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104株/667m2产量较高。


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沙柳混合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按沙柳不同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组和FF2组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活菌数≥5×107CFU/g),考察发酵饲料在发酵1、3、5、7、10、12、15、22、30、45和60 d时,体外培养96 h的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和24 h瘤胃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沙柳混合发酵饲料96 h累积产气量、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沙柳混合发酵饲料经过发酵处理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p H、氨态氮浓度、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按沙柳添加量36.44%和67.08%调制的2种发酵饲料可以有效地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增加了微生物蛋白在瘤胃内的合成,且添加量为36.44%时优于为67.08%时。


基于Bayes判别理论的地下水化学分类的分析方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Bayes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化学类型判别与分类中,建立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综合评判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模型选用Na++K+、Ca2+、Mg2+、HCO-3、Cl-、SO42-等6个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将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3种,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3个正态总体;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ayes线性判别函数;以Bayes线性判别函数计算待判样品的Bayes判别函数值,以最大值对应的总体作为样品所归属的总体;最后以刀切法对判别准则进行评价以检验模型的优良性。结果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低,识别正确率达82.5%,输出结果正确率达86.6%。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Bayes判别分析模型提供的判别分类结果,具有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信息。
关键词: 内蒙古河套灌区 地下水化学类型 Bayes判别 分类


内蒙古地区番茄溃疡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及22个番茄品种种子表面带菌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检测番茄种子表面的带菌情况,以便及时有效防控番茄溃疡病,从而减少病害损失。试验用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提取番茄溃疡病的总基因组,用通用引物进行PCR反应。以番茄溃疡病菌的DNA为模板,使用专一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对专一性引物的筛选,最终确定了Cla F1-Cla F2为快速检测番茄溃疡病菌PCR的特异性引物。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模拟种子带菌,对浸种水的检测灵敏度达1×105CFU/m L。经PCR快速检测,22个番茄品种中只有黑贝番茄、粉红番茄和保罗塔带有番茄溃疡病菌,其余19个品种均未带菌。该方法直接对种子进行检测,不需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快速简便。


食用向日葵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食用向日葵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以食用向日葵四叶期叶片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因素(10×PCR Buffer、Mg2+、d 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在5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浓度Mg2+、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为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DNA模板>10×PCR Buffer>d NTPs。最终建立食用向日葵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总体系为20μL的SSR-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 Buffer 0.2mmol/L、Mg2+2.0 mmol/L、d NTPs 1.8 mmol/L、Taq DNA聚合酶0.2 U、DNA 50 ng、引物1.5 mmol/L。


用GGE双标图分析苦荞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验地点相似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更准确有效地分析苦荞品种适应性,筛选优良苦荞品种和评价试验地点,为苦荞品种推广应用和区域试验试点的科学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变异分析和GGE双标图对国家区域试验中第8轮苦麦区域试验的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质量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1)参试品种(系)在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4个性状上的平均值表现为北方高于南方,而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平均值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参试品种(系)间各个性状的变异小,稳定性较好,但类型不丰富。(2)南、北方各有其适宜的高产稳定品种。云荞67、昭苦2号、西苦7-3为适宜于南方的高产稳产品种;西农9940、凉苦-4和威苦02-286为适宜于北方的高产稳产品种。【结论】利用GGE双标图可以对试验地点分组,但对于试验点的评价和取舍要结合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瘤胃脂肪分解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构建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量测定瘤胃脂肪分解菌,试验构建了脂肪分解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品及标准曲线。提取瘤胃微生物总DNA,以脂肪分解菌16S r 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PCR产物,与PMD19-T Vector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阳性重组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提取的质粒DNA进行梯度稀释并作为模板,利用荧光定量PCR反应做出标准曲线。结果显示:PCR产物与目的基因的相似性大于99%,以不同稀释度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获得的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差异明显,构建了相关系数接近1的标准曲线,且熔解曲线峰值单一。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瘤胃脂肪分解菌的定量检测,为进一步研究该菌在反刍动物瘤胃发酵中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瘤胃脂肪分解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标准品质粒 标准曲线


赤峰地区谷田除草剂防效初探
《吉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峰红谷为材料,选用5种除草剂对谷田杂草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除草剂对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株防效上,喷药10 d、25 d时,浓度为200 g/667m~2的谷友、150 g/667m~2的莠去津效果最好;在株高上,莠去津相对于其他药剂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产量表现上,浓度为150 g/667m~2的2,4-D丁酯、谷友以及氟乐灵之间无显著差异性,但是150 g/667m~2的2,4-D丁酯较150 g/667m~2的莠去津显著升高。


不同抗性油菜品种接种黑胫病菌防御酶活性变化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PPO、CAT、PAL、SOD的酶活性与油菜的抗病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些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的高低与早晚,可作为早期鉴定油菜抗黑胫病的生理指标。


油菜pgip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PGIP蛋白与PG的互作及pgip基因在油菜抗黑胫菌病中的作用,根据Gen Bank中油菜pgip9、pgip15CDS序列设计引物,并去掉信号肽序列,以接种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菌株NM-1)7 d后油菜叶片总RNA反转录的c DNA为模板,PCR扩增出pgip9、pgip15除信号肽以外的编码区片段,并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ZαA中构建重组质粒p PICZαA-pgip9、p PICZαA-pgip15。重组质粒经单、双酶切、菌落PCR筛选鉴定后热激化法转化酵母细胞PMAD16,再经ZeocinTM的YPD平板和菌落PCR筛选鉴定,经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在36~37 k Da处出现单一的蛋白条带,蛋白分泌表达成功。通过对pgip基因的体外表达,为探讨PGIP蛋白与PG的互作及pgip基因在抗油菜黑胫菌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pgip 去信号肽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