炭添加量的最佳比例,综合考虑,以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更为适宜。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养分 酶活性 辣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