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蚕业 2011

摘要:介绍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概括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和品种鉴别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家蚕 遗传育种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植密度对广两优476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1

摘要:以杂交组合广两优476为材料,考察不同栽植密度对水稻茎蘖动态、群体质量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株行距为13.3 cm×30 cm(D2)的栽植模式,水稻产量达到9.9 t/hm2,分别较栽植株行距16.7 cm×30 cm(D4)和10 cm×30 cm(D1)处理提高14.5%和7.3%。采用D2栽植模式的水稻具有较高的群体质量,主要表现为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LAI)适中,冠层中功能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比叶重较大,群体透光性较好,下部黄叶较少。密度与D2相差不大的宽窄行(D3)处理群体质量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构建适当规模的群体、发挥杂交稻个体分蘖能力较强等优势、提高冠层的光合功能,有利于充分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取得高产。

关键词: 栽植密度 杂交稻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植烟土壤有效氮、烟株氮累积量和速率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鄂西南植烟土壤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效氮、烟株氮累积量以及氮累积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栽烟情况下,施肥后40 d内肥料养分损失完毕,60 d后土壤有机氮矿化量高于有效氮损失量,土壤有效氮出现净累积;全生育期覆膜方式下移栽后63 d内化肥处理(D)土壤有效氮明显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G),烟株氮累积和土壤有效氮下降成显著负相关,且G处理相关程度(-0.935)高于D处理(-0.661);前期覆膜团棵揭膜方式下,移栽后42 d内化肥处理(E)土壤有效氮明显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F),烟株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F处理均高于E处理;提前施肥起垄方式下,化肥处理(I)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H)土壤有效氮变化基本一致且烟株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H处理均高于I处理。不论何种施肥方式,移栽后前期化肥处理土壤有效氮含量明显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而烟株氮累积则相反,证明施用有机肥可以使烟株对氮素吸收累积高峰提前,且提高烟株氮累积量和氮累积速率。提前施肥可明显弱化不同肥料处理之间土壤有效氮的差异。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有效氮 氮累积 累积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线粒体结构基因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征:基因组200~2 400 kb不等,变化大、重组频繁,存在水平基因迁移现象等。基因组中既含有非常保守的功能基因,也存在高度变异的基因间区序列。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组是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因子的载体。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线粒基因组结构特征、基因组成和热点研究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并为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选育、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线粒体 基因组 重复序列 细胞质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北省农科院长期施肥试验站的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氮肥(N)、氮磷(NP)、氮磷钾(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长期施用对土壤氨氧化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并改变了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化肥处理。氨氧化细菌聚类分析表明,稻麦收获后土壤氨氧化细菌DGGE图谱分别聚为一个族群;同一作物收获后,有机肥和有机肥+氮磷钾聚为一类,N、NP、NPK和CK聚为一类,后者内部分类在两季作物间有差别。DGGE指纹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为β-变形菌纲的亚硝化单胞菌和亚硝化螺旋菌。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氮 氨氧化细菌 PCR-DGGE

pH对甘薯果胶乳化特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酸法制备的甘薯果胶为材料,探讨pH对甘薯果胶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升高,新鲜乳化颗粒粒径(d4,3)先减小后增大(P<0.05),乳化颗粒吸附果胶比例、乳化活性(EA)呈先小幅降低、后升高、最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乳化稳定性(ES)先升高后降低,乳化液黏度则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后又下降的趋势。pH为5.0时,乳化颗粒粒径最小、稳定性最高。

关键词: 甘薯果胶 pH 乳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际溶氧量与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特征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根际溶氧量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生长及对氮素利用的影响,设计了两个试验:1)分别以铵硝混合营养(NH4NO3)和全铵营养[(NH4)2SO4]为氮源,在营养液中将杂交籼稻国稻1号和常规粳稻秀水09培养6周,在第4周和第6周时取样测定植株的生物量和氮素含量;2)将上述铵硝混合营养下培养4周的国稻1号水稻植株,以分根培养的方式进行不同溶氧量处理,测定水稻生物量、根系形态和氮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际溶氧量较低时(溶氧量0~1.0 mg/L),铵硝混合营养比单一的铵态氮营养显著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国稻1号生物量增加69%,秀水09增加41%;铵硝混合营养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数量、最长根长、根干质量和根系活力以及植株的氮积累量,国稻1号的地下部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分别提高60%和52%,秀水09则分别提高了41%和33%。2)分根实验中,铵硝混合培养的国稻1号,其增氧(溶氧量8.0~9.0 mg/L)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增加21.6%,根系数量、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分别增加27%、14%和10%,而氮积累量提高了11%。增氧和铵硝混合营养均对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氮素积累具有正互作效应。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溶氧量 根系 氮积累量 水稻

sFat-1转基因猪对主要传染性疾病易感性的观察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摘要:转基因猪可能因为外源基因导入造成体质损伤,健康体质下降的转基因猪对常见疾病的感染比率有可能超过正常生产猪,不仅使猪生产性能下降,也加大对环境传播疾病。转基因猪对主要传染性疾病易感性的观察是转基因猪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试验对21头阴性试验对照猪和20头转sFat-1基因猪9种主要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日常饲养疾病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这9种疾病分别是: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结核病、猪水泡病、布鲁氏杆菌病、非洲猪瘟、肠病毒性脑脊炎,检测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和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完成。在阴性猪中猪水泡病感染比率为5%,阳性猪感染比率为20%,sFat-1转基因猪对猪水泡病的易感性显著提高,另外8种疾病易感性没有明显差别。阴性成年猪的死亡率为8%,阳性成年猪的死亡率为37%,阳性猪死亡率明显提高。测试结果表明有一部分转sFat-1基因猪体质下降,这种情况与转sFat-1基因猪生理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测试结果相符合,sFat-1转基因猪对猪水泡病的易感性显著提高是部分转基因阳性猪肝功能受到轻度损伤造成的。

关键词: 转基因猪 ω-3脂肪酸去饱和酶 易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葛叶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野葛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凯氏定氮法测得野葛叶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液pH值、液料比4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确定野葛叶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从野葛叶中提取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溶液的pH值6,液料比1.4∶1(V/W,L∶kg)。

关键词: 野葛叶 蛋白质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真空泵法快速获取猪卵母细胞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比较了真空泵法与传统的手动抽吸法对猪卵母细胞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泵法在平均使用时间、卵母细胞的收集效率及A、B级卵母细胞所占的比例方面均优于手动抽吸法,在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方面稍低于手动抽吸法。表明真空泵法是一种有效的猪卵母细胞采集方法。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真空泵法 手动抽吸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