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藏地区干旱指标的时空演变
《水土保持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西藏自治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变化特征,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根据37个气象站点从1981-2012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西藏32 a的UNEP干旱指数、降水、降水集中指数PCI进行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随时间推移递减,UNEP干旱指数从西到东逐渐增大,整个区域从西到东依次由特干旱气候区向湿润半湿润及湿润气候区过渡.降水量从西部地区到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大,年均降水量从68.8 mm增大到700 mm.西藏地区年内降水量的季度集中性从东南到西北地区越来越高.研究为西藏自治区大范围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干旱 西藏 UNEP干旱指数 降水 降水集中指数(PCI) 时空变化


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不同坡位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
《干旱区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泾川中沟小流域不同坡位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测定人工刺槐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0~10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塬面刺槐林(上)(1. 24 g·cm-3)>塬面刺槐林(下)(1. 20 g·cm-3)>沟台刺槐林(1. 18 g·cm-3)>墚坡刺槐林(1. 16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墚坡刺槐林(51. 99%)>沟台刺槐林(51. 31%)>塬面刺槐林(下)(50. 52%)>塬面刺槐林(上)(49. 33%),墚坡刺槐林饱和持水量与非毛管持水量均最大,沟台刺槐林与塬面刺槐林(下)次之,塬面刺槐林(上)最小.各林地土壤水分变化季节性差异明显,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5-6月)、补给期(7月)、消退期(8-9月).不同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加深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40~80 cm处达到最大值(Cv> 0. 3).表明塬面刺槐林(上)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塬面刺槐林(下)与沟台刺槐林居中,墚坡刺槐林土壤水分最低.
关键词: 刺槐 人工林 土壤水分 水文物理性质 坡位 动态变化 甘肃


胡麻优良新品种宁亚21号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亚21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根据宁夏胡麻生产和产业发展对优良新品种的需求,母本选用定亚19号和抗38杂交选育品种,父本选用宁亚10号,通过人工杂交、系圃法选择新品种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宁夏胡麻品种区域试验,2年4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637.4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亚14号增产13.42%.2013年参加宁夏胡麻品种生产试验,4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082.40 kg·hm-2,较对照宁亚17号增产23.34%,增产极显著.宁亚21号生育期112 d,2年区试平均植株高度51.35 cm,单株产量0.72 g,单株果数17.30个,平均每果6.35粒,千粒重7.24 g.该品种耐寒性、抗旱性、抗胡麻枯萎病较强,耐瘠薄,田间生长整齐,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含油率为36.46%.适宜种植在宁夏南部山区旱地、水浇地、宁夏中部干旱带以及周边省区.


NaCl胁迫对15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研究盐胁迫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本试验以不同浓度的NaCl盐溶液对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进行萌发期的室内发芽鉴定,比较分析不同盐浓度下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及根、茎、苗高等数据.结果表明:在中低浓度盐胁迫下(0.2%、0.4%、0.6%),多数品种(13个品种)都能保持较高的发芽能力(89%以上);而当盐浓度达到0.8%时,各品种发芽能力有了较大差别.同时,开始出现畸形苗,是开展苜蓿萌发期耐盐(NaCl)鉴定最适的起点浓度.耐盐能力越强的品种,畸形苗出现的比例越少.随着盐浓度的增大,毒害作用越大,很多已萌发植株的根失活,而苗长的植株虽然根已失活,但苗未失活,个别苗会从根茎处发出新根,增加了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耐盐较强的品种有'岩石''、中苜1号''、陇东''、中苜3号''、DS310FY'.


基于AquaCrop模型的马铃薯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评价AquaCrop模型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效果,为AquaCrop模型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种植的应用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试验设置5d、7d、10 d、13 d和15 d共5个灌水周期,于2018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田间试验,对马铃薯冠层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储水量、产量及其构成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quaCrop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马铃薯冠层覆盖度的变化、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储水量,其实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对误差(RE)为0.06%~7.51%、0.95%~13.33%和0.15%~4.35%,均方根误差(RMSE)为1.04%~3.36%、0.092~0.335 t/hm~2、1.68~4.1mm;马铃薯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RE为0.10%~2.22%,RMSE为294.45 kg/hm~2,腾发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模拟也有类似的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但AquaCrop模型在灌水量较大或者较小时对各指标的模拟效果较差。总体来看,AquaCrop模型对各指标的模拟结果均较好,其结果可作为马铃薯适宜生长区域划分及特定条件下产量的预测。
关键词: 灌水量 AquaCrop模型 马铃薯 生长 模拟


不同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试验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安全有效药剂,分别选用5种生物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0%多抗霉素WP 2次药后7 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80.34%,0.3%丁子香酚SL 2次药后7、14 d对黄瓜霜霉病防效分别为67.11%和77.38%,2种药剂的防效均分别优于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SE和100 g/L氰霜唑SE以及其他处理药剂.[结论]10%多抗霉素WP和0.3%丁子香酚SL可作为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理想药剂,2种药剂在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与其他保护性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类型除草剂对葡萄的安全性评价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对葡萄安全性好的除草剂,为指导生产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5种除草剂对葡萄生长的药害症状和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40%氟乐灵EC对于葡萄生长药害影响最小,无明显药害现象;对于叶片中叶绿素SPAD值影响,5种除草剂处理后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种除草剂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除胞间CO2浓度外,其他光合指标相比对照而言都有一定的降低;除草铵膦外,其他几种除草剂有效成分含量低的处理大都提高了葡萄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反之,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处理大都降低了葡萄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结论]5种除草剂中,40%氟乐灵EC对葡萄安全性最好,推荐有效成分施用量为720 g a.i./hm2.


枸杞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枸杞鲜干果实中乙基多杀菌素L(XDE-175-L)、乙基多杀菌素J(XDE-175-J)及其代谢物N-demethyl-XDE-175-J、N-formyl-XDE-175-J进行检测.[方法]枸杞样品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GCB)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枸杞鲜果中平均回收率为80.3%~188.7%,相对标准偏差为0.3%~19.1%,在枸杞干果中平均回收率为84.8%~112.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9.3%,定量限为0.01 mg/kg.[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测定枸杞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


除氨菌复配对鸡粪堆肥除臭和腐熟效果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单一菌对禽畜堆肥除氨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鸡粪和糠醛渣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发酵试验和场地试验,研究除氨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21)、芽孢杆菌(Bacillus sp.,A38)、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S33)、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S61)及其复配组合的除氨效果,探索不同除氨菌对堆肥物料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各处理堆肥物料的pH值介于7.58~7.77,含水率下降至17.23%~21.34%;A21、S33复合菌处理的堆肥物料氨气累积释放量最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36.02%、2.33%、2.28%、0.98%,较不加菌处理分别增加了31.84%、37.06%、6.05%、15.29%,与基础物料中鸡粪相比,堆肥物料有机碳含量降低12.57%,全氮含量增加15.35%.综上所述,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复配,加快堆肥物料腐熟进程,降低物料碳、氮元素损失,提高总养分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单一菌或复合菌处理,可适用于鸡粪堆肥生产实践.
关键词: 除氨菌 假单胞菌 施氏假单胞菌 复配 鸡粪 场地堆肥 氨气释放量 腐熟进程 养分含量


宁夏回族自治区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特征及适宜用量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P_2O_5)施用量对宁夏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产适宜磷肥用量,以指导当地玉米生产。以正大12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米密度为9.7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45、90、135和180 kg/hm~2,N 300.0 kg/hm~2和K_2O 75.0 kg/hm~2均一致。从磷肥(P_2O_5)对密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磷肥(P_2O_5)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率为3.1%~7.8%,通过产量获得磷肥(P_2O_5)效应方程为Y=-0.053 7x~2+15.803x+15 450(R~2=0.981 9~*),通过模拟计算最高产量P_2O_5用量为147.1 kg/hm~2,从实际最佳经济产量P_2O_5用量为112.2 kg/hm~2。经济效益角度分析P_2O_5用量在135 kg/hm~2时利润最高,比对照增收5.7%。施用磷肥(P_2O_5)促进了玉米磷素的吸收累积,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00 kg籽粒需P_2O_5量均随磷肥(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施P_2O_5 135 kg/hm~2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9.3%、22.1%和15.7%。P_2O_5用量为135 kg/hm~2时磷肥利用效率最高为36.2%(P<0.05),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P_2O_5量为45~135 kg/hm~2时耕层土壤速效磷均为当季匮缺。从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域密植高产玉米磷肥(P_2O_5)用量适宜的范围为135~147 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