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埋植褪黑激素对獭兔生长发育、毛皮质量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研究褪黑激素对獭兔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以及毛皮质量的影响,选择45~50日龄断奶獭兔,每窝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皮下埋植不同剂量的褪黑激素(0,30,60 mg),试验期为100 d。结果表明,埋植褪黑激素对獭兔90,150日龄试验末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ADG)以及料肉比(F/G)影响不显著(P>0.05);埋植褪黑激素极显著增大了150日龄獭兔被毛的长度、密度和皮张厚度(P<0.01),试验组130日龄肩部和腹部被毛长度和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50日龄(P<0.01),试验组130日龄臀部被毛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0日龄(P<0.05),但对兔毛直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埋植褪黑激素对獭兔150日龄屠宰性能及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褪黑激素可改善獭兔被毛质量,促进毛皮提前成熟和商品兔提早出栏,且埋植60 mg效果较好。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 kg/hm2、13487.67 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 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15
摘要: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新制度下货币资金进行的长期债券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也都有了新的改变,本文就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问题作出探究。


苹果属观赏新品种‘红满堂’
《北方果树 》 2015
摘要:2005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以‘舞美’作母本、山定子作父本进行杂交。其实生后代中05-9-103的植株性状突出,不仅嫩枝、幼叶均为红色。枝条形成层、木质部也表现为红色。2009年开花结果,定名‘红满堂’。2014年12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征特性树冠长圆锥形,幼叶亮紫色,老叶绿色带红晕;花序簇状,每花序3~6朵花,以四五朵为多,花蕾、花冠紫


枣园土壤中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针对枣园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枣树优质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有效钙、镁、铁、锌、锰、铜的含量进行测定,用碱扩散法对土壤中有效氮进行测定,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土壤中有效磷进行测定,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对速效钾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土层土壤内矿质元素含量有所不同,枣园20~4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0~20 cm的相对平稳、幅度小。枣园土壤中N含量峰变时期主要在7~9月,此时土壤内N含量表现为下降状态;P、Ca元素含量峰变时期主要在8、9月,在这段时间土壤中的P、Ca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K、Mg、Cu含量基本不变;Zn、Fe、Mn含量呈现出有峰有谷的变化趋势。[结论]根据需求合理的进行肥料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才能真正达到平衡施肥,保证树体营养供应的目的。


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昼夜变温幅度对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生活史性状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昼夜变温幅度对昆虫的发育、存活、寿命、繁殖等核心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以恒温为主,温度设置不符合自然界中昼夜温度波动变化,无法明确温度波动幅度与恒温之间的生物效应差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二步变温,模拟了不同的昼夜温度波动幅度(25±2℃,25±4℃,25±6℃,25±8℃,25±10℃和25±12℃)与相应恒温25℃,研究了不同变温幅度对十字花科世界性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不同生活史阶段中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变温幅度对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影响存在显著差异。25±2℃,25±4℃和25±6℃对小菜蛾生活史性状的影响与恒温(25℃)相似,但25±10℃和25±12℃却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我们发现,较大的昼夜变温幅度显著影响小菜蛾不同阶段的发育、存活、寿命与繁殖,而适宜夜低温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日高温胁迫对小菜蛾的不利影响;并且认为昼夜变温幅度作为影响昆虫核心生命活动一种重要决定因素,必需纳入到昆虫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中,才能真实地反映自然界中复杂变温模式对昆虫生态学效应的影响,才能提高昆虫田间发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礼品西瓜新品种农丰8号的选育
《中国农业信息 》 2015
摘要:"农丰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优质、抗病黄瓤礼品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88天左右,果实发育期28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1.1;果肉鲜黄色。果实中心含糖量12%,边糖10%。平均单果重2.3kg左右。果皮厚度0.5cm左右,韧度强,耐贮运,适合山西及周边地区设施早熟栽培种植。


耐盐碱能源甜高粱种质的鉴定与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通过对232份能源甜高粱材料进行室内耐盐发芽试验,筛选出57份耐盐等级在2级以上的芽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并对这57份材料进行了盐碱田鉴定,结合甜高粱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指标,最终筛选出锤度高于16°及耐盐等级2级以上的材料4份,可在甜高粱育种工作中应用。

