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胍基乙酸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抗氧化和糖代谢指标及血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抗氧化和糖代谢指标及血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473.58±64.40)kg的健康西门塔尔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G1组)和800 mg/kg(G2组)的胍基乙酸.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G2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组间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血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降低(P<0.05);G2组的血浆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降低(P<0.05);G1组和G2组的血浆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血浆肌酐(CR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G1组和G2组血液中肌酸转运蛋白(Cr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2(GAT2)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能下调血液中CrT、AMPK、GAT2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糖类分解代谢,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肉牛生长性能.
关键词: 胍基乙酸;肉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糖代谢;基因表达


贵州岩溶山区多花木蓝根瘤菌及高效菌株筛选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获得寄主识别范围广、结瘤固氮能力强的抗逆高效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根瘤菌资源,本研究从贵州省22个县(市)5个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多花木蓝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根瘤菌株,观察菌体形态结构,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果后,选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多花木蓝根瘤菌,采用盆栽回接方法,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结瘤固氮能力强、植物促生效果好的优良根瘤菌株。结果发现:共分离纯化获得33个根瘤菌株,经鉴定分属6属22种。筛选出优良促生固氮根瘤菌6株,其中分离自罗甸县沫阳镇多花木蓝根瘤样品的菌株LMIR32-1为最优促生根瘤菌,其固氮酶活性高达263.05 IU·L-1,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另外5个优良菌株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本研究结果为豆科牧草共生体系在本地区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多花木蓝 根瘤菌 区系分析 菌株筛选 贵州岩溶山区


贵州不同产区百香果紫香1号果实品质分析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不同产区百香果紫香1号果实的品质,为贵州紫香1号的优良果实性状评价与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9个不同产区的百香果紫香1号为试材,测定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共18项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紫香1号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同产区紫香1号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461%,综合得分排前3位的产区为镇宁、罗甸和贞丰,建立评价函数模型:Z=0.414 Z1+0.209 Z2+0.186 Z3+0.116 Z4;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产区分为4类,第1类为罗甸、贞丰、镇宁,第2类为天柱和晴隆,第3类为从江、荔波和平塘,第4类为惠水。【结论】贵州不同产区紫香1号果实品质存在地域性特征,以罗甸、贞丰、镇宁3个产区果实的其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较高,酸含量偏低,品质较好。


结球甘蓝的光合模型筛选与光响应特征比较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适宜的结球甘蓝光合模型及光响应特征,采用3种数学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叶子飘新模型)对5个品种结球甘蓝叶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光合有效辐射为700μmol·(m2·s)-1的弱光环境下品种g 5与其他4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呈现显著差异。拟合结果显示,3种数学模型拟合光饱和点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与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值误差超过1 000μmol·(m2·s)-1,不宜采用其作为拟合甘蓝叶片光响应模型;而叶子飘新模型拟合光饱和点与实测值接近,拟合效果最好,是拟合甘蓝叶片光响应最佳模型。暗呼吸速率的拟合值从小到大的排序为:g 3、g 4、g 2、g 1、g 5;光饱和点的拟合值从小到大的排序为:g 1、g 3、g 2、g 5、g 4;光补偿点的拟合值从小到大的排序为:g 3、g 1、g 2、g 4、g 5;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拟合值从小到大的排序为:g 4、g 3、g 2、g 5、g 1;初始量子效率拟合值从小到大的排序为:g 5、g 3、g 2、g 4、g 1。


贵州地方中国樱桃资源的ISSR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2条ISSR引物对40种樱桃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总位点数为120,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0,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为0.19,平均香浓信息指数为0.30。毕节地区遗传多样性最高,且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资源。聚类结果显示,相似性系数在0.64~0.98之间,以0.81为阈值,可以把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区分开,其中栽培种中可以分为3个亚组。玛瑙红樱桃与雷公山两种野生樱桃聚在一起,猜测有野生樱桃血统,黔西"红皮"与"青皮"樱桃聚在一起,遗传相似性最高,与其他所有樱桃亲缘关系较远。


茶树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基因(CsJMT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jasmon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 JMT)在茉莉酸类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防御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茶树品种‘黔茶1号’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一个JMT基因并将其命名为CsJMT1。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ethyltransf7功能结构域,属于SABATH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柑橘和雷公藤的JMT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3.7%和72.7%。以CsJMT1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序列构建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基于拟南芥原生质体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其定位在细胞质。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显示在破碎的细胞上清中可以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对外源JA、SA和Me SA处理以及茶尺蠖取食后‘黔茶1号’叶片中CsJMT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外源JA、SA处理后其表达均显著下调,但在JA处理后48 h其表达量又明显上调;而MeSA处理后2 h CsJMT1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又显著下调,在处理后24 h又恢复到处理前水平;茶尺蠖取食则能够显著诱导其表达。对3个品种的茶叶鲜叶摊放(萎凋)处理不同时间后检测CsJMT1的表达情况则显示摊放(萎凋)处理诱导了其表达,但不同品种的诱导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CsJMT1能够参与茶树防御响应以及香气形成调控。
关键词: 茶树 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 亚细胞定位 原核表达 茶尺蠖


基于Raman和FTIR揭示避雨栽培甜樱桃叶片光合色素变化的光谱学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甜樱桃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中国南方地区普遍采用了避雨栽培甜樱桃果树来避免其坐果率低、落果以及果实畸形等问题,但同时也导致了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物或藻类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在光收集和介导对各种内源性刺激的应激反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便捷快速检测果树光合作用中叶片的光合色素变化,采用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避雨和露地栽培的甜樱桃叶片进行了研究。经测定和分析甜樱桃叶片200~3 500cm-1范围的Raman光谱,对400~800,800~1 250和1 250~1 650cm-1三个波数段特征峰值的标定和指认,结果表明:甜樱桃叶片对拉曼散射较敏感区主要在500~1 700cm-1波段内。960~1 800cm-1范围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Raman光谱包含4条主要峰,分别为1 526,1 157,1 005和960cm-1;露地栽培的甜樱桃叶片Raman强度明显低于避雨栽培。1 157和1 526cm-1同样还是叶绿素的Raman光谱特征峰,总体分析表明露地比避雨栽培甜樱桃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更低。1 157,1 520和1 526cm-1特征谱线对应C—C单键和CC双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其相对强度可以作为甜樱桃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以及纤维素含量的判断依据。FTIR表征叶绿素的振动峰位振动强度弱,振动耦合复杂,难以指认。通过对甜樱桃叶片化学组分FTIR光谱图进行二阶导数求导处理凸显了峰的位置,提高了图谱的分辨率。峰位在1 437和1 551cm-1的β-胡萝卜素的特征峰明显,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甜樱桃叶片这两个特征峰的吸光度偏小,表明露地栽培甜樱桃叶片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比避雨栽培要少。该研究为不同栽培模式下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光谱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盐胁迫下胡萝卜肉质根中木质素响应机理研究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福七寸’和‘红芯七寸’胡萝卜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浓度Na Cl处理下肉质根木质素含量以及根和叶中胁迫相关的生理指标,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13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在肉质根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胡萝卜肉质根中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蒸馏水处理),且在100 mmol·L-1Na Cl处理下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91倍(‘红福七寸’)和1.83倍(‘红芯七寸’),表明盐胁迫诱导了胡萝卜肉质根木质素的合成。q RT-PCR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3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中的Dc F5H和Dc COMT表达水平与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相似且高度正相关,可能为盐胁迫下胡萝卜肉质根木质素生物合成响应的关键基因。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盐胁迫处理下,胡萝卜根和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诱导胡萝卜肉质根的木质化,木质素合成通路基因参与了对盐胁迫的响应,Dc F5H和Dc COMT可能是盐胁迫下调控木质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3种人工草地不同植被覆盖度实地测量方法比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被覆盖度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域面积百分比;理想覆盖度实地测量方法耗时短,工具简单,结果准确,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照相法测量值为参考,比较样线法、目估法、样针法、点框架法、网格法1×1、网格法5×5、网格点法1×1和网格点法5×5等8种方法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样线法误差小于5%,耗时短,工具简单.目估法误差大于样线法,适用于植被高度低且覆盖度较低或较高样方.样针法误差大于样线法和目估法,误差受植被高度和茎叶硬度影响,适用于植被高度低且硬度较小样方.点框架法、网格法和网格点法误差均较大,一般大于10%.网格法误差受覆盖度和小网格边长影响,误差峰值出现在覆盖度接近65%的样方,误差随着小网格边长增加而增加.8种方法测量值与照相法测量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因此对于类似人工草地,这些方法测量值可通过本文提供的拟合公式转化为真实值.随着样方数量增加,8种方法误差均呈现出先降低后稳定趋势.本研究推荐样线法作为类似人工草地覆盖度实地测量方法;未来应根据覆盖度、植被高度和硬度等特征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图4表2参46)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目估法 样线法 误差 照相法 植被覆盖度


高羊茅逆境胁迫蛋白基因FaUSP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逆境胁迫蛋白(Universal stress protein,USP)参与干旱、高温、氮胁迫和高盐等多种逆境胁迫反应。为研究逆境胁迫蛋白USP在高羊茅中的表达模式,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USP基因,命名为FaUSP。结果表明,FaUSP全长为844 bp,含501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66个氨基酸,具有USP家族典型的USPA结构域。经系统进化树分析,高羊茅FaUSP蛋白与禾本科植物小麦、大麦、山羊草的USP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表明,高羊茅FaUSP受干旱、高温、氮胁迫及高盐胁迫的诱导表达上调,构建FaUSP超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菊苣,干旱胁迫下过量表达FaUSP菊苣可溶性蛋白、GR、SOD、POD、CAT的合成显著高于野生型,表明FaUSP的超量表达可以增强菊苣的抗旱能力,推测该基因与抗旱性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