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外源亚精胺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干旱敏感的谷子品种‘狼尾巴’为试验材料,在营养液栽培模式下,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光合特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以及蔗糖、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谷子幼苗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积累,抑制植株的发育,而外源Spd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效果,0.1mmol/L亚精胺处理后,谷子幼苗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比干旱胁迫处理显著升高,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淀粉合成酶等酶活性升高,并最终促进了蔗糖、可溶性总糖以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积累,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以上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源Spd能缓解叶片气孔的关闭,促进植株对CO2的吸收,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积累能力,并最终提高了谷子幼苗的抗旱性。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谷子 亚精胺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叶片性状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沙漠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30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异特征,分析植物叶片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0种植物的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比叶面积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片干物质含量与叶片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氮含量与叶片碳氮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叶面积与其他所有的叶片性状都无相关性。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氮含量和叶碳含量在不同功能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碳氮比在不同功能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环境变化对植物种群的作用,增进对丘间低地植被演变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叶片干物质含量 叶片氮含量 毛乌素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盐胁迫相关基因的cDNA-AFLP差异表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向日葵盐胁迫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分离并鉴定耐盐相关基因。方法:采用c DNA-AFLP技术分析盐胁迫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结果:从25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32对有差异表达的引物组合。用其进行选择性扩增,获得差异表达的上调TDFs 845条。经二次PCR扩增及反向Northern blot验证,获得42个阳性TDFs。对其中12个TDFs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得到10条TDFs核苷酸序列。经Blastx比对及功能分析,10个TDFs均与应答盐胁迫相关,涉及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胁迫相关功能蛋白、衰老相关蛋白以及与蛋白相互作用有关的蛋白。结论:利用c DNA-AFLP技术鉴定出一批盐胁迫应答基因,为揭示向日葵耐盐分子机制及指导向日葵耐盐分子育种实践奠定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 盐胁迫 cDNA-AFLP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地区采集的辣椒疫病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其生理小种类型,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广东、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辣椒疫霉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发现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在菌落形态、孢子囊的数量、生长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对分离到的7个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的辣椒疫霉菌P1是2号生理小种,而来源于山西和内蒙古的6株辣椒疫霉菌P2~P7都是3号生理小种。目前,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并没有关于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任何报道,确定了这2个地区的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3号生理小种。

关键词: 辣椒疫病 辣椒疫霉菌 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一类结构保守的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在调控动植物新陈代谢和信号传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谷子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谷子HSP70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序列的保守性、保守基序分布、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HSP70家族是一个至少包含25个成员的多基因家族,基因编码区介于295~851个氨基酸之间;家族成员共有10类保守基序,长度分布于17~50个氨基酸之间;结构分析表明,各成员的内含子数目位于0~8之间,约一半的成员含有3’和5’非编码区;各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第1,2,3,4,5,6,7和9号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关系揭示其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为了解该基因家族的进化起源提供参考,而且可为进一步分析该家族成员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谷子 热激蛋白 生物信息学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配施根瘤菌剂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根瘤菌剂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OPT、OPT-N、OPT-K处理能显著改善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提高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以OPT-N处理产量最高为4352.1 kg/hm2,纯收益为18 075.1元/hm2,比常规施肥模式产量提高29.4%,纯收益提高5103.4元/hm2,可以为农户带来较高的收益。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剂 产量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条件对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生长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生长条件对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flagrans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带有D.flagrans菌丝的琼脂块分别接种于不同碳氮比及不同pH值(4.0~8.5)的CMA固体培养基中,在不同温度下(10℃~45℃)进行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并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D.flagrans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6.5~7.0,其中以pH 7.0中生长最快;最适温度为35℃;最适碳氮比范围为5∶1~10∶1,其中在碳氮比为5∶1时,生长率最高。菌丝呈辐射状生长,纵横交错,无色,分隔,生长后期有缠绕圈和厚壁孢子的形成。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flagrans的生长特性及捕食作用条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捕食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pH值 温度 碳氮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高粱恢复系7654的选育及利用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恢复系7654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5903"作母本,"三尺三"作父本,人工去雄有性杂交,经历6个世代选育而成。该恢复系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恢复性强,并且抗病、抗倒伏,与其组配的赤杂16号、赤杂28、赤杂29高粱,目前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优良 高粱恢复系 7654 选育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waxy基因exon2-exon4区间序列比对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中国春谷子waxy基因序列的变异,本研究以引进的53份谷子品种(系)为材料,采用PCR产物测序,对waxy基因exon2-exon4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糯、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糯质类型频率分别为22.6%、54.7%和9.4%;在非糯类型中,11、12、22、23号材料检测到碱基缺失和置换,1、13、18和27号仅存在碱基缺失;在低直链淀粉类型中,9、17和24号同时存在碱基插入、缺失和置换,14和15号品种为碱基缺失和置换,大红谷(00009836)为碱基插入和缺失,20号和43号仅分别出现置换和缺失;在糯质类型中,红粘谷(00000537)同时检测到碱基插入、缺失和置换,杏黄粘存在缺失和置换。根据exon2-exon4区间序列变异,以阈值为78将53份材料聚为十大类,其中第一类品种数量较多,第五类群SNP多态性较丰富。

关键词: 谷子 waxy 序列比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渗灌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环境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渗灌和漫灌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下,土壤密度比漫灌低7.59%,差异极显著;土壤总孔隙度比漫灌高9.72%,差异显著;土壤黏粒和粉粒高于漫灌,而砂粒和细粗砾低于漫灌;观测时段内,渗灌下平均气温、10cm处土壤平均温度较漫灌分别高1.55℃、0.86℃,地表平均温度比漫灌低0.14℃;渗灌下温室空气相对湿度较漫灌低11.86%,以10:00—20:00差值最大;渗灌下番茄产量比漫灌高8.60%,且差异显著。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渗灌 番茄 栽培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