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对桑椹干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

蚕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果品干燥技术,将不易保存的新鲜桑椹加工成营养品质优良的桑椹干,为有效拓展桑椹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3种方式结合4种温度(45、50、55和60℃)处理新鲜桑椹,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加工桑椹干的感官色度和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与新鲜桑椹相比,3种干燥方式制备的桑椹干样品的色度均有较大变化(ΔE*>9),同一干燥方式处理温度越高,色度变化越明显(P<0.05);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桑椹干样品中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干燥温度对游离态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桑椹干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ORAC抗氧化能力与其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合考虑各项营养品质指标检测结果,建议在实际加工生产中采取45℃低温热风干燥处理新鲜桑椹,有利于保护桑椹色泽,并减少桑椹中酚类活性物质的损失。

关键词: 桑椹 干燥方式 温度 色度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樱桃番茄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整合拷贝数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及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以番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ascorbate peroxidase)基因和光诱导的早期蛋白elip(early light inducible protein)基因为内参开展对12株转基因樱桃番茄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番茄使用的内参基因apx在樱桃番茄中可能以多拷贝形式存在;以elip基因为内参检测到转基因植株内整合的拷贝数为0~20不等,其中4株在普通PCR检测中存在假阳性,且80%的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基因 插入拷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作物航天诱变变异的主要遗传特征及遗传性状将有效指导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实践。概述了作物经航天搭载后发生变异的各种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染色体的遗传特征,DNA和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特征,同工酶等生理生化特征,主要遗传性状变异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物航天诱变育种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 航天诱变 育种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优化及其营养特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工艺,比较其在酶解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为脱脂米糠高值转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脱脂米糠为原料,先经高温糊化和高温α-淀粉酶液化,再经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同步酶解,制备高营养价值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以还原糖得率和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针对双评价指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差异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双评价指标综合评判,优化建立糖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3种酶复合酶解工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参考国标方法,测定脱脂米糠原料、脱脂米糠热水浸提物冻干样和脱脂米糠复合酶解提取物冻干样中固形物含量、碳水化合物物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通过比较热水浸提和复合酶酶解后提取物中营养组成变化来评价复合酶解工艺优劣。利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3种样品中氨基酸含量,并根据FAO/WHO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对3种样品中的蛋白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最佳脱脂米糠复合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的总添加量3.5%,复合酶添加比例为糖化酶﹕酸性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1﹕3﹕3,酶解p H 4.1,酶解温度57.5℃,料水比1﹕5,酶解时间190 min。采用复合酶同步酶解脱脂米糠时,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为48.34%、65.33%、6.68%和58.75%,复合酶解提取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达到36.93%。与热水浸提相比,采用复合酶解工艺原料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得率和蛋白提取率分别提高了118.73%、90.74%、284.22%和257.14%,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76.33%(P<0.05)。与脱脂米糠原料相比,复合酶解提取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13.62%,单位质量固形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4.78%,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35.38%、37.75%、40.06%和7.70%(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59,更加接近WHO和FAO参考标准值0.6。【结论】采用复合酶解脱脂米糠工艺可以显著提高脱脂米糠原料的利用率,复合酶解提取脱脂米糠后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蛋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热水浸都有显著提高,这为开发脱脂米糠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关键词: 复合酶解 脱脂米糠 还原糖得率 蛋白提取率 营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交育种策略的优化及育种实践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籼粳交育种是水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基本途径,以培育掺粳籼稻为主题,分析了籼粳交育种的多个育种策略,利用典型粳稻和采用三交(回交)方式是优先可取的方法,但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工作量小、能有效缩短育种时间的高效育种策略,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典型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的育种策略,回顾了籼粳交育种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籼粳交育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进行展望。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育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广薯79的示范推广

热带农业科学 2015

摘要:2014年分别在粤东的普宁市、粤西的高州市、粤北的南雄市设点开展自主培育的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广薯79的种植示范,增产效果显著。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繁育体系,定期技术培训、产品回购和向周边地区无偿提供优质种苗等措施,收到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和辐射效应。

关键词: 甘薯 广薯79 胡萝卜素 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C-MS/MS测定蔬菜中残留的磺酰脲类除草剂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豇豆)中氯磺隆等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首先用甲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蔬菜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经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LC-MS/MS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定量限可达0.6μg/kg以下,回收率范围为80.1%~91.2%,RSD为3.7%~6.7%,符合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相关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蔬菜 磺酰脲类除草剂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能力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5

摘要:为克服摇瓶培养过程中石油烃降解菌代谢产物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的干扰,建立了离心前处理—超声波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并评价了石油烃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 RP-1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254 nm最佳吸收波长下,以沸程为30~60℃的石油醚为萃取剂,在石油烃质量浓度为5~300 mg/L范围内,吸光度与石油烃浓度间符合比尔定律关系,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8;采用离心前处理和超声波萃取处理样品,石油烃的平均回收率为98.9%,相对标准偏差为1.78%,最低检出限为0.713 mg/L;可检测出无机盐培养基中低至0.001%的残余烃。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石油烃降解菌 萃取 比色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措施改良反酸田及水稻产量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反酸田土壤酸性强、有效磷含量极低、活性铝铁毒性重及结构性差等特征,研究不同措施改良反酸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为施用合理的改良剂消减各种障碍因素、提高土壤肥力、恢复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1)、专用肥(NPK,CK2)、NK+钙镁磷肥、NK+磷矿粉、专用肥+石灰、专用肥+粉煤灰、专用肥+生物有机肥7个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华南稻区反酸田水稻产量、土壤酸度、养分状况、团聚体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添加改良剂钙镁磷肥、磷矿粉、石灰、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早、晚稻平均产量较CK1处理均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8.78%~75.00%和38.31%~56.75%;与CK2处理相比,添加改良剂的处理三季早稻和两季晚稻平均产量均有所增加,其增幅分别为9.15%~26.10%和5.71%~13.33%,且添加石灰、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水稻增产率大于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处理。添加改良剂的处理土壤p H、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和CK2处理均有所增加,而交换性H+、交换性Al3+、有效硫含量则显著降低。与CK1和CK2处理相比,各添加改良剂处理>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占团聚体比例均显著提高,而2~1 mm、1~0.5 mm以及0.5~0.25 mm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添加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其团聚体破坏率分别降低至14.11%和16.99%。与CK1处理相比,添加石灰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略有下降,而其他施肥处理均有增加;各施肥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和胡敏素碳含量较CK1处理均有增加,而富里酸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CK2处理相比,连续3年添加钙镁磷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添加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碳和胡敏酸碳含量。施肥处理HA/FA比值较CK1处理均有所提高,其增幅为16.44%~47.69%;与CK2处理相比,添加粉煤灰、生物有机肥处理其值增幅最大,分别提高26.83%和24.53%。【结论】添加粉煤灰或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反酸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反酸田 改良措施 土壤团聚体 腐殖质组分 水稻产量

猪链球菌宿主多样性调查

中国兽医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PCR方法对表观健康的猪肉、禽、鱼和狗随机抽取317份样品进行猪链球菌检测。结果显示,猪肉样品中4份呈阳性,阳性率为5.4%;禽口腔拭样中15份呈阳性,阳性率为10.6%;鱼和犬样品皆为阴性。进一步对阳性株进行分型鉴定,19株中9型7株,22型4株,1型、2型、16型及24型各1株,还有4株未知型号。对分离出来的19株菌株进行毒力岛GI4、GI8、GI12、毒力基因lin和rmp检测,结果为猪肉中分离出来的1株2型猪链球菌对GI8、GIl2、lin阳性。分别用从猪肉中分离出的2型、鹧鸪中分离出的9型、鸽子中分离出的9型、鸡中分离出的1型、研究室保存的2型菌株9801对斑马鱼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各半数致死量(LD_(50))依次为4.27×10~4CFU、2.72×10~4CFU、5.18×10~3CFU、2.25×10~4CFU、6.38×10~5CFU。

关键词: 猪链球菌 分型鉴定 半数致死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