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垄双行荞麦播种机的研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并无专门针对荞麦的播种机,荞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极低。为此,设计了2BF-3大垄双行荞麦播种机,采用45~50 cm大垄距种植,一垄双行,行距8~10 cm,种肥分施;整机质量150 kg,配套动力≥8.9 k W,不需要动力输出。田间试验证实:大垄双行荞麦播种机播量精确且可调,播深一致且可调,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各行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种子破损率分别为28.1%、1.4%、0.5%、0.1%,均较大幅度小于标准值,机具的通过性满足农艺要求。


苏尼特左旗草原生态功能价值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苏尼特左旗草原生态功能价值在10年间的变化情况,笔者通过研究2000年、2005年和2010年苏尼特左旗草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和抵御风蚀几个方面等功能,并将这些生态功能通过计算进行价值化,得出各年度草原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2010年全旗草原生态功能总价值分别为3.34×109元、1.82×109元、3.49×109元,因此,10年间2005年的苏尼特左旗草原生态功能比2000年下降了41%,2010年比2000年提高了5%,说明苏尼特左旗2005年生态环境最差,分析原因可知:生态价值的高低与降雨量呈正相关,2005年降雨量显著低于其他年份,故生态功能价值最低。草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价值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而本研究得到的苏尼特左旗草原生态功能价值是基于现有技术手段的一个保守的、较低的估算值。


氮肥与行距对不同生育期虉草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草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cv.Tongcao No.1)为供试材料,采用行距(30、50、70cm)和施氮量(含氮量为0、46、92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行距与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虉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行距对虉草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升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抽穗期虉草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而成熟期和秋季再生期随施氮量增加反而升高。随着行距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下降。在9个处理组合中,以行距3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抽穗期和成熟期草产量最高,以行距7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饲草品质最好。抽穗期是虉草刈割利用的适宜时期,种植行距30cm、施氮92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


人工草地建设原理与生产范式
《科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草地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标志.本文阐述了人工草地在未来世界食物生产与维持食物安全中的作用,综述了世界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并讨论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了高效可持续人工草地建设的原理、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与发展范式.分析表明,目前世界人工草地发展更加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牧草种质资源、先进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高度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苜蓿带与饲养带高度耦合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在我国,人工草地高效发展主要受到水分有效性的极大限制,因此人工草地建设必须在可持续性原理的大框架下开展设计,建立"精细草业"的概念与理论体系,研发出高度人工设计和定向干预的人工草地调控技术,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性管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人工草地区域布局、人工草地类型选择、人工草地与家畜饲养带耦合、草地与耕地功能置换等战略问题.目前我国人工草地发展技术基本成熟,草牧业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人工草地种植带与饲养带整合的大环境基本具备.
关键词: 牧草种质资源 精细草业 生产力调控 功能置换 草畜耦合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份不同的向日葵自交系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0、10%、15%、20%、25%、3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胚根的长度、幼苗鲜重、电导率及抗旱指数进行测定,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溶液对种子的萌发以及抗旱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逐渐加剧,各项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表明,向日葵自交系材料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依次为:K 59>K 58>117A>K 55>26A>R 15。


以实验种群生命表评价六种植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潜力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绥螨是蓟马等害虫(螨)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当前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为本地植绥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筛选出控制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最有效的植绥螨天敌提供依据。【方法】以西花蓟马为猎物,在室内温度(25±1)℃、光照16L︰8D、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比较了内蒙古本地植绥螨种类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 Liang et Ke、苏氏副伦绥螨Paraseiulus soleiger Ribaga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及目前应用的植绥螨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东方钝绥螨A.orientalis Ehara和黄瓜新小绥螨N.cucumeris Oudemans取食西花蓟马后的发育历期和生殖潜力,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以评价各类植绥螨的捕食潜能。【结果】有益真绥螨的日均产卵量(1.67±0.02)粒和黄瓜新小绥螨的日均产卵量(1.58±0.06)粒相近且无显著差异,仅次于斯氏钝绥螨(1.69±0.07)粒;有益真绥螨其子代雌雄性比与黄瓜新小绥螨的性比也相同(1.63︰1),低于斯氏钝绥螨(1.77︰1)和巴氏新小绥螨(1.64︰1);有益真绥螨的世代平均周期最短(T=19.36 d),内禀增长率(rm=0.16)和周限增长率(λ=1.17)均最大,种群倍增时间最短(t=4.33 d)。【结论】有益真绥螨以西花蓟马为食后种群数量增长的潜力强于其他5种植绥螨,是本地防治西花蓟马较有潜力的植绥螨种类。
关键词: 本地植绥螨 西花蓟马 生命参数 内禀增长率 生物防治


油葵杂交种耐盐性鉴定及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油葵杂交种P6、P29、P65、S13和P50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300、350和400 mmol/L 3个不同浓度Na Cl和水培100、120和150 mmol/L 3个不同浓度Na Cl胁迫处理的植株进行形态观察,并对水培120 mmol/L Na Cl胁迫处理第9天的植株进行耐盐性鉴定;水培120和150 mmol/L Na Cl胁迫处理,测定P50和P29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5项耐盐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不同油葵杂交种间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5个油葵杂交种幼苗的耐盐性表现为P50>P65>P6>S13>P29。其中P50和P65的盐害指数分别为0和5.83%,为极强耐盐类型;S13和P6的盐害指数分别为40.28%和51.39%,为中度耐盐类型;P29的盐害指数为80.83%,为盐敏感类型。2)P50和P29品种间比较,5项指标呈现极显著差异;3)同一品种的不同浓度间比较,5项指标呈现极显著差异,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P50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P29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50和P29的Pro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50和P29的MDA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盐逆境对油葵幼苗的生长有明显伤害,但P50与P29受到的伤害差异程度达极显著,整体上P50表现出对盐胁迫具有较强抗性。


玉米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条件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玉米叶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条件,通过比较3种总蛋白提取方法对玉米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并对蛋白质上样量、IEF等电聚焦条件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参数进行探索、优化;结果发现,与酚提取法和磷酸缓冲液法相比,采用改进的TCA/丙酮法提取总蛋白操作简单、方便,所得的2-DE图谱中蛋白质点数量多、背景清晰,是一种适用于提取玉米苗期叶片总蛋白的有效方法;同时筛选出:第一向IEF等电聚焦样品上样量为800μg,聚焦条件为20 000 V/h,在浓度为12.5%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能够在17 cm的IPG胶条上获得背景低、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优化体系适用于玉米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对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同硬实率紫花苜蓿种子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栽培牧草,由于其种子硬实率高达20%~80%,在播种时无法快速辨别硬实种子而影响其种用价值,对实际生产造成了直接影响。为研究出快速无损分选苜蓿硬实种子和非硬实种子的方法,选取不同产地、不同收获年份、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样品121份,同时经人工配比获得不同硬实比率的紫花苜蓿种子样品共31份,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其硬实率进行了分析,建立紫花苜蓿种子硬实率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为紫花苜蓿硬实种子的快速检测和识别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最终获得的光谱模型建模相关系数(R2cal)为0.981 6,交叉检验标准误差(RMSECV)为5.32,相对标准误差(RPD)为3.58,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好,能够应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硬实率的估测,为种子硬实率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出快速无损确定种子硬实特性方法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种子硬实特性的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