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CP4-EPSPs基因大豆杂交后代对草甘膦的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一代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GTS40-3-2是国际上应用时间最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以6份GTS40-3-2衍生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系为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利用抗性分级法和相对株高法鉴定杂交亲本及其F_(2:3)子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分析其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1230 g a.i.hm~(–2)草甘膦喷施处理时,转基因亲本及其F_(2:3)子代的苗期生长受草甘膦抑制不显著,而当喷施浓度提高至3690 g a.i.hm~(–2)和4920 g a.i.hm~(–2)时则抑制作用显著。供试的6个杂交亲本中以ZLHJ06-1568、ZLHJ10-713和ZLHJ06-69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4个F_(2:3)组合中以ZLHJ10-713×ZLHJ06-698后代在草甘膦喷施后株高受抑制最小,对草甘膦耐受性最强。不同组合后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普遍优于其双亲,呈现出杂种优势。各组合后代与亲本之间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均呈正相关,但由于亲本间互作效应的不同,导致后代抗性水平产生差异。本研究表明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在大豆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遗传背景相关联,为利用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培育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过程中目标基因的定向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科尔沁羊草割草场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天然草场改良中的效果,本研究设置对照(CK)、腐殖酸(F)、糖蜜发酵(T)、海藻酸(H)和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A)5种处理,研究其对科尔沁羊草(Leymus chinensis)割草场草地生产力、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天然草地的改良有一定促进作用。T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显著增加了27.18%(P<0.05);复合微生物肥料增加了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T处理显著增加了群落高度和盖度(P<0.05),各处理间群落密度无显著差异;T、H和A处理增加了群落中羊草的重要值,其中T处理显著增加了20.46%(P<0.05);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的几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以糖蜜发酵(T)改良效果最佳。


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MG0~MGⅢ)为对照,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不同生态区的25份大豆主推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结果表明:对照品种(MG0~MGⅢ)虽然生育日数存在差异,但在各年份均可正常成熟。参试品种(系)生育期组属MG0的最多,其次为MGⅢ、MGI、MGⅡ。由赤峰大豆综合试验站选育的优质高油、高产大豆品种赤豆1号和赤豆3号生育期组属MGI和MGⅡ。试验结果明确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育期组归属,为全国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不同区域新品种在各大豆产区的审定、繁殖和推广提供参考。


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以我院选育品种"赤杂28"为试验材料,设立5个不同施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氮肥量即N-9.3(纯氮9.3 kg/667 m2)处理和N-13.9(纯氮13.9 kg/667m2)处理能分别提高子粒灌浆初期(7~21 d)和末期(35~49 d)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及积累速率。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都不利于子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中等施肥水平即N-9.3(纯氮9.3 kg/667m2)处理对子粒直链淀粉的积累最有利。随灌浆过程的推进,高粱子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的峰值出现在子粒灌浆后第28天前后。支/直链淀粉的比值随二者积累的差异,呈双峰曲线变化。


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但目前尚未有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种植的报道。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马铃薯连作导致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为调整种植结构,进行了藜麦引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藜麦从播种至收获全生育期为127~135d,2015年5月3日播种处理开花至成熟时间较长,达65d,有利于子粒的物质积累;藜麦株高较高,平均为172.5cm,各处理间有效分枝数和单株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差异,5月3日播期处理单株干物质量表现最高;不同处理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5月3日播期处理产量最高,实测产量为5 106.3kg/hm2。因此,藜麦适宜在阴山北麓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其最适播期为5月初。当地发展藜麦生产需要解决抗旱播种和后期倒伏问题。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赤峰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灌溉制度,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灌水定额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在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总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土壤水分运移变化多在60cm土层以上,尤其以0~20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全生育期耗水量与灌水定额大小成正比,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与之相反。综合连续两年的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比分析,认为赤峰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水量为150~180mm是较为适宜的,为指导赤峰地区玉米膜下滴灌合理灌溉及增产节水提供理论依据。


高粱播后苗前和苗后除草剂的初步筛选
《东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赤杂28"苗前封闭使用3种除草剂,1种复配剂;苗后茎叶使用2种除草剂,1种复配剂。通过对田间杂草防效和"赤杂28"产量的对比与分析,选出能有效防除杂草又保证"赤杂28"正常生长的除草剂。结果表明,播后苗前每667 m2使用129.2 m L 72%异丙甲草胺复配323 m L 38%莠去津封闭喷雾,出苗后于高粱2~4叶期每667 m2使用38%莠去津323 m L喷雾,以上2种方法可安全用于高粱杂交种"赤杂28"的杂草防治。


播种当年紫花苜蓿根颈和根系特征初步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播种当年紫花苜蓿根茎和根系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方法】对播种当年2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颈和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和根系特性差异显著.将24个紫花苜蓿品种根据不同苜蓿根颈和根系特征的聚类分析分为5大类,其中第Ⅳ类,为根颈分枝数较多、根颈分枝直径较粗、主根较粗、侧根着生距根颈较远、主根鲜质量较高的苜蓿品种,是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达4 500~5 200kg/hm2的苜蓿品种,包括‘三得利’‘皇后’‘巨人201T’‘驯鹿’‘斯贝德’和‘公农1号’.播种当年‘公农1号’和‘皇后’的根颈分枝数最多,且有较大主根直径和根鲜质量,是适宜科尔沁沙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而‘WL363’‘WL168’‘WL319’则相反.【结论】苜蓿根颈分枝直径与越冬率的相关系数最大,可作为鉴定苜蓿品种越冬率高低的参考指标.


向日葵E3泛素连接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从向日葵中克隆了E3泛素连接酶基因HERC2,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不同胁迫条件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HERC2(登录号为KT832066)序列的CDS为1 608bp,编码535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131kD,等电点为5.03。HERC2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蛋白质,且为细胞质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向日葵HERC2可能定位在高尔基体中;该蛋白质有5个RCC1保守结构域。向日葵HERC2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同源蛋白有相似的保守区域,与醉蝶花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大豆和野生大豆的亲缘关系最远。与HERC2cDNA对应的gDNA(登录号为KT832067)的ORF长度为3 409bp,与cDNA编码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gDNA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向日葵HERC2基因表达受非生物胁迫调节,在不同器官及不同非生物胁迫下存在特异性表达差异。研究认为,HERC2基因应答逆境胁迫具有其特定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为加强对HERC2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 E3泛素连接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饲粮营养水平对绒山羊小肠感应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血液理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适当降低饲粮氮水平条件下,通过饲粮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及小肠灌注葡萄糖,研究其对绒山羊小肠感应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血液理化指标及激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7只体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按年龄和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9组,每组3只。饲粮分为3个处理:低氮[粗蛋白质(CP)10.5%]、低氮+NCG(0.20 g/d)和高氮(CP 13.5%);每个处理的山羊分别进行3个水平的十二指肠葡萄糖灌注:0、20和40 g/d。饲养试验(1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结束后,屠宰取空肠和十二指肠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营养感应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测定血液理化指标、血清和空肠相关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条件(无葡萄糖灌注)下,随着饲粮氮水平的下降,空肠和十二指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的mRNA相对表达量,血浆尿素氮、葡萄糖含量,血清瓜氨酸、胰岛素含量,血清和空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和促胰岛素肽(GIP)含量减少,而空肠和十二指肠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9(SLC7A9)、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SLC7A1)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2)增加适宜过瘤胃葡萄糖后,随着饲粮氮水平的下降,SGLT1、味觉受体1型1、味觉受体1型2、味觉受体1型3 mRNA相对表达量呈增加趋势。3)低氮饲粮条件下灌注20 g/d葡萄糖,额外饲喂NCG能够缓解饲粮氮水平降低引起的空肠和十二指肠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血浆尿素氮、葡萄糖含量,血清瓜氨酸含量,血清和空肠GLP-1、GLP-2和GIP含量的下降。结果提示,适当降低饲粮氮水平,补饲NCG和增加过瘤胃葡萄糖(十二指肠灌注20 g/d)对绒山羊机体代谢及肠道营养物质感应均有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