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噻嗪酮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水稻田土壤中噻嗪酮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样品以乙腈为萃取溶剂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经NH2-SPE净化,乙腈-甲苯(3:1,V/V)洗脱,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GC-NPD)进行测定。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了测试。在0.020~1.000 mg/L范围内,噻嗪酮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3。土壤样品中添加0.020~0.100 mg/kg噻嗪酮的平均回收率为87.0%~92.9%,相对标准偏差为2.3%~5.5%;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土壤中噻嗪酮残留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精量穴直播栽培过程中不同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作用机制,研究在氮肥施用总量相等的情况,考察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施用比例以及油菜秸秆还田作基肥对水稻生长的茎蘖动态、光能利用、氮肥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后期氮肥的施用比例(氮肥后移),能显著降低无效分蘖的数量、提高功能叶叶绿素含量、LAI和光合速率,灌浆期叶片氮含量和植株氮积累量明显提高;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光合速率(灌浆期)和千粒重。增大穗肥在氮肥施用总量中的比例或以油菜秸秆还田部分代替氮肥施用可显著提高直播水稻群体光合效率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最终取得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近年来严重为害及其对当家农药品种抗性急剧上升的现状,本项目在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等代表性地区开展褐飞虱灾变规律、抗虫品种培育、抗药性监测及复配农药新剂型开发、生态治理新技术研究、预测预报技术、可持续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越南、老挝等境外虫源地及我国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田间褐飞虱种群仍以2型为主,3型次之。田间小气候是褐飞虱逃避高温的关键因素,褐飞虱在上午气温升高时大量向温度较低的水稻基部20cm范围内转移以逃避高温,将高温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发生量有明显影响,手栽稻田褐飞虱发生最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水稻品种、N肥施用水平对褐飞虱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超级杂交稻褐飞虱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常规杂交稻,高N肥施用量促进褐飞虱的发生,且水稻品种与N肥施用量对褐飞虱发生量的影响有明显交互作用。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褐飞虱对吡虫啉有极高水平抗性(168.1~561.5倍),对噻嗪酮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4.2~33.1倍),对氟虫腈为敏感性降低到高水平抗性(2.7~67.7倍),对烯啶虫胺与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筛选出噻虫嗪、吡蚜酮、唏啶虫胺和仲丁威4种高效低毒的防治单剂。研制出3种农药复配新制剂,其中1种新制剂已获得农业部药检所正式登记,且规模化生产,2种新制剂已进入农药登记程序。精细定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7、Bph9、Bph15、BG1222,并找到了它们的近距离共分离分子标记。培育出高产、优质、熟期适宜、含有抗稻飞虱基因Bph14的水稻新品种广两优476。储备了一批聚合多抗稻飞虱基因的水稻亲本材料。研发出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天敌诱集植物,增加褐飞虱卵期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的轻简化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出对褐飞虱成、若虫取食及雌成虫产卵均有驱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混配剂3种;研发出显著提高稻虱缨小蜂对田间褐飞虱卵寄生率的引诱剂1种。建立了褐飞虱环境友好防控技术集成体系,并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西6省区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饲料安全的隐患与控镦(一)饲料安全隐患的根源
《湖北畜牧兽医 》 2011
摘要:编者按:饲料安全是指养殖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的有效保障,包括饲料资源需求数量、种类的齐全充足和品质质量的有效保障.但通常情况下,更重要的含义是饲料对养殖环境、动物健康与食品的安全性.、饲料安全直接与养殖业、生态环境、食品安全、食物链安全以及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环节和领域的安全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我国畜产品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饲料安全隐患的发生与危害.直接影响到我国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贸易,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民生、社会、政治性问题.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绍章研究员和大家分别从饲料安全隐患的根源、建设饲料安全法规与监管体系、发展安全饲料新技术等方面探讨饲料安全的隐患与控制.旨在进一步强化饲料安全意识.促进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 饲料安全 安全隐患 畜牧业生产 畜牧兽医研究所 食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学院 环境友好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发生规律与水质特征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选择了24户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户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 d的生活污水产生量、水质、主要污染物产污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户平均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46.132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为17.530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受季节、地域、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明显联系;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其中COD、TP、TN及NH4+-N等指标的浓度变幅较大,仅pH变幅较小。生活污水水质中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pH为7.15,COD为656.22mg/L,TP为4.13 mg/L,TN为20.69 mg/L,NH4+-N为11.88 mg/L,表现为高碳中氮中磷的水质特性;生活污水的产污系数为COD 21.04 g/(人.d)、TP 0.12 g/(人.d)、TN 0.53 g/(人.d)、NH4+-N 0.30 g/(人.d);COD的产污系数受地域、季节、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受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规律;TP的产污系数则受地域、季节、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关;TN和NH4+-N产污系数则只受季节的影响。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生活污水 影响因子 水质特征 产污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讲座——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湖北畜牧兽医 》 2011
摘要:当前,随着规模养猪的迅速发展及种猪和商品猪的频繁流动,疫病风险成为养猪业的主要障碍之一。猪场应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完善基础防疫设施,全面有效消毒,切实安全免疫,坚持全进全出,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产品,从而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构筑疫病综合防控防线,保障猪场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鹦鹉热衣原体CJ4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发病猪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J4株,该菌株对青霉素敏感,不被磺胺嘧啶钠所抑制;能够致死6~7日龄鸡胚,其ELD50为10-7.69/0.3 mL;用该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小鼠可以抵抗衣原体强毒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猪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J4株 生物学特性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