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杂交代抗氧化酶及可溶性蛋白的动态聚类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人工低温胁迫的方法对肇东苜蓿(P_1)和WL323紫花苜蓿(P_2)杂交所得的190株F_2代幼苗进行24h和48h的4℃低温处理,研究F_2代群体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SOD活性呈先快速升高后下降的趋势,WL323紫花苜蓿及F_2代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三者的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个指标在F_2代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总体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在聚类分析中,F_2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肇东苜蓿 WL323紫花苜蓿 F_2代群体 低温胁迫 聚类分析


‘美登’蓝莓对高pH值适应性的驯化提高试验
《中国林副特产 》 2017
摘要:为提高‘美登’蓝莓对高pH值的适应性,以期达到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美登’蓝莓不需要改土或减少改土成本的目标。以高寒地区蓝莓栽培首选品种‘美登’的无根组培苗为试材,采用pH梯度(5.0、5.2、5.4、5.6、5.8、6.0、6.2、6.4、6.6)驯化培养的方法使其逐步适应高pH值。结果表明,经过梯度驯化培养的‘美登’蓝莓在pH为6.6的培养基中的分化数为7.9±1.0,明显多于不经过梯度驯化的1.8±0.8;分化出的丛生芽的生长状况(茎高、茎粗及叶色)也明显优于不经过梯度驯化的。经pH梯度驯化培养可以提高‘美登’蓝莓对高pH值的适应性。


6种药剂对大豆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试验
《大豆科技 》 2017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70%噻虫嗪种子处理水分散粒剂WDG(锐胜)、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高巧)、3%辛硫磷颗粒剂GR、40%毒死蜱辛硫磷乳油EC、15%阿维毒死蜱乳油EC、15%阿维辛硫磷乳油EC 6种杀虫剂对大豆田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大豆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对大豆安全,未出现药害;70%噻虫嗪WDG对蛴螬的防效达79.41%,大豆增产率为45.43%;60%吡虫啉FS对蛴螬的防效为76.47%,大豆增产率为48.03%;70%噻虫嗪WDG和60%吡虫啉FS的试验效果显著高于防效和增产率分别在54.41%~69.12%、22.09%~34.56%之间的其他4种药剂;6种药剂对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大豆植株的株高、鲜重、单株豆荚数等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顶浆起垄结合精量播种对半干旱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提高玉米单产、节水节本,以先玉335为材料,通过顶浆播种、精量播种、顶浆精量播种与常规播种对比试验,对土壤温度、含水率、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顶浆起垄结合垄上精量播种使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温度比常规播种提高0.2~1.2℃,出苗率提高6.2%;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顶浆精量播种>精量播种>顶浆播种>常规播种,和常规播种比,产量分别提高14.1%、11.7%和5.0%,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6.6%、12.2%和6.2%。顶浆起垄具有较明显的增温和保水效果,结合精量播种技术(顶浆精量播种),对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起到促进作用。


多抗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amiRNA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病害严重影响了中国马铃薯的生产。为了培育抗病毒及类病毒的马铃薯新材料,本研究采用人工miRNA(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策略,以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与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编码沉默抑制子P25蛋白和HC-pro蛋白的基因为靶标,利用5'RACE技术对P25基因、HC-Pro基因潜在的剪切热点进行预测。再采用overlapping PCR技术,以拟南芥mi R159a前体为骨架,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分别靶向P25和HC-Pro基因的amiRNA表达载体。同时构建靶向马铃薯内源基因Virp1的amiRNA表达载体,将构建完成的三个amiRNA表达载体串联获得amiRNAs三联体,分别转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品种克新13。经PCR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已成功转入马铃薯中。
关键词: 马铃薯 基因沉默 联合多抗 马铃薯病毒 amiRNA 遗传转化


氮磷钾元素对黑龙江不同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磷钾缺素试验实施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安达)、绥化市、黑河市的耕作区,研究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磷对大豆的蛋白质和蛋脂总和含量影响最大,氮对大豆的脂肪含量影响最大;平衡施肥下的大豆产量与不施肥和缺素处理相比,大庆、绥化、黑河试验处理分别增产5.6%~10.7%、3.5%~12.6%、8.9%~25.5%;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4.15%~10.53%、1.00%~7.71%、1.86%~9.02%;脂肪含量分别升高2.79%~11.76%、1.66%~6.17%、3.96%~8.03%;蛋脂总和分别升高3.60%~11.02%、1.28%~11.02%、3.43%~8.59%。因此,大豆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籽粒品质,黑龙江省大豆施肥应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