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黑胫病及其防治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5
摘要: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重要病害,及时防治对马铃薯增产有主导作用。近年,为控制该病的蔓延危害,不少科研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了危害。其方法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综合应用。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有效地防治马铃薯黑胫病,实现稳产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探讨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为玉米螟赤眼蜂饲养技术的优化改良及其田间释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回归分析对不同寄主密度下单头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卵数、产卵数、产雌数、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数、产卵数及产雌数不会随着接卵量的增加而同等倍数的增长,寄主密度阈值为90粒/管;单卵出蜂数随着寄主密度增大而减少,当玉米螟赤眼蜂与接卵量之比为1∶160时可减少过寄生现象产生;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出蜂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寄主密度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产卵及出蜂情况,在进行玉米螟赤眼蜂室内繁育及田间控害操作时需要特别留意寄主密度的选择,以增强其寄生及繁衍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牛与部分地方黄牛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利用微卫星技术检测晋南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和秦川牛四大地方黄牛的牛群遗传多样样及遗传结构。采用16个微卫星DNA标记对4个牛群进行检测分析。16个微卫星DNA标记中,除HEL9位点在所有牛群中呈单态外,其他15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67 6个。BM1818为低度多态(PIC=0.083 0,PIC<0.25),其余位点均为高度多态(PIC>0.5),其中HUAT24多态性最大(PIC=0.727 5)。4个牛群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其中晋南牛为63个,郏县红牛为65个,鲁西牛65个,秦川牛68个。在IDVGA46位点,仅有晋南牛有B等位基因,而在TGLA44位点,仅有晋南牛没有B等位基因。4个牛群的平均表观杂合度为0.385 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40 3,平均杂合度为0.578 0。晋南牛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与鲁西黄牛、郏县红牛及秦川牛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809 3、0.759 8、0.807 1。结果表明,晋南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是一个生长进化上较为封闭的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