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子无刺毛野生胡萝卜雄性不育材料的创制与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萝卜雄性不育使得胡萝卜杂交优势得以利用,而种子刺毛严重影响胡萝卜播种质量和效率。通常,需要在播种前去除胡萝卜种子的刺毛。胡萝卜种子无刺毛雄性不育材料对于胡萝卜遗传育种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从武汉洪山地区野生胡萝卜(武野)筛选到的雄性不育材料(武野-不育)和筛选到的种子无刺毛材料(武野-无毛)进行杂交和后代筛选,获得了种子无刺毛的雄性不育材料(命名为武野-雄无毛)。武野-雄无毛材料为典型的瓣化型雄性不育,其叶片、叶柄、茎等表现出光滑无茸毛,植株颜色为深绿色。在育性线粒体基因上,武野-雄无毛只含有短片段的atp6基因,不含长片段的atp6基因。武野-雄无毛与武野及栽培胡萝卜黑田五寸杂交,种子均表现出无刺毛特征,且获得的杂交种发芽所需时间短于武野和黑田五寸。


高羊茅FaCONSTANS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光周期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CONSTANS (CO)是光周期途径中的特有基因,为探讨高羊茅FaCONSTANS (FaCO)基因响应日照长短从而启动植物开花的机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在长日照、短日照、持续光照、持续黑暗条件下FaCO基因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载体p1300-FaCO,利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拟南芥,构建沉默载体p1300-FaCO-RNAi遗传转化高羊茅。结果表明,FaCO基因的表达受光周期调控,与生物钟控制的昼夜节律相关。在长日照条件下FaCO基因促进拟南芥开花,且恢复拟南芥突变体开花表型。RNAi沉默FaCO基因的高羊茅转基因植株晚花或者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本研究初步探究高羊茅FaCO基因对开花过程的调控,这将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地表形变特征
《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气候变化“指示器”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近几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但是已有冻土区地表形变的研究,多单纯针对地表抬升和沉降量进行分析,鲜有针对不同高寒草地类型进行深入挖掘的.在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腹地的五道梁地区,利用ASAR数据和SBAS-InSAR方法反演了区域内2005年4月到2010年7月的地表形变状况.结果 显示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基本位于±8 mm/a之间.其中,变形率为正、地表呈现抬升的区域占57.70%,地表形变为负、地表沉降的区域占42.30%.此外,高寒草地整体表现地表下沉的现象,而且高寒草原的地表沉降现象明显强于高寒草甸地区.计算获得3种生态遥感指数后,分析地表形变与生态遥感指数的相关性,发现针对不同草地类型,其地表形变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高寒草甸的地表形变有可能更多的受限于温度变化,而高寒草原的地表形变则可能更多的由水分条件所影响.以上研究说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类型条件越好,地表沉降量越小.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需要对植被类型条件差的区域增加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地区易发生地表沉降,导致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关键词: 活动层 气候变化 SBAS-InSAR ASAR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黄壤旱地豆科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草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贵阳市黄壤旱地内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绿肥在直接还田和添加生物炭后翻压还田情况下的养分释放特征,以期为黄壤旱地绿肥科学还田及化肥合理减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腐解速率趋势相同,均呈现先快速腐解、再缓慢腐解、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总腐解速率表现为风干绿肥+生物炭>新鲜绿肥+生物炭>风干绿肥>新鲜绿肥。经过180 d的腐解,新鲜绿肥、风干绿肥、新鲜绿肥+生物炭、风干绿肥+生物炭腐解速率分别为74.77%、83.13%、92.69%和95.83%,添加生物炭处理绿肥腐解速率高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风干绿肥腐解速率高于绿肥腐解速率。与腐解速率相似,不同处理的氮和磷的累积减少率均先快速腐解,再缓慢腐解,最终腐解平稳,到达平衡,经过180 d的腐解,新鲜绿肥、风干绿肥、新鲜绿肥+生物炭、风干绿肥+生物炭的氮素释放率分别为73.55%、83.80%、92.00%和95.00%,磷素释放率分别为76.40%、87.13%、93.31%和96.27%;钾素腐解率高于氮素和磷素,不同处理的绿肥在腐解30 d后释放率均在80%以上。综上,不同含水量的绿肥腐解速率不同,风干绿肥的腐解速率高于新鲜绿肥,同时添加生物炭能提高风干和新鲜绿肥的腐解速率。绿肥还田后,可适当减少氮和钾的施用量,还田初期可不调整氮磷肥的施用量,钾肥可适当延后施用。


热处理凹凸棒土对小白菜根际土壤中镉毒性缓解效应及其吸附机理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凹凸棒土(ATP)经不同温度煅烧后对土壤中镉毒害缓解的影响机理。【方法】以小白菜为实验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未添加凹凸棒土(CK),25℃处理凹凸棒土(25℃ATP)、200℃煅烧凹凸棒土(200℃ATP)、300℃煅烧凹凸棒土(300℃ATP)、400℃煅烧凹凸棒土(400℃ATP)和500℃煅烧凹凸棒土(500℃ATP)6个处理对小白菜进行土培种植,并采用SEM、FI-IR、XRD、XPS、氮气吸附及热重分析对其热处理材料变化及吸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在镉污染土壤中施用凹凸棒土能有效地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土壤的pH值,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土壤中速效磷被吸附导致含量降低;此外,施用凹凸棒土能显著增加土壤中全镉的含量,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从而抑制小白菜对镉的吸收,大大降低了镉对小白菜可食用部分的毒害作用。与其它5个处理组相比,400℃ATP煅烧处理对小白菜的生长发育及镉的钝化效果最好,小白菜镉含量显著降低55.81%,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显著减少43.90%。在400℃处理下的凹凸棒土与土壤结合吸附镉后,其(110)晶面仍存在,吸附后未破坏凹凸棒土结构,凹凸棒土表面存在大量孔隙及棒晶,使得凹凸棒土表面硅羟基与镉通过静电引力进行表面络合,减少了植物对镉的吸收。【结论】凹凸棒土经适当温度煅烧改性,加入土壤后,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性质,降低土壤中镉有效态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凹凸棒土 镉毒害 小白菜 有效态Cd含量 吸附机理


适应贵州黄壤生长的氮高效油菜品种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贵州黄壤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种植的氮高效冬油菜品种,2018-2019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和毕节市黔西县开展田间试验,以26个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0、45、135和180 kg/hm2),探讨品种间在生长、养分吸收及利用效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轮作种植情况下,所有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180 kg/hm2时,旱地轮作的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以德油杂11号最优,分别达到3130 kg/hm2、15 650元/hm2和9998元/hm2,水旱轮作的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也以德油杂11号最优,分别达到2767 kg/hm2、13 835元/hm2和8183元/hm2。生物量也以德油杂11号最大。旱地轮作种植冬油菜,氮素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3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各品种氮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素吸收效率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旱地轮作种植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均优于水旱轮作种植。推荐德油杂11号、黔油早2号、龙庭1号、庆油1号、金油8号、庆油3号、金农油1号、黔油早1号为较适宜的旱地种植品种,德油杂11号、黔油28号、广源68、庆油3号、华龙油1号、龙庭1号、庆油1号、渝油28为较适宜水旱轮作种植的品种;并认为冬油菜的氮肥管理应该根据轮作模式做调整。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蒸谷米的品质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蒸谷米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试验选取12个不同品种的稻谷原料制备蒸谷米,并对其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糊化特性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考察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蒸谷米的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蒸谷米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品质指标间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蒸谷米在不同品质性状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主成分分析发现23个反映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品质的指标可以用6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08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爆腰率、黄米粒、外观、蛋白质、崩解值、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8个品质指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蒸谷米品质的优劣。12个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中,"玉针香"的品质最佳,"大粒香"的品质最差,其次为"粤丰B"。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不同品种稻谷制备蒸谷米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并为蒸谷米专用稻的选育及蒸谷米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