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内蒙古荒漠草原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措施对弃耕地草本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的荒漠草原农牧交错带弃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和恢复年限对弃耕地草本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对干旱的四子王旗和相对湿润的武川县,荒漠草原弃耕地分别种植中间锦鸡儿和苜蓿有利于地带性植被恢复演替,可增加草本群落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四子王旗和武川县弃耕地总的物种数、多年生草本物种数和一、二年生草本物种数呈减少趋势,地带性优势物种在群落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植物群落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了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递减趋势。在荒漠草原合理的人工干扰有利于弃耕地的植被恢复,弃耕地的植被恢复演替是个漫长的过程,弃耕地的再利用要慎重。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弃耕地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轮作对旱作区土壤水热动态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免耕轮作对土壤性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在免耕秸秆覆盖基础上进行燕麦、玉米、大豆3种作物轮作2个周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结合不同作物轮作能调节土壤水热环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贮水量在不同处理间总体表现为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NL)>常规翻耕(T),3种轮作方式中均以燕麦-大豆-玉米方式最高。轮作2个周期后NHS、NLS、NH、NL分别较T土壤贮水量在作物苗期增加了16.24%、12.16%、8.75%、5.56%,可见免耕覆盖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蓄储能力。土壤温度在0~5 cm土层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免耕覆盖在低温时起"保温作用",能提高土壤温度1.4~2.4℃;高温时起"降温作用",能降低土壤温度1.8~3.4℃;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同时免耕结合轮作处理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说明免耕轮作在该地区能较大程度的改善土壤性质,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基础和有效保证。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轮作方式 水热变化 速效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麦叶片保护性酶的发育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麦抗旱生理性状的发育遗传,在大麦抗旱育种中加以利用。采用ADMP(加性-显性-母本-父本)遗传模型及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大麦叶片4种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的发育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4种保护性酶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在遗传效应类别、遗传表达量上存在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推进,4种保护性酶的条件遗传主效应表现出一定依时空波动和间歇性。在出苗-拔节阶段,以SOD的显性效应强,GSHR的母本效应最强;在拔节-开花阶段,SOD、POD存在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GSHR存在最大值的父本效应;在开花-灌浆阶段,SOD、POD的加性遗传效应高于相应的显性遗传效应,SOD、CAT被检测到较大的母本遗传效应,GSHR的父本效应最强。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不同生育阶段以保护性酶指标进行抗旱鉴定时,可如下进行:出苗-拔节阶段,对高代材料或亲本而言,适宜测定GSHR;对F1或F2而言,适宜测定SOD。拔节-开花阶段,对高代材料或亲本而言,适宜测定SOD、POD;对F1或F2而言,适宜测定POD。开花-灌浆阶段,对高代材料或亲本而言,适宜测定SOD、POD、CAT、GSHR;对F1或F2而言,适宜测定POD。

关键词: 大麦 保护性酶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刺头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关键词: 蓝刺头 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内蒙古地区蓝舌病及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型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性出血热(EHD)的流行分布情况及存在的血清型,本研究于2015年采集来自内蒙古11个地区的701份反刍兽血清样品,其中包括绵羊244份、山羊347份、牛110份。通过竞争ELISA、中和试验等方法对待检样品分别进行BT和EHD的抗体检测及血清型鉴定。竞争ELISA检测结果显示,701份反刍兽血清样品中,79份为BT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1.27%(79/701),其中绵羊阳性率为10.25%(25/244)、山羊阳性率为15.56%(54/347)、牛均为阴性。此外,10份为EHD抗体阳性血清,总阳性率为1.43%(10/701),其中绵羊阳性率为2.46%(6/244)、山羊阳性率为1.15%(4/347)、牛均为阴性。中和试验结果显示:ELISA检测阳性血清可以与BTV 7型、10型、23型发生中和反应,但对应的抗体效价较低(介于1∶5~1∶20之间),无法判断阳性血清的具体血清型;EHD血清型主要为6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BT和EHD流行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本研究为内蒙古地区BT和EHD防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蓝舌病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调查 竞争ELISA 中和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豆早熟品种白红2号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于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和出苗-开花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10h光/14h暗)诱导,研究其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2个小豆品种出苗至开花和鼓粒至成熟期的时间均较对照(自然光照)提前,白红2号的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开花至结荚期分别提前3和1d,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减少,处理Ⅲ(出苗-开花)延迟1d;唐山红小豆3个处理的开花至结荚期及2个品种结荚至鼓粒期的时间都延迟,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增加。白红2号各处理的籽粒长、籽粒宽、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及千粒质量较对照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唐山红小豆处理Ⅱ(分枝-开花)的籽粒长、籽粒宽和单粒体积较对照稍有增加,其余处理都降低,单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各处理都降低,其中处理Ⅰ(出苗-分枝)和处理Ⅲ(出苗-开花)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Ⅱ(分枝-开花)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的发芽率较对照升高且晚熟品种更明显。经短日照处理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白红2号的淀粉含量较对照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经短日照诱导后的累积日照时数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白红2号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达到显著相关,而与唐山红小豆籽粒中的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短日照诱导使2个小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积温和累积日照时间不同,籽粒品质下降,分枝-开花这一生育时期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积温 日照时数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尔沁沙地菊芋物质积累速率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菊芋物质积累速率和物质分配规律,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白皮和红皮菊芋各器官生物产量的动态监测,以期为菊芋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白皮菊芋茎叶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红皮菊芋茎叶比逐渐升高,整个生育时期红皮菊芋茎叶比均高于白皮菊芋,而根冠比白皮菊芋大于红皮;相同取样时间下,两品种菊芋叶比重、花比重和块茎比重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积累速率并不相同,其中块茎在9月份出现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除器官花外,两品种菊芋相同器官中物质分配速率也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菊芋 生物量 物质积累速率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非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水中苯酚的吸附作用

应用化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修饰膨润土,制得有机膨润土,研究了阳-非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及修饰剂用量、温度和pH值对其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有机土样对苯酚的吸附等温曲线是线性曲线,吸附主要为分配作用,吸附作用的大小由有机膨润土中有机碳的含量决定,膨润土有机碳对有机物的溶解起了增溶作用,有机碳含量高的膨润土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能力增强;对苯酚的吸附量随温度、pH的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苯酚 有机膨润土 吸附 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群落在不同土壤环境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的6类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14种土壤理化因子和4种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转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植物群落之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寸草苔群落和碱茅群落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北沙柳灌丛和芦苇群落;各群落之间脲酶活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碱茅群落和假苇拂子茅群落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群落;北沙柳灌丛、芦苇群落和寸草苔群落的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尖被灯心草群落。(2)4个土壤酶活性之间只有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其他酶活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相关的土壤理化因子有HCO3-、Cl-、K+、Na+、土壤全磷含量以及p H;与脲酶活性显著相关的土壤理化因子有p H;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相关的理化因子有HCO3-、Ca2+、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含量以及p H;与转化酶活性显著相关的理化因子有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之,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群落的土壤酶活性受到植物群落类型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丘间低地 毛乌素沙地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空间分布异向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对象,采用半方差函数和分形维数分析研究放牧强度对其空间分布异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5°和90°方位上,放牧导致短花针茅在样地方位内总的空间变异性加大,且在0°和90°方位上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大;在135°方位上,放牧使短花针茅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化。0°方位上短花针茅空间分布分形维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45°方位上只有LG区的分形维数高于CK区,在90°和135°方位上,放牧区的分形维数高于CK区。

关键词: 短花针茅 空间分布 异向性 半方差函数 分形维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